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鸡西8月22日电 (韩照源)1945年8月8日,苏联政府对日本宣战。12日苏联红军远东军区第35集团军开赴鸡宁,(1949年7月30日改为鸡西县),与东北抗日联军协同作战,驱除了日本侵略军,摧垮了日伪统治机构,迎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党中央和东北党组织及时派来党的工作者开展建党建政工作,建立起革命根据地,鸡宁人民从此获得了解放。在《鸡西党史资料》第一辑书中,刊登了原东安地委副书记兼鸡宁县委书记白如海撰写的回忆录《鸡冠春晓》,其中有一章节记录了“欢送苏联红军回国”的情景:
苏联红军根据中苏条约规定,决定于1946年5月1日全部从东北撤兵回国。哈尔滨的苏联红军首先撤离。有一位哈尔滨中苏友好协会的代表是外蒙古人,大尉衔,俄语和汉语讲得非常流利。他于4月20日到达鸡宁,同我(白如海)研究如何把鸡宁红军凯旋回国的仪式搞得隆重一些。我认为,驻鸡宁的苏联红军从1946年1月至4月对我们做了很多支援工作,理应把中苏友好的活动搞得好一些。因此,我个人用很大精力组织这一活动。我把公安局的张杰同志、发电厂的刘文德先生、粮谷加工厂的蒋玉山先生、县政府的杨公益同志、电影院的滕晓飞先生、青年联合会的董殿奎同志、小学夏重山老师等,组成一个欢送红军凯旋大会筹备处,由我挂帅。筹备工作从4月21日开始,进行得井井有条。外蒙古那个苏方代表非常满意。
4月30日,鸡宁的早晨还是很冷的。上午天气虽然晴朗,但刮风,车站广场上尘土飞扬。车站搭起排楼彩门,参加大会的群众通过彩门进入会场。鸡宁东沙场小学、鸡宁联中、鸡宁公安部队、牡丹江军区三支队部分连队,红军炮兵团部分连队,红军卫戍部队等都以整齐的步伐进入会场。鸡宁街道居民虽然没进行组织,也有不少人参加了大会。大会会场搭着彩棚,用韦席遮盖。主席台横幅是“鸡宁各界人民欢送红军凯旋大会”,两边用红布剪贴黑字对联,上联:苏中军民浴血奋战灭日寇;下联:中苏人民友好团结求和平。上午九时整,主席团及邀请的谭文邦、吴亮平、肖荣华、巴巴夫、舍比列夫、陶益民、杨公益、我自己,以及红军校官就坐主席台。因为这几天三支队到鸡宁,大会司仪由张洪同志负责。翻译原拟徐华亭同志担任,但吴亮平同志觉得徐华亭根本不懂政治、军事术语,就由吴亮平同志亲自翻译。大会的高潮是给红军政治部主任舍比列夫授金质奖章,全场起立,红军军乐队奏军功曲。舍比列夫挺胸笔立,由杨公益同志代表鸡宁县全体人民给予授勋,为金质奖章。其他红军军官虽然没有被授勋,但他们都兴高采烈,喜形于色。张洪同志领全场高呼:“中苏友谊万岁!”、“热烈欢送红军壮士凯旋回国!”
下午,合江军区司令员方强同志率两个团到达鸡宁。他们由佳木斯南下解放了勃利、林口,又东进鸡宁与三支队汇合。因此,鸡宁当时集中了我军三个团(三支队警卫团已去东安作战,不在鸡宁)。方强同志在鸡宁西街找了一个很小的平房临时休息,并派人找我会晤,我们第一次见面。他自己只带一床灰色军用被子,还穿着灰色棉衣。他除了询问鸡宁情况外,主要转达李范五同志意见,希望鸡宁支援他们一批布匹,解决部队的单衣服问题。我说:“鸡宁已定三支队驻防,我需要和吴亮平同志、谭文邦同志请示后同你商谈。”
晚七点,举行欢送苏联红军的宴会。驻鸡宁的红军军官,我军三支队,合江军区的两个团,连以上军官200多人参加。加上请的地方名人,有300多人参加宴会,我们包了四个饭店。宴会气氛十分活跃,许多苏联红军军官高兴地喝醉了酒,又唱又跳,大家尽兴而散。
鸡宁的红军“五一”那天早晨六时全部撤离,乘装甲车向南横过中苏边境回国。
以上是白如海同志给我们留下的难忘回忆。虽然苏联红军凯旋回国已近60年,但鸡西人民始终没有忘记苏联红军的功绩,“红军路”名就是一个永恒的纪念。“红军路”始建于1937年,初期称市场街,1941年伪鸡宁县成立,将市场街改为鸡宁路。后又改称鸡冠路。1946年鸡宁县民主政府为纪念苏联红军出兵东北驱逐日寇的功绩,将他们驻扎过的“鸡冠路”,改为“红军路”,一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