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发时间:
2005-09-29
|
|
东北网鸡西9月29日电 昨天是孔子诞辰2556周年,全球14个地区联合祭孔。我们今天尝试用大幅版面C3版来报道这个盛景。
近十年来,五花八门的“祭”在华夏大地登场,那些充斥着劣质道具服装、嘈杂混乱的仪式基本都沦为一场地方政府推动旅游、招商引资的秀场,于文化无半点提升意义,对此,批评之声不绝于耳。针对近期的祭孔活动,有学者撰文表示反对,认为“这种举国同庆、全民公祭的做法,在形式上或法理上有问题……因为孔教不是中国的国教”。
全民祭孔被扣上“法理上有问题”这顶帽子,我们就不得不发言。
文化是一个民族或社群之所以沉淀为一个民族或社群的稳定剂。散落在大地上的一座座孔庙,历尽焚毁和重建,千年不逸,至今仍是城市、街镇和乡村里文脉绵延的宁静所在。
孔子以及对孔子的敬重早已经成为华夏文明的一个象征,一个象征着与文化、文明、道德、有序等一切与野蛮、混乱、堕落、失序相反的概念。尊孔祭孔活动在各地表现不同,有些也可能做得完全不对,但愿意去做,至少还是体现出对文化的敬畏和对传统的接受。
我国当下遭遇的信仰缺失正需要一个可以在最大范围之内获得接受的精神指向来解决问题。所以,即使冒着“独尊儒术”的批评,仍然有必要祭孔,甚至动用国家的力量。
动用国家的力量,是为了让天下知晓,应当尊重文化、尊重传统、尊重一根历代读书人薪火相传的接力棒、尊重一个历经两千年不朽的传奇。
全世界孔姓人的名字早在两千多年之前就被排定好了,哪辈该用哪个字,所以,当年一位孔家繁字辈的后代在西藏阿里离世,全球繁字辈孔姓人都心中戚然。
一根文化的、血缘的纽带能穿越如此久远的时空,不光是中国的奇迹,也是这个星球上的奇迹。幸运的是,它恰好是我们中国人的。
|
|
来源:
人民网
|
作者:
|
编辑:
于鸿洲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