盛夏的一天傍晚5点,夕阳的余晖洒在梨树区平岗街道办事处兴华社区的居民楼前,一场特别的“书记夜话”正悄然开场。社区干部与居民围坐庭院、共话民生,将议事协商融入百姓生活场景,蹚出一条凝聚民智、化解民忧的社区治理新路径。居民们搬来自家的小马扎,在楼前空地上围坐成圈,晚风里飘着瓜果的甜香,一场带着烟火气的“夜话”就这样热热闹闹地开始了。
谁来话?多方参与渐“合心”。
今年以来,兴华社区结合实际,创新“居民群众出题、社区委员议题、各方共同解题”的议事模式,运用微信群、信箱、网格协商等多元途径广泛收集居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当天,社区党委书记李华、副主任曹淑华带着笔记本早早到场,居民们也陆续搬来自家的小桌、板凳,三三两两围坐成一圈,张大妈端来一盘刚切好的西瓜,王大爷拎着茶壶给邻里添水,没有会议室的拘谨,没有讲话稿的生硬,只有晚风里的家常话和心里话。
为何话?创新模式聚“民声”。
“今天就是来听大家心里话的,有什么困难、建议尽管说!”李华书记的开场白瞬间打开居民话匣。从期盼解决供水改造问题,到呼吁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居民们你一言我一语,道出生活操心事、社区治理痛点。
“咱们小区垃圾桶太少了,扔垃圾得跑老远,有的人家图省事就堆在楼门口,天热味儿太大!”三楼的赵大姐挥着蒲扇直皱眉,“能不能多放几个分类垃圾桶?还得麻烦社区催着点清运。”“可不是嘛,”旁边的陈大爷接过话头,“除了垃圾桶,墙角那些卫生死角也得清一清,杂草长得比人高,蚊虫老多了。”
除了环境问题,居民们还聊起了社区活动:“端午节包粽子、中秋节做月饼,这样的活动多好啊!能不能多搞点?特别是给我们老年人讲讲健康知识,比在家闷着强。”
还有人提议:“社区干部平时忙,咱们想见一面不容易,能不能多来家里串串门?有的事儿电话里说不清楚,见了面能说透。”
社区干部全程低头记录,时不时插话追问细节,现场协调相关部门,对能立即解决的问题明确时限,对复杂问题制定解决方案,让“民声”迅速转化为“行动”。
怎么话?快办实结顺“民愿”。
“议事解民忧,服务零距离”这是兴华社区践行民生服务的承诺,更是解决居民难题的行动指南。“书记夜话”不仅是“说话”,更是“办事”。针对居民反映的“花坛杂草滋生安全隐患”问题,社区干部连夜查看现场,次日联合物业清理杂草;针对“树木枝干繁茂存在风险”,立即联系专业部门制定修剪计划,并设置警示标识;对于增设分类垃圾桶的需求,当场联系环卫部门,约定三天内完成投放,同时建立每日清运台账。社区以“马上办、现场解”的效率,将民生诉求落到实处,让居民切实感受到“问题有人管、难事有回音”。
话什么?聚焦解题得“民心”。“书记夜话”以“常学习、话家常、谋发展、重民生、树民风、促和谐”为内核,既解决居民“急难愁盼”,又搭建政策宣传、矛盾调解、文明倡导的多功能平台。现场穿插普法问答、反诈科普等互动,在交流中普及知识、涵养新风。比如有人聊到保健品诈骗,社区民警立刻接过话头,讲了几个真实案例,听得大家直点头。
社区还当场回应了活动需求:“下个月重阳节,我们计划搞个健康讲座,请社区医院的医生来讲高血压防治,之后再组织大家套圈、猜谜,保证热闹!”
这种“有困难找得到人、有诉求有处发声”的氛围,真正以“小夜话”撬动“大民心”。“夜话”听民声,架起连心桥。此次“书记夜话”共征集到群众的意见建议15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事件13件。社区党委书记李华表示:“我们将持续以‘接地气’的方式,让议事制度落在实处、暖在民心。”下一步,兴华社区将常态化开展“书记夜话”,深化党建引领下的协商共治,让基层治理更有温度、民生服务更贴民心。
连群 记者 孙洪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