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发时间:
2006-02-22
|
|
东北网鸡西2月22日电 记者(王巧梅)2月20日,走在去社会福利院的路上,从没到过社会福利院的记者,一直在设想:那里无非是仅供孤寡孤独老人有口饭吃,有口水喝的地方。然而,一踏进市福利院的大门,记者就已经知道自己的猜想是个错误。
这个占地30000多平方米的福利院,依山傍水,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进入楼中,眼前的情景更是让记者感动:刚刚吃过饭的老人,碰到提前到岗的孙彦波院长,亲热地打着招呼,熟悉和依恋的程度不亚于父母看到了自己的儿女。孙院长也热切的称呼着他们的名字,86位孤寡孤独的人,孙院长也如熟悉自己的家人一般。
当记者说明来意,孙院长说:“那我就领你们四处看看吧。”走在洁净的楼梯上,记者看到正在散步的老人,穿戴十分干净整洁。记者随口问了一位老大爷,“早餐吃的什么呀。”老大爷回答:“今天吃的是疙瘩汤”。“伙食怎么样”,老大爷说:“很好。一周还给我们包两回饺子”。在二楼的健身房,记者看到两位老人正在打着乒乓球,健身器材也是应有尽有,孙院长告诉记者,市民政局对福利院非常重视,2004、2005两年先后投资近500万元,建设了公寓部和福利院二部,现在这里的设施、服务功能都是全省一流的,达到了入住形式系列化,入住条件宾馆化,并配有康复室、理疗室、抢救室、处置室及B超、心电、血流变等必备的医疗设施,孤寡孤独老人在这里生活无忧无虑。除此之外还和13个大中型企业形成了共建单位,这不,这些“功能厅”、“游艺室”等都是以那些捐助单位命名的。
在智障和生活不能自理的居室中,记者看到服务人员,正在忙碌地撤换被单床罩。房间内三个智障人看到了陌生人后,傻傻地笑着,低着头。当看到孙院长,她们却从嘴里发出了含混不清的声音,笑着并把大拇指伸到了孙院长面前。噢,记者猜想,这也许是智障人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在表达她们的心情吧。孙院长说:像这样不能自理的孤寡人共有11名,每天不知要给她(他)们换洗多少遍。是啊,眼前那一张张刚刚洗过淋着水的床单不是最好的说明吗?
在这里居住15年的刘淑云老大娘,今年已经85岁了。虽然耳背已经听不清问话,她还是面带笑意地告诉记者:“共产党好呀,我在这里享福了。我和老伴在这里住了十多年了。他四年前死了。我现在还很好,这里有吃有穿,冬天发棉的,夏天发单的,热不着冻不着,有个头疼脑热的也有人管。一周还改善两次生活,上哪找这享福的地方啊!”同一房间的79岁的刘淑兰老大娘抢着说:“从前我也是靠民政养活。两年前老伴去世后,我这个孤老婆子,水也拎不动,煤也抬不了,饭也做不上,民政把我送到这里。来这后,自己不但有伴了,还不愁吃不愁穿,每月还给我发个零花钱,买个烟抽,衣服也有人洗了,前几天回家一趟,邻居们都说我胖了。这要是我自己过早冻死了。”
采访中,记者不由得在想,市社会福利院之所以拥有:省一级院、省级文明单位、省级卫生先进单位、省级安全文明单位,市级花园式单位诸多荣誉,使我市的“孤老”能够老有所养,福利院的工作人员,又是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啊!结束采访,记者在心里还默默地为老人们能有这样一个“替天下儿女尽孝心,为社会家庭分忧愁”的福利院这个大“家”而感动着,也深深地祝愿老人们在这温馨幸福的家园中颐养天年。
|
|
来源:
鸡西新闻网
|
作者:
|
编辑:
郭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