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发时间:
2005-09-08
|
|
东北网鸡西9月8日电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确定从2005年起,每年的9月6日为这个自治区的草原文化遗产保护日。这是中国各省区市中设立的第一个文化遗产保护日,也是世界上首个以保护草原游牧文化为主旨的专题文化遗产保护日。
草原文化遗产由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从距今70万年前的“大窑文化”到7万年前的“萨拉乌苏文化”,以及随后的“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等,记载了内蒙古草原从远古到旧石器、中石器和新石器时代人类活动的足迹,且具有延续性和典型性。据科学普查和统计,目前内蒙古自治区有不可移动的文物古迹1.5万处,古代岩画3万余幅,历代长城2万余公里,历代古城遗址数百处。这些文物古迹组成了内蒙古物质文化遗产的主体。
内蒙古自治区独具草原特色和浓郁民族风格的民间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曲艺、传统文化活动等则构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内容。其中,蒙古族长调歌曲、马头琴艺术、呼麦、好来宝、乌力格尔和那达慕、祭敖包、赛马、摔跤、射箭等,均有很强的影响力。
|
|
来源:
人民网
|
作者:
|
编辑:
于鸿洲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