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鸡西8月12日电 记者(刘 剑)东北红星化学工厂,简称“红星化工厂”。1946年该厂初建在鸡西,1947年春又选址重建在滴道矿的河北地区。
1945年鸡西地区光复后,矿区着手恢复煤炭生产,遭受日本帝国主义逃走时的严重破坏,保存下来的机械设备十分简陋;而且生产所必需的物质及一切原材料极度缺乏,给矿山的恢复工作带来了一系列的困难。虽然那时缺乏的设备及材料,由工矿处材料供应科到处组织进货;但是煤炭生产所必需的导火线、火药和雷管,以及军用、民用火柴,都非常奇缺。特别是导火线、火药和雷管,严重阻碍着矿山恢复和煤炭生产。
为首先解决军用和民用火柴的困难,在东北工矿处处长刘向三的指示下,由搞过军工的韩时针同志,带领我军战士接收了阿城明远火柴厂。然而,接收后的火柴厂早已被破坏得仅剩下了六间草房子。韩时针同志只好到呼兰火柴厂去绘制制造火柴的机械图纸,又到哈尔滨加工和修补了机械零件。于1946年11月,韩时针押着八火车皮的破烂机器,并带领着技术工人及家属,来到鸡西。当时鸡西工矿处处长孙然同志,决定在鸡西街靠河边的两座木制楼上,安装机械生产火柴;但是安装后,楼板承受不住机械的重压,被压弯了;这才决定了在滴道矿区选择厂址,重新建立火柴厂。
迅速建立火柴厂,是当时解放战争的形势决定的。因为,当时党组织和民主政府,在每个接收后的地区,均由统一机构管理工作,就是一手抓生产,一手抓生活的组织机构。如恢复时期的滴道煤矿,党政组织除抓矿井恢复和煤炭生产而外,还要管矿区的粮食供应、日杂百货、以及公安、街道等工作。即所有部门,均为当时本矿的组成部分,由矿统一领导矿区的各项工作,尤其是生产和生活两大项。
1946年末,韩时针曾经找到滴道发电厂对面的原日本陆军兵营,觉得那里的条件不合适,建火柴厂并不方便;最后才找到日本帝国主义掠夺时建的河北旧灯房子。决定除旧灯房子而外,再占用几栋小平房。就这样,于1947年春天,从鸡西搬来机械设备等,建起了火柴厂,并投入了生产。
火柴厂的厂长由韩时针担任,有管理员、会计、采购员、技术员、机修段长、生产工人70余人。不久,韩时针和张定一等人,又在灯房子北面几百米的地方,办起了火药雷管厂;并于1947年6月份正式投入生产,火药雷管厂由尹学瑞任厂长,这个厂共36人。
火柴厂也生产导火线;火药厂生产火药、雷管。火柴、导火线、火药和雷管的生产,是红星化工厂的主要产品,也是历史赋予该厂的光荣任务和职责。
那时创建东北红星化学工厂,没有懂行的人。东北工矿处派了张珍、王勋两名同志来滴道。王勋同志在延安是搞火柴的,张珍在延安是搞军工的。在他们的指导和带领下,红星化工厂投入了生产。
解放战争时期原料特别缺,尤其是黄色炸药。韩时针组织工人,在矿区各地换炮弹,就是发动人民群众找炮弹并付给报酬,如火柴。他们把炮弹里的药抠出来,再和硝磺混合在一起,制造的火药效果很好。
引火线(导火线)是用纸把药包上,外面缠上纸绳子,再包一层牛皮纸,牛皮纸外面涂沥青、沥青外再包纸;他们没有制造导火线的机器,就用木材自己做了一架机器。导火线的燃烧速度达到1公分长的导火线1秒钟燃烧完。
黑色火药、黄色炸药、以及制造雷管所需的汞、硫酸、水银等,大部分原材料来源于辽宁省抚顺火药厂。生产火柴所用的磺磷等大批材料,来自哈尔滨和阿城。做火柴用的木柴是矿上的坑木。火柴盒的商标纸皮是在哈尔滨印刷厂印的,拿回厂糊在火柴盒上,全是手工操作。火柴的销路有牡丹江、哈尔滨、佳木斯、齐齐哈尔。雷管和火药主要是供给鸡西矿区的恒山煤矿、滴道煤矿、麻山煤矿、城子河煤矿———这就是那个时期的四个大矿。
然而,虽说火柴厂和火药厂在行政领导上是两个厂,但是却在一个厂生产,统一称东北红星化学工厂。生产设备全是土法上马,易燃易爆物品混合在一起,每时每刻对全厂职工和河北地区居民都有严重的威胁。但是为了支援全国解放,全厂100多人,在无法摆脱的困境中坚持着生产。
1948年5月,化工厂发生了一次骇人的爆炸,损失了两吨火药和两栋房子。后来经过追查,枪毙了安放定时炸弹的一个姓郝的特务。1948年末,化工厂又发生了一次火灾,引爆了原材料及若干产品,也炸毁了机械设备和器材。因为这时全国已有了许多处生产同类化工产品的工厂,所以,红星化学工厂终止了生产。
东北红星化学工厂,存在两年中为鸡西矿区的煤炭生产和生活,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特别是为全中国的解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