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鸡西11月8日电 记者(李慧)鸡西大学三年级学生小郭来自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土左旗县偏远的山村,脸上时常挂着笑容,很难相信他每天都要为自己的生计担忧。记者来到这里与他相处一天,深深感受到贫困学子承受的生活重压和艰辛。
早餐仅是一个馒头
小郭家里父母年迈体衰,姐姐内蒙古农大在读,弟弟今年念高三,家境可想而知。读中学时,只得利用假期到私人小煤窑打工,背煤挣自己的学费。从跨进大学校门那天起,小郭最担心的就是生活能否维持。这天上午没有课,小郭同样起得很早。7时许,记者在食堂门口如约等到了他。早餐对他来说,不过就是一个馒头或包子的概念。小郭啃着馒头很知足地说,一个馒头5毛钱,在早餐中是最便宜的。一个月下来,少说要省30来元。这点钱对别的同学可能无所谓,对他影响可就大了。
小郭告诉记者,前年入学报到身上仅有500元,那是家里全部的余钱。幸好4000多元的学费通过申请助学贷款解决了,但2000多元的书本费和各种杂费得自己交,找同学好不容易借了1100元,至今还欠学校数百元。
据小郭的辅导员介绍,小郭每月可供生活和日常开支的钱不到160元,这其中包括他为学校看洗衣房所赚的80多元,是系里作为勤工俭学的照顾。在鸡大,一个学生的正常开支应该在400元左右,难以想象他是怎么过的。
刚进校时,小郭也想做家教贴补生活,由于口音较重等原因,在校门口摆摊守了十天半月也无人问津。小郭苦笑着说:“没办法,找不着家教只能节衣缩食了,能坚持读完大学就是最大的成功”。
小郭说,不精打细算肯定不行,一不小心超支了,余下的日子就很难过。在食堂里一份最便宜的土豆丝、豆腐等蔬菜类炒菜,也得一元多钱,加上4毛钱的饭,就接近两元钱了。中午、下午两顿正餐加上早餐,一天最少也要花4元多钱。三四元钱一份的肉菜想都不敢想,更别说吃夜宵了。
与小郭住同一宿舍的几个同学都来自农村,家庭都比较困难,每月也只有一二百元钱。他们同样把嘴巴管得很紧,不轻易吃带肉的菜。其中一位室友告诉记者,肚子饿得挺快,整天除了睡觉就是想吃饭。
无钱治疗落下后遗症
作为家境困难的学生,小郭告诉记者,平时担心的就是生病住院,生病后往往无钱治疗,受病痛折磨不说,还危及原本就十分紧张的生活开支。
提起生病,小郭的眼睛有些湿润。大一时,他发生过一次突然性耳聋,当时到医院检查,医生认为是长期营养不良,加之学习用脑过度所致。由于没钱,他死活不愿住院,只让医生开了一些药水带回学校医务室输液。对于口服药,他坚持让开价格最便宜,但副作用大、可能会对某些人引起皮疹的西比灵。
一个月后,小郭耳朵康复了,却留下了后遗症。由于药物的副作用,他的脸上和身上不断地长小疙瘩,只要别人碰着或洗澡擦着,皮肤又痒又痛。小郭无奈地说,当时医生建议用一种比较好的药,可一盒要40元,只够吃3天,西比灵一盒只要7元,可吃10多天,当时只担心钱,就顾不了太多了。但这样还花了1000多元,只得将打算还学校欠款的400元奖学金花了,其余的是向同学借的。
对于小郭生病的经历,他的一位师姐深有感触。她大学四年的学杂费、生活费全靠做家教维持,还不时寄钱回家给双亲治病。几年来,她至少给100多个学生当过家教,几乎天天有家教,不得不疲于奔命。许多时候学校上完课,就到家教时间了,根本顾不了上吃饭,因此落下了胃病。有一次去家教途中。得了肠胃炎,在医院住了一晚,辅导员替她垫了200多元。她坚持出了院,第二天正是周末,又背着大家悄悄家教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