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发时间:
2005-12-19
|
|
东北网鸡西12月19日电 乙酉年,故宫博物院迎来八十华诞。为贺庆典,故宫博物院与上海博物馆再集晋唐宋元书画稀珍103件,在上海博物馆隆重举办“书画经典———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书画藏品展”,以国宝的魅力展示中华文明,以经典的力量呼唤文化传承。
《兰亭序》与《平复帖》
在人的一生中,能有机会一次直面百多件千年稀珍,是极为难得的。故宫博物院藏唐冯承素的《摹王羲之兰亭序帖》为纸本,纵24.5厘米,横69.9厘米,清宫旧藏。《兰亭序》是王羲之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日与孙绰、谢安、郗昙、支遁等41位名士在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祓禊之礼时为诗集所写的一篇序。唐时声誉很高,唐太宗梦寐以求。唐时《兰亭序》临摹者甚多,相传欧阳询、虞世南、衤者遂良、冯承素、赵模、汤普澈、诸葛贞、薛稷等各有摹本。后世所存各摹、刻本,以“定武本”、“张金界奴本”、“神龙本”为著名。相传神龙本为冯承素所摹,因其前后骑缝处有唐中宗年号“神龙”年印而得其名,又称“神龙年印本”。冯承素为唐代书家,唐太宗时人。为将仕郎,直弘文馆。工书,擅钩摹复制古法书。冯承素的《摹王羲之兰亭序》被认为是众多摹本中的“最精妙者”,间架优美,备尽楷则,墨迹清晰,浓淡相宜。启功先生对《兰亭序》颇有研究和心得,他在《<兰亭序>考》一文中说到:“这帖的笔法纤得体,流美甜润,迥非其他诸本所能及。破锋和剥落的痕迹,俱忠实地摹出。有破锋的是:‘岁’、‘群’、‘毕’、‘觞’、‘静’、‘同’、‘然’、‘不’、‘矣’、‘死’各字;有剥痕成断笔的是:‘足’、‘仰’(此字并有针孔形)、‘游’、‘可’、‘兴’、‘揽’各字;有贼毫的是‘暂’字;而‘每揽’的‘每’字中间一横划,与前各字同用重墨,再用淡墨写其余各笔。原来原迹为‘一揽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后改‘一揽’为‘每揽’。这是从来讲《兰亭帖》的人都没有见到的。并且这‘每’字在行中距其上的‘哉’及其下的‘揽’字,俱甚逼仄,这是因为原为‘一’字,其空间自窄。定武本则上下从容,不见逼仄的现象。可知定武不但加了直阑,即行中各字距离亦俱调整匀净了。若非见唐摹善本,此秘何从得见!(影印本墨色俱重,改迹已不能见)”冯承素的《摹王羲之兰亭序帖》来沪展览,是欣赏摹?传真、揭示王字奥秘的良机!
