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鸡西6月9日电 巍巍完达山麓,镌刻着一个不朽的名字;涛涛乌苏里江,流淌着一个动人的故事。他,就是被列为明清以来黑龙江省百名历史人物之一的抗日英雄———李学福。
李学福,又称“李葆满”,1902年生于吉林省延吉县,祖籍朝鲜咸镜北道,父亲为避日寇而流徙中国东北。他6岁时随父兄迁至饶河县三义屯(今属饶河县永乐乡),成年后勤于农耕,仗义好施,在当地民众中享有极高的威望,被推为三义屯的“百家长”。
“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满洲特委派徐凤山、崔石泉等人到饶河县三义屯一带秘密发展党的组织,宣传武装抗日。李学福积极参加抗日活动,成立“三义反日会”,并秘密加入了共产党。他积极组织捐募钱款,收买枪械,并于1933年7月发起成立了饶河县反日游击队,白天隐蔽于深山密林,夜晚深入村屯宣传抗日,动员民众有枪者出枪,有钱者出钱,使队伍逐渐壮大。1934年1月,游击队与高玉山“抗日救国军”联合攻打虎林县城(今虎林市虎头镇)受挫,队长金文亨等多名同志伤亡,高玉山率部渡江东去苏联,游击队士气低落。李学福临危受命接任队长,他鼓励大家说:我们不能因一战不利而灰心丧气。他走访四乡,广募兵源,征集钱饷被服、枪支弹药,设伏击打击日伪军,使形势渐渐好转起来。
1934年2月,游击队改编为饶河抗日游击大队,李学福任军需长。他冒着生命危险,走访山区民众,宣传抗日救国,募集枪弹钱粮。大队长张文偕在7月20日的“三人班”(今东方红林业局施业区内)战斗中牺牲后,李学福继任大队长。他以暴马顶子(今迎春、东方红两林业局施业区结合部)为后方根据地,训练队伍,筹措钱粮被服,建立滑雪队,摸到敌人据点散发传单或突袭敌人,先后组织大小战斗几十次,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当地民众把抗日游击大队称为“葆满队”,名驰完达山区和三江平原。
1935年9月,根据中共吉东特委的指示,游击大队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四团,李学福任团长。为了击退日伪军的秋季“讨伐”,李学福率领队伍向抚远挺进中,发起了新兴洞(今饶河农场境内)战斗,击毙日军高木司令等日军29人,打死打伤伪军10余人。新兴洞战斗,威震敌胆,鼓舞了群众斗志,队伍迅速扩大,其他抗日队伍也相继前来要求加入四团共同抗日。1936年3月,在中共下江特委领导下,四团扩编为四军二师,李学福任副师长兼四团团长。针对日寇在虎饶山区调集3000多兵力,实行常年“讨伐”我抗日武装的严峻形势,二师决定兵分三路:李学福率一支队伍留在完达山区坚持斗争,崔石泉率一支队伍到同江、富锦开辟新游击区,郑鲁岩率一支队伍到虎林、宝清一带开展平原游击战。李学福召集山林队和其他抗日队伍头领会议,把他们编为六、七、八团。为加强对收编队的领导,他组织举办军事学校,从基本队里选拔出40多名优秀队员,训练三个月后派去担任团或连的领导。尽管日伪军推行“清乡并屯”,大搞“集团部落”,但在李学福和全师指战员的共同努力下,群众性的抗日斗争和抗日游击战争仍然如火如荼般发展起来。
1936年11月,根据中共中央《八一宣言》和《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军队建制宣言》的精神,吉东特委决定将四军二师扩编为抗日联军第七军,李学福任二师师长。1937年3月,陈荣久军长在“天津班”(今迎春林业局施业区内)战斗中牺牲后,李学福任一、二师合编后的一师师长。他率部到同江、富锦一带活动,团结当地山林队、红枪会联合抗日。部队时而化整为零做群众工作,筹集给养;时而集中兵力打击敌人,先后发起了二龙山战斗、二道林子战斗,消灭日伪军200多人。接着又回师完达山区,建立易于隐蔽又易于进攻的抗日密营十几处,组建若干支小分队破坏交通,袭击敌人,胜利粉碎了敌人的“冬季讨伐”。
1938年1月,根据中共吉东省委决定:李学福任七军军长。针对日伪军集中7万兵力,对三江平原进行大规模的“梳篦式讨伐”和经济封锁的严峻形势,七军决定第一、二师到同江、富锦一带活动,第三师到宝清、虎林联合五军三师共同开展游击战。七军军部留在完达山区与敌周旋,先后发动了十八垧地、关门嘴子(均在今东方红林业局施业区内)伏击战,在土顶子(今东方红林业局施业区内)、迎门顶子(今迎春林业局施业区内)等地建立密营,成立缝纫队、少年连和独立团。
由于长期的艰苦斗争,李学福积劳成疾,于1938年8月病逝于苏联毕金城。他在东北人民的抗日游击战争中,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毕生的精力,是东北抗日联军中的一位优秀将领。
作者单位:迎春林业局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