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面加强和改进组织工作为落实“十一五”规划提供有力保证 |
|
签发时间:
2005-12-16
|
|
市委组织部课题组
破 题:
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我国下一个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这是党中央站在新的发展起点,描绘了继续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宏伟蓝图,吹响了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入新境界的战斗号角。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工程来推动。顺利推进“十一五”规划,关键在班子、关键在干部、关键在各级组织。如何贯彻好、落实好、完成好“十一五”规划,组织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在新世纪、新起点,组织工作只有围绕发展、服务大局、贴紧中心,积极探索、大胆实践、锐意创新,才能有所作为、有所突破、有所发展,才能为贯彻落实“十一五”规划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基于此,市委组织部成立了专题课题组,就如何加强和改进组织工作,深入推进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切实为贯彻落实“十一五”规划提供组织保证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力求做出科学的回答。
回答之一载体推动、典型带动,建设善谋发展、团结和谐的领导班子
以干部教育培训为手段,努力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围绕推进和落实“十一五”规划,精选培训内容,优化培训方法,切实提高培训效益。通过培训,教育领导干部牢固树立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执政为民的公仆意识、执政兴国的发展意识和依法执政的法治意识,增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能力,提高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水平。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领导班子、争做学习型干部”等活动,使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在党性修养、理论素养、道德修养、业务修养等方面有新提高,在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上有新进展,在制定落实“十一五”规划措施上有新突破。以激发领导干部学习内在动力为重点,进一步建立和落实领导干部述学、评学、考学和督学等相关制度,把学习的“软任务”变成“硬指标”,建立起有效的领导干部的学习考核和激励机制。
以“三争”活动为载体,充分调动各级领导班子和广大干部干事创业谋发展的积极性。各级领导班子要结合实际,采取目标紧逼、专项推进、典型带动等措施,认真组织各级领导班子和广大干部投身“三争”活动,形成上下联动抓“三争”、横向互动抓“三争”的整体效应。要把“三争”活动与加快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有机结合起来,与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有机结合起来,与党建目标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与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长效机制有机结合起来,使“三争”活动有抓手、有依托,做到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共同发展。要加强对“三争”活动的分类指导,通过“抓两头、带中间”,促进班子全面升级。要把典型引导作为“三争”活动的主要措施,用改革的精神、创新的办法,深入挖掘、培养、选树、推广具有本地特色的先进典型,并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导、辐射、带动作用,形成万紫千红、万马奔腾的典型群体,鼓舞和带动广大干部群众为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添砖加瓦、建功立业。
以落实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切实提高领导班子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能力。民主集中制是科学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也是提高各级领导班子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水平的根本保证,在组织实施“十一五”规划中贯彻落实好这一制度尤为重要。各级党委要利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形式,切实加强对一把手和新进班子领导成员的民主集中制教育,以提高他们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大力推进领导班子的制度建设。今后,要重点完善《县(市)区委常委会议事规则》和《市直部门党组(党委)议事规则》,以规范市直党委、党组工作,完善党委、党组议事和决策程序,提高领导班子议事和决策水平,切实做到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从领导制度和机制上保障我市“十一五”规划目标的顺利实现。
以增强班子团结为目标,切实提高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的质量。严格按照中纪委、中组部印发的《关于改进县以上党和国家机关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的若干意见》和省市委要求,认真开好民主生活会,做到会前征求意见,多做沟通工作;会上要提倡思想见面,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措施;会后要联系实际认真整改,整改的情况在下一次民主生活会上进行反馈。在落实好查摆问题和整改措施的公示制度的同时,重点建立民主生活会会前班长与班子成员之间、班子成员之间及班子成员与分管科室负责人之间的谈心谈话制度,增强会前沟通协调,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上会之前,保证会上取得思想上的统一、会后增进团结,使各级领导班子在落实我市“十一五”规划中能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观点聚焦:
建设一支谋事不谋人、创业不懈怠的发展型领导班子是凝聚人心、振奋精神、干事创业的关键所在,是落实好“十一五”规划的组织保证。为此,要按照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五中全会要求,以建设一支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坚强领导集体为目标,通过目标牵动、典型带动、载体推动、培训促动等措施,扎实推进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努力形成“人人争做发展型干部、个个争当发展型班子”的浓厚氛围。
回答之二健全制度、创新机制,建设充满活力、实干创业的干部队伍
