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鸡西12月15日电 记者(王文利 解广军)今年秋季开学,家住密山当壁镇庆康村的任笑高兴地坐在了宽敞明亮的镇中心校教室里上课,在干净的食堂就餐,晚上住在温暖舒适的宿舍,到了周末,乘坐学校统一安排的通勤车回家。而去年的这个时候,他还在破旧不堪的村小学教室里读书,这样优良的学习环境他是不敢想像的。
近年来,鸡西市大力实施农村集中办学新举措,先后调整撤并400多所办学规模小、教学质量低的农村中小学,并在整合原有农村教育资源、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基础上,在乡镇建立了符合现代化教育标准的学校,到目前,全市5万多名像任笑一样的农村孩子告别了昔日的“村小”,与城里学生一样,享受到了优质教育资源。
鸡西市原有农村中小学831所,其中,100—200人以下的中小学占60%。鸡东县平阳镇边疆小学只有7名学生和2名教师。“一块黑板一个讲台,几张桌子几间校舍”是许多农村学校的真实写照。同城镇学校比较,村办学校的教育质量差距在逐年拉大。
市委书记邱玉泉在一次全市干部大会上指出,办好让农民得到实惠、看到希望、感到满意的农村教育,应该成为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心想农村、心系农民的不懈追求。
尽快破解制约农村教育发展这一难题,加快鸡西市教育发展,提高农民素质,解决“三农”问题,做好农村教育“亲农、爱农、为农”这篇大文章,成为市委、市政府谋划鸡西和谐发展的重大课题之一。
市政府为此专门召开常务会议,强调网点布局调整,实行集中办学,保证不增加农民经济负担,让农村学生进得来、学得好,不仅是教育部门的责任,也是检验各级政府执政能力的一个标准。作为全市农村集中办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市教育局在大量调研基础上,提出了“遵循教育规律,融入市场经济理念,实施教育产业经营,实现社会公共服务,创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教育经营理念。
为了把这项“民心工程”落实好,几年来,鸡西市先后制订了《中小学网点布局调整实施方案》、《落实“以县为主”教育管理体制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和文件;同时组织干部和教师深入村屯农户家中走访,召开农民座谈会,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通过“整合”聚拢吸纳各方面资金用于农村集中办学;在学校建设上采取扶持政策,先后为农村中小学校改造工程减免各种费用630多万元。
全市先后调整撤并农村中小学校349所,完成中小学基本建设10万平方米,危改项目77个,消除D级危房面积9.8万平方米,建成九年一贯制农村学校28所。密山市作为全市集中办学试点市,把中小学危房改造和网点布局调整工作紧密结合,通过建立“五项保障机制”和“十种融资渠道”,在16个乡镇全部实现初中集中办学基础上,又在9个乡镇实现了农村小学集中办学。虎林市的学校数量也由原来的152所调整到70所。其中,农村学校总数由139所减少到56所。麻山区将全区15所学校合并为一所,统一搬进17000平方米的教学楼,在六个区率先建成家长放心、学生欢心、社会满意的九年一贯制寄宿制学校。滴道区将农村集中办学与城镇中小学网点布局调整、接收破产矿学校后资源整合、塌陷区治理等紧密结合,多方筹措资金400余万元,全区农村中小学集中办学呈现整体推进的良好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