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发时间:
2005-09-08
|
|
东北网鸡西9月8日电 记者(陈 敏)细心的虎林人发现以往常散落在路两边的稻壳,现在不见了。这是因为“循环经济”的发展,使昔日的“黄色污染”物成了今日的“抢手货”。
虎林市素有水稻大县之称,区域内绿色水稻已达260万亩。水稻年产量可达130多万吨,这些水稻仅按70%转化加工,年可生产大米60多万吨、稻糠10多万吨、稻壳20多万吨。此外,全市每年还有近130多万吨的稻草。生活在虎林的人们深有感触,每到大米收获加工高峰,焚烧稻草使得到处“浓烟四起”,散落的稻壳遇风就飞。
虎林市在今年的招商引资上项目工作中,优先上“循环经济”项目,兴海米业年加工大米3万吨,为了解决稻壳问题,该厂安装了四条碳棒生产线,用稻壳再生利用加工成碳棒,可日产20吨碳棒,用碳棒代替型煤,可减轻城市污染外,还为企业节约了资金。目前,碳棒生产在虎林已普及开来,许多大米加工企业都来考察欲上此项目。虎林市清河泉米业,自2000年就利用稻壳发电。这是国内首家成功利用稻壳燃烧技术进行发电的热电厂,年可处理稻壳1万吨、发电600万度,为企业节约用电成本100万元。将要上马的完达山电力集团的生物质能发电项目,基本可以吃掉虎林地区的稻壳。
为了解决稻草和米糠问题,虎林市多方出动,引进了中密度均质板(稻草板)项目和科技含量极高的米糠油精深加工项目,这两个项目年内可投入生产。
此外,虎林市庆胜水泥新上的利用虎林发电厂废弃的粉煤灰制作水泥、砌块项目,机关工委引进的利用废弃塑料生产塑料颗粒项目,都是坚持“循环经济”新理念的具体实践。
|
|
来源:
鸡西新闻网
|
作者:
|
编辑:
郭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