以改革为动力,打造一支善谋发展、想事干事、实干创业的干部队伍。要把科学化作为目标,大力推行公开选拔、公推公选、竞争上岗等干部选拔方式,健全完善领导干部正职年度报告、诫勉谈话、回复组织函询以及干部脱产学习、在职自学和中心组学习等一系列制度,认真落实我市出台的《关于县处级领导干部管理有关问题的暂行规定》,对不胜任现职的党政领导干部通过改任非领导职务、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等各种方式,及时调整出领导岗位,做到用科学的方法评价干部,用科学的规则选拔干部,用良好的导向激励干部。今后一个时期,要按照“十一五”规划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我市县(市)区和市直部门领导干部工作实绩考核办法,坚持用全面的、实践的、群众的观点来评价政绩,逐步形成一套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干部政绩考评体系,真正使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干部得到褒奖,违背科学发展观的干部受到惩戒;要把民主化作为基本方向,在不折不扣地落实好民主推荐、民主测评、考察预告、任前公示等硬性规定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公开化、程序化、规范化的民意表达和自主选择机制,真正把民主的手段交给群众,把评价的标尺交给群众,变“少数人在少数人中挑人”为“多数人在多数人中选人”,切实把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落到实处;要把制度化作为重点任务,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已经制定出台的一系列干部选任制度,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遵守纪律不放松,使各项制度的体系实现最优化、效能实现最大化。同时,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制定出台一批新的有效管用的制度,努力形成广纳群贤、竞争择优、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
以监督为保障,创建一个导向正确、约束有力、风气纯正的选人用人环境。一是强化对领导干部的监督。重点落实贺国强同志提出的“三句话”要求,即:“有权必有责”,就是要用制度规范从政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用权受监督”,就是要认真落实我市出台的《党政正职领导干部履行选人用人、人事编制及经济责任审核监督暂行办法》,从人、财、物三个方面加强对“一把手”权力的监督制约,督促其正确行使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做廉洁奉公的表率、加快发展的中坚。“违规必追究”,就是要对违法违纪的领导干部依照法律法规进行严肃处理。二是要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通过建立健全强化预防、及时发现、严肃纠正的干部监督工作机制,把监督贯穿于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认真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检查办法(试行)》,努力实现监督检查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加大对问题的整改力度,做到真查真纠真处理。认真做好干部信访举报工作,做到有举必查,有错必纠。尤其要在贯彻落实“11条”上下功夫,对“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的行为,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对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以权谋私、失职失察的领导干部和有关责任人,要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暂行规定》,进行责任追究,切实增强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
观点聚焦:
小康大业,干部为本,全面完成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各项任务,必须建设一支充满活力、实干创业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途径,是提高选人质量、端正用人导向的关键所在,也是解决用人上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治本之策。
回答之三广纳群贤、人尽其才,建设素质精良、结构优化的人才队伍
搞好统筹规划,加强对人才工作的宏观指导。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认真分析人才工作的发展形势,把握人才工作的发展方向,科学谋划“十一五”期间人才工作的总体思路,确定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针对各类人才的不同特点和成长规律,抓住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加强分类指导,以党政、企业经营管理、专业技术、高技能和农村实用人才主体,以高层次人才队伍为重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协调发展。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真解决人才工作中带有倾向性、全局性的问题,破除人才工作推进中的体制性障碍。加强督促检查,采取目标管理、任务分解、专项推进、总结推广典型经验等措施,推进各项人才工作整体发展,提高人才工作总体水平。
优化政策环境,营造聚贤引才、人尽其才的社会氛围。围绕“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智力的实际需求,完善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使用方面的政策规定,建立健全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的社会化的人才评价机制;建立健全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导向,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拔任用机制;建立健全市场配置和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的人才流动机制,引导各类人才到经济建设主战场贡献聪明才智,把各类人才的注意力和主要精力集聚到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上来,努力提高人才资源对经济增长和加速社会事业发展的贡献率,着力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大量涌现、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形成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激发人才干大事业的社会环境。
整合工作力量,建立统分结合、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改进人才工作领导方式,理顺人才工作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各类人才资源开发主体的作用,建立完善人才工作协调领导机构,实现对人才工作的统一、协调、规范管理。把人才工作作为各级党委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工作目标责任制,落实“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责任,着力解决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问题。按照党管人才要求,努力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形成全社会关心人才工作、研究人才工作、宣传人才工作,共同做好人才工作的良好氛围。