在2002年底举办“晋唐宋元书画国宝展”时,就企盼稀世墨迹西晋陆机的《平复帖》能够前来沪上展出,当年没有成行,这次圆梦成真!故宫博物院藏西晋陆机的《平复帖》为纸本,草隶,纵23.7厘米,横20.6厘米。陆机,字士衡,晋代吴郡(今苏州)人,亦作华亭(今上海松江)人。陆逊之孙,陆抗之子,少负才名,工诗文,与其弟云并称“二陆”,为西晋著名文学家。《平复帖》为我国最早的传世法书墨迹珍品。幅前有古题签“晋平原内史吴郡陆机士衡书”,前隔水有宋徽宗题签“陆机平复帖”。卷后有明代董其昌跋语。《平复帖》反映了东汉至西晋时期书体演变的真实轨迹,在书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平复帖》自宋代《宣和书谱》将其归入章草体,后世多沿袭之。有学者认为此帖应是介乎章草和今草之间的过渡性书体。因《平复帖》纸质疲蔽,仅展一周,一睹为快,以圆见真之梦。
《出师颂》与《花篮图页》
在这次“经典展”中,有不少书画珍品堪称范本,形成了新的规范。故宫博物院藏隋人书《出师颂》为纸本,纵21.2厘米,横29.1厘米。隋人书《出师颂》原藏清宫,为章草。“章草”,或称“隶草”,唐张怀馞认为“章草即隶书之捷”,它与“今草”的主要区别在于保留隶书笔画的形迹,每字独立不连写,广泛流传于两汉。关于“章草”的得名有多种解释,或谓因汉元帝时史游以此体作《急就章》故得名,或谓因用于章奏故得名,或谓因汉章帝所创故得名,或谓因汉章帝爱好故得名,或谓与“章程书”之“章”同义等等。一般认为,“章”字意指条理清晰,法则严格,符合规矩,提供规范,隋人书《出师颂》作章草体,展示在隶书的草写体———“隶草”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化而形成的书体,定格了衔接早期的篆、隶书体和在后世占主导地位的楷、行、今草书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规范意义。历代见于著录的章草《出师颂》墨迹有二,一为“宣和本”,一为“绍兴本”。隋人书《出师颂》即为《三希堂法帖》中的“绍兴本”。
故宫博物院藏南宋李嵩的《花篮图页》亦堪称范本。《花篮图页》为绢本,设色,纵19.1厘米,横26.5厘米。李嵩,南宋宫廷画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他出身贫寒,少为木工,他自绍熙至绍定(1190~1233年)的三四十年间,历任光、宁、理宗三朝画院画家,被誉为“三朝老画师”。《花篮图页》为工笔重彩画,细绘藤编的精美花篮,篮内满插秋葵、栀子、百合、广玉兰、石榴等鲜花。笔法工细,构图饱满,设色绚丽,敷染滋润。花之蕊瓣开合,叶之阴阳向背,筋脉纹理走向,花篮编条结构,交代得清清楚楚而不感琐碎多余,画法精丽严谨而不觉繁缛呆滞,对于静物观察细致,画面生活气息浓郁。《花篮图页》成为宫廷花鸟艳丽精工一派的经典之作,被后人视作范本。
《文苑图》
在这次“经典展”中,有的经典之作具有识读功能,帮助观赏者识读笔墨,研究风格,辨识画家,解读经典。故宫博物院藏《文苑图》为绢本,设色,纵37.4厘米,横58.5厘米,清宫旧藏。宋徽宗在画上题了“韩文苑图”,因此长期以来被认定是唐代韩所作。《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晋唐两宋绘画·人物风俗》(余辉主编,商务印书馆2005年5月版)认为,“经核对是周文矩《琉璃堂人物图》卷(宋摹)(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的后半部分。”周文矩,句容(今属江苏)人。南唐画院画家,官任翰林待诏。《图绘宝鉴》记载:“其行笔瘦硬战掣,盖学其主李重光画法。至仕女画,则无颤笔,大约近周窻,而纤丽过之。”在美国的那件摹本的宋以前藏印均伪,但因故宫这件摹本的前半段已佚,故前者仍有重要参考价值。据考此画描绘的是唐玄宗时著名诗人王昌龄任江宁县丞期间,在县衙旁琉璃堂与朋友宴集的故事,与会者可能有诗友岑参兄弟、刘虚等人。《文苑图》中,文士依树索句,靠石沉思,并坐展卷,斟酌诗文。文人情态生动,形神兼备。前侧一小童正在研墨,十分专注。点景松树、石崖、石案巧妙穿插,茸茸细草玲珑剔透。人物衣纹所用“战笔描”细致有力,于曲折中见流畅,在圆润中具轻重。构图严谨,节奏讲究,层次清晰,文气浓郁。《文苑图》对于研究五代人物画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同时帮助观赏者辨识画家,阅读经典。
|
|
来源:
人民网
|
作者:
|
编辑:
于鸿洲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