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发时间:
2005-11-21
|
|
东北网鸡西11月21日电 在我16岁那年,1937年6月,在家乡虎林县九牌(现仁爱村),经李芸芳(当时的反日救国会会长)介绍,参加了抗联七军政治部少年营(武装儿童团),任交通联络员。同年7月任少年营一连二排排长,8月经李芸芳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我随部队转战于九牌、倒木沟(现八五八农场)、小木河等地,打过几次伏击战,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最使我难以忘怀的是1939年的那次与日军的遭遇战。
1939年夏天,日本侵略者对我国的军事进攻更加猖狂。对各抗日游击区进行了严密地封锁和疯狂地扫荡,给我们抗联各部队的活动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这年9月我被调到少年营三连任副排长。有一天我们连在南索伦营(现仁爱村附近)和日军遭遇。当时敌众我寡,形势万分危急,我们这支队伍情况又非常特殊,年龄都很小,最大的20岁,最小的只有12岁,有的体质很弱。虽然大多都是孩子兵,但大家都有一颗抗日救国心,抗战热情很高。面对凶残的日本侵略军,我们全体战士毫不畏惧。当日军接近我们目标时,一场激烈的战斗打响了。战斗进行了两个多小时,日军几次反扑都被我们打退了,打死打伤日军多人。
在战斗中虽然我们消灭了日军的一些力量,但因敌众我寡,我们的武器装备又很差,只用砂枪、土枪、土炮等武器,我部伤亡较大。连长王德、指导员尚秋云和我都身负重伤,有七名战士光荣地牺牲了。全连战士眼看着牺牲的和受重伤的同志,一个个眼睛都气红了,坚决要同日军拼个你死我活。全体战士把仇恨都集中在枪口上,一颗颗手榴弹,一颗颗仇恨的子弹飞向敌人。在这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每个战士都做了思想准备,随时为消灭日本侵略者而流尽最后一滴血。就在战斗进行到最艰难的关键时候,我们的增援部队赶到了,这真是如虎添翼,一场激烈地歼灭战,取得了一次难忘的胜利。
当战斗即将结束的时候,我因身上中弹流血过多已不省人事,同志们马上将我送走抢救。由于当时医疗条件差,不能得到及时治疗,组织上又把我送到苏联伊曼边防军医院和伯力军队医院进行医治。伤愈后,苏联政府就将我们转送回国。1947年3月,被国民党从新疆遣送回东北。
1948年我回到生我养我的家乡虎林县仁爱村务农。每当我回忆起一幕幕往事的时候,就怀念起那些牺牲的战友,心情非常难过。还有一件使我悲痛的事情,就是怀念我日夜思念的妈妈,为了盼望我早日回来,妈妈天天哭,眼泪都哭干了,最后哭瞎了双眼,也没有见到我就离开了人世。为了使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从水深火热中解放出来,我宁可放弃母爱,投身抗日,我为此感到自豪,尤其难忘少年营。
|
|
来源:
鸡西新闻网
|
作者:
|
编辑:
于鸿洲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