积极提供服务,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和感召力。通过政策支持、精神激励和环境保障,不断改善各类人才的工作与生活条件。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进一步完善分配激励机制。坚持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建立规范有效的人才奖励制度。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尽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着力营造拴心留人、人在心在,让各类人才有用武之地而无后顾之忧的良好环境。通过切实周到的服务,真正做到尊重人才、关心人才、爱护人才、理解人才,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各类人才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观点聚焦:
完成好“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战略任务,人才是关键,人才是保障。必须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充分发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作用,按照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要求,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充分施展才能的机制体制和社会环境,充分调动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把各类人才聚集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培养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素质精良、结构优化、配置合理、整体作用充分发挥的人才队伍,为“十一五”期间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回答之四筑强堡垒、夯实基础,建设群众拥护、能打硬仗的基层组织
按照适应推进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结构转型的要求,创新组织设置、完善组织体系,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的广泛覆盖。牢牢把握人员流动和群体分布的重点领域,调整基层党组织设置,进一步加大在新领域建立党组织的工作力度,实现基层党组织设置从垂直式向网络化转变,提升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注重在引领农民增收致富的专业合作组织、吸纳下岗职工就业的“两新”组织、活跃城乡居民文化生活的民间团体等人群聚集的关键领域建立党的组织,努力做到有群众的地方就有党的工作,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健全的党组织,有党组织的地方就有正常的组织生活和坚强的战斗力,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增强党的影响力,使党的领导、党的工作、党组织的作用更加有效地覆盖社会的广泛领域。
遵照建设和谐社区、和谐村镇的总体要求,调整工作定位,突出服务职能,积极探索党组织领导作用实现形式的新方法、新途径。鼓励农村党员干部大力发展专业协会、农民股份公司、产业示范基地等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增强“党员与农民致富联合体”的吸辐能力,不断推广、规范和创新党员与农民致富联合体,引导农民通过“一事一议”发展农村公益事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社区党组织要以服务群众为重点,突出社会关怀和利益调整功能,充分发挥社区党建联席会作用,正确处理社区党组织与社区自治组织、驻区单位、辖区“两新”组织之间的关系,有效实现社会整合,建立社区服务平台,推行社区社会事务居民听证制度,实现社会保障、城市管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会服务“四到社区”,努力把社区党组织建设成为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的堡垒点、化解社会各种矛盾的助融器、居民自我管理的服务站、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路基石。
着眼于落实“十一五”规划领跑者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基层干部素质。广泛开展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和轮训,培育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示范群体,组织实施“四培养”制度,全力打造农村致富带头人队伍;加强社区干部的学历教育和群众工作能力的培养,实现一个社区一名大学生的目标,提高社区干部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和教育群众的能力;继续选派优秀处、科两级后备干部到农村、社区任(挂)职,努力改善基层干部队伍结构,营造上层机关干部向基层工作岗位流动的良好氛围;鼓励企业基层干部开展科研攻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集中力量建设一批行业骨干和技术尖兵,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
立足于建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导向,创新基层党组织活动内容。农村“三级联创”活动要紧紧围绕建设新村镇、培育新农民、倡导新风尚来展开,突出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对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重点,调整“三级联创”考评内容,扩大经济增长方式和文明村镇建设比重,选树“五个好”村镇典型,推动“三级联创”活动深入发展;“五个好”社区党组织创建活动要以调动社区各类党员参与社区服务为主线,大力开展“党员建社区”、“党员责任区”等具有社区特色的载体活动,不断壮大以党、团员为主体的社区志愿者队伍,注重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和监督反馈机制,积极营造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谐发展的环境和氛围;新经济组织党组织要本着“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有利于开展党的活动,有利于促进企业发展”的原则,把“节约资源、提高技能”作为主要内容,通过开展节能竞赛、技术比武、科技攻关、红旗班组等活动,积极探索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和办法,引导企业走科学发展道路;新社会组织党组织要把规范职业道德、树立诚信法则作为活动主要内容,开展“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台”等载体活动,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引导新社会组织文明健康发展;机关党组织要积极开展“转变作风、深入基层”等主题实践活动,围绕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 不断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推进机关党建工作在思路上、载体上、机制上、制度上和组织保证上的创新,既做“十一五”规划的宣传者,又做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者,推进和谐社会发展进程。
