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鸡西11月23日电 《金瓶梅》是中国第一部文人独创的长篇小说,又是中国第一部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小说。然而,围绕《金瓶梅》的谜团也是最多的。该书的作者是谁?它的主题到底是什么?历来争论最多,众说纷纭。9月7日,本报曾发表《破解〈金瓶梅〉作者之谜》一文,对山东诸城学者张清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报道。近日,绍兴学者盛鸿郎在他的新书《萧鸣凤与金瓶梅》中又对《金瓶梅》的诸多谜团进行了全新的破解。他认为,《金瓶梅》的作者应为绍兴山阴人萧鸣凤,而《金瓶梅》则是一部直指正德、嘉靖王朝的政治小说,小说“主角”西门庆是明朝的正德帝。
《金瓶梅》作者“兰陵笑笑生”之谜?
要说清楚《金瓶梅》的作者,只有从其版本说起。最早的《金瓶梅》和《红楼梦》一样,是以手抄本的形式开始流传。明代后期,社会上已经出现了刻本———崇祯本。1932年,在山西介休县发现了另外一种刻本,这本万历年间的刻本《金瓶梅词话》,因其传序中有“兰陵笑笑生作《金瓶梅传》”的话,于是,人们围绕“兰陵”展开了对作者的搜索,截至目前,被提及的人名有50多位。但在金学界,迄今尚无令人信服的定论。
盛鸿郎告诉记者,根据他这些年的考证,《金瓶梅》一书的作者是绍兴人萧鸣凤。
盛鸿郎说,“兰陵笑笑生”中的“兰陵”一直作为作者籍贯,兰陵无非是作者的祖籍而已,正如“太原王氏”、“颍川陈氏”一样,在绍兴不但写于家谱之上,而且也号在日常用具之上,以示不忘先祖。
“笑笑生”的笔名从何而来?盛鸿郎认为有两种可能:一是其父萧昱,原为萧山人,萧鸣凤是否出生在萧山老家,或有萧生之小名,合为萧萧生之谐音。二是“笑笑生”是“萧箫笙”的谐音,箫笙都可作“凤吹”,即隐指“鸣凤”。同时,徐渭有“裁箫度羽衣”之句,“裁箫”,为竹之夭也,竹加夭则为“笑”,萧鸣凤作《金瓶梅》后为避杀身之祸,向世人诈死并让人作墓表,从此逃之夭夭而“生”也。
同时,“兰陵笑笑生”是萧鸣凤还可从以下各点得到进一步证实。
首先,笑笑生最早说法为袁中道《游居柿录》,言为“绍兴老儒”所记,萧鸣凤确系“绍兴老儒”。同时,历年本有廿公《跋》中言:“为世庙时(明世宗嘉靖年间),一钜公寓言。”萧鸣凤是王阳明的学生,曾中进士,为官多年,可称为嘉靖时之巨公。其次,他的经历和书中各地的方言、习俗相同,这些地方包括绍兴、山东、北京、河南、广东、湖南。再则,他有写作时间,从嘉靖七年罢官,至廿七年稍后,有二十年时间可以写作。第四,萧鸣凤有非常高的文学修养,他一生耿直,不满朝政,并且对佛教、道教有很深的研究。
《金瓶梅》中大量山东地名、方言的出现,一直是考证作者为山东人的重要依据。盛鸿郎指出,综观《金瓶梅》全书,书中主食,除面食外,小米仅三次提及,高粱没有见到,而最多的却是大米。难道山东人以大米为主食?显然不是这样。《水浒》作者施耐庵是杭州人,但写的是山东故事,已有先例在前。
还应当看到,《金瓶梅》小说中一再提到毡帽,毡帽为绍兴人形象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且在礼单中出现“鲁酒一尊”。这些都说明,《金瓶梅》非山东人所作,而是绍兴人所为。
《金瓶梅》小说主题之谜?
《金瓶梅》的主题是金学研究者普遍关注的另一个热点话题,大约有数十种主题说被渐次提出。择其要者,分别为世情说、暴露说、政治讽谕说、新兴商人悲剧说、人生欲望说、文化悲凉说。这些说法都有一定的依据,但最终都难以达成共识。
盛鸿郎认为,《金瓶梅》是一部直指正德、嘉靖王朝的政治小说,西门庆的原型是自封为“大庆法王”的正德帝。正因为如此,作者不得不通过隐晦曲折的手法来呼喊出心中的愤恨及传递有关的信息。这也是《金瓶梅》成书后约60年时间不能闻之于世的直接原因,至于性描写是为了彻底暴露其丑恶的需要,也不排除隐蔽主题或便于流行的考虑。
那么西门庆的原型是正德帝这个结论是如何得出的?盛鸿郎说,王招宣府是潘金莲进入社会的第一个去处,他在此学艺;又是西门庆与林太太相通的地方;王三官又拜西门庆为义父,所以在《金瓶梅》中有独特的地位,不可不予深究。
其实,宋明两代均无招宣的官职。那么,“招宣府”是什么含义呢?应理解为“招至宣府”,此人即江彬。明史记载江彬就是宣府人,正德帝伏虎时,他护驾有功。皇上的所有荒淫行径都与他有关,被正德帝收为义子。史书记载,正德帝三幸宣府。而西门庆也三到王招宣府。
书中非但西门庆出生与正德元年均为丙寅,而且《金瓶梅》写了16个年头的故事,又恰与正德朝共16年相吻合。正德帝号“大庆法王”,其淫乱新宅“豹房”就在西华门,这和西门庆的名字和属相(虎)暗合,且两者的荒淫无度也是一脉相承的。
继承西门家业的玳安则是指来自安陆国的代王嘉靖帝。正德帝荒淫无度,北出长城,在宣府乐而忘返,萧鸣凤曾上疏力阻;南下江南,骚扰扬州、南京,时萧鸣凤督南畿学政,耳闻目睹更多。正因为小说影射皇上和当时的名人,故作者隐藏得很深,遂成为《金瓶梅》作者之谜450年来难以破解的根本原因。
万历本作跋的廿公是谁?
明万历丁巳本《金瓶梅词话》附有廿公所书跋,这是篇重要的史料,对考证该书的书名演变、创作年代、作者以及写作意图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寻觅这位廿公,无疑是考证《金瓶梅》的关键环节之一。那么,廿公是谁呢?
盛鸿郎告诉记者,根据他的考证,廿公就是会稽季本。《跋》是一篇仅为95字的短文,却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跋》有言:“今后流行此书,功德无量矣。”可以判断出廿公作跋时该书尚未流行之时。廿公无疑是《金瓶梅传》的早期读者,其必与作者萧鸣风关系密切,是位他信得过的可靠友人。
盛鸿郎说,据他考证,季本,字明德,号彭山,绍兴会稽人,徐渭在《师长沙公形状》中,对其生平有详细的评述。他同萧鸣凤同为王阳明的弟子,两人同为弘治十七年甲子科浙江乡试举人,萧为第一名(解元),季为第三名(经魁)。而且季为萧母的妹夫。两人都仕途坎坷,以免官告终,清苦的晚年生活都以著述为乐。
季本宦海沉浮20年,称为廿公,应该是切近的。其次,因季本官至于“长沙守”。人以“长沙公”称之。而“长”繁体字为8笔;“沙”以部首为水,也为8笔,合则亦20笔。何况季本两字,各藏有一个十字,也有二十之隐。可能以此故,季本深信不疑“廿”系命运所定,遂自称为“廿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