观点聚焦: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落实好“十一五”规划,要求党的基层组织必须把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切实做到围绕科学发展思考问题、开展活动、发挥作用,并把实际成效作为检验基层党组织工作的根本标准;要求党的基层组织紧紧围绕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围绕党的工作大局和本地区本单位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要求党的基层组织在服务中心工作中体现价值、贡献力量、检验成效,真正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和服务,为加快发展营造氛围,为加快发展培养人才,为加快发展集聚力量,为加快发展提供保证。
回答之五强化教育、严格管理,建设素质精良、作用突出的党员队伍
要做好党员教育工作。把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与做好经常性的党员教育工作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党员队伍素质,不断增强党员的发展意识、发展能力,使之成为引领和促进鸡西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快发展大发展的模范和骨干。要加强党员教育管理,针对党员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学习难组织、考核难量化、成效难体现等问题,认真贯彻落实《党员教育积分制管理暂行办法》,在教育管理内容上做到“三个兼顾”,即:兼顾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素质全面提高,努力把党员培养成德才兼备人才;兼顾组织教育和自我教育同步进行,努力把党员培养成学习型人才;兼顾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有机结合,努力把党员培养成干事创业型人才。在教育管理方式上实行分类管理、区别对待,注意把党员教育的基本要求与不同行业、单位和部门实际结合起来,把党员教育落实到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上。积极创新党员教育形式和方法。如,在广大农村要充分利用“鸡西市农村党员电化教育专题网页”,大力推行党员电化教育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等现代化教育手段,深化“党员电化教育科技示范县、乡、村活动”创建,开展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为主要内容的“电教送科技、致富奔小康”共产党员科技致富活动,积极培养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带头人,把农村党员教育工作体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各项工作中。
要做好党员管理工作。把加强和改进党员管理工作与建立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结合起来,把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形成的好做法、好经验及时转化为经常之举和制度规范,在实际工作中长期坚持并不断丰富完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组织形式日益多样化的变化,创新党员管理手段、管理方式和管理机制。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关于加强和改进党员管理工作的暂行办法》,切实加强对流动党员等特殊情况党员的管理,努力实现党员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着眼于体现时代要求和地方特色,把党员教育管理与创新活动载体结合起来,通过载体带动和典型引导,把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落实到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上。认真总结长期以来我市开展的“党员与农民致富联合体”、“党员电化教育科技示范县乡村”、“党员建社区”等活动,以及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开展的“党员示范年”等主题实践活动的经验,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积极探索党员推进改革、服务发展、维护稳定的有效措施和途径,为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创造新载体、搭建新平台。
观点聚焦:
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实现“十一五”规划和目标,不仅要靠正确的发展思路和措施,更要靠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使广大党员树立责任意识,增强荣誉感和使命感,以加快发展、振兴鸡西为己任,求真务实、干事创业,奋发进取、开拓创新,立足岗位、无私奉献。因此,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根本指针不动摇,紧紧抓住实现鸡西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快发展、大发展的中心工作不放松,坚持为深化改革保驾护航、为推进发展提供服务、为保持稳定贡献力量。这是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也是做好这项工作的一条重要经验。
结 语:
新形势、新任务、新发展要求组织工作必须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组织工作要实现新发展,必须加强对组织工作的领导,把组织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切实纳入日程、摆上位置,探索建立一整套自上而下的党建工作责任体系,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责任领导重点抓的党建大格局。组织工作要实现新突破,就必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抓住关键,做到突出加强领导班子能力建设,增强活力引领发展;加强干部成长环境建设,选贤任能推动发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引智聚才支撑发展;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固本强基保障发展。组织工作要取得新成效,就必须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在提高素质、树好形象、发挥作用上下功夫。要把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与开展经常性的树立组工干部唯贤是举、公道正派形象活动结合起来,通过“三深入一提高”活动,促使组工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知民情、帮民困、解民忧,在实践中做事悟理、增长才干。积极探索工作质量标准化管理,通过健全制度、完善机制,推动队伍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建立起保证组工干部公道正派的长效机制,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能力出众、作风优良的组工干部队伍,真正把组织部门建设成为党员之家、干部之家和人才之家。
|
|
来源:
鸡西市委宣传部
|
作者:
|
编辑:
于鸿洲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