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鸡西2月27日电 记者(周末)农历大年初六。记者采访了鸡西“民歌第一人”曹明珍。一杯清茶、一张笑脸,聆听她娓娓述说她的艺术人生……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期,聪明、漂亮的曹明珍出生在滴道矿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里,天资聪慧的小姑娘受到了父母的宠爱,因为她从小就显露出对唱歌的天份。八九岁时,她便能和母亲一起在家里演唱现代京剧《红灯记》,她唱李铁梅,妈妈唱李奶奶。进入八十年代,曹明珍在滴道曙光小学上学,四年级时学校的音乐老师刘晖(现任鸡西电视台副台长)慧眼识珠,发现了她的天赋,于是对她开始辅导、有意培养。这样,曹明珍从小学到中学一直是学校音乐骨干,小提琴也拉得不错,天赋进一步显现出来。
1979年偶然的一天,曹明珍和父母在报纸上发现了一则启示:鸡西市曲艺团招学员。当时读高二的她欣喜不已,几经考虑,决定报考。初冬时节,滴水成冰,她平生第一次坐车来到市内,经过三轮考试,她从报考的300人中脱颖而出,成为被录取18人中的一个,当时只招收了四名女学员。1979年11月20日是一个令她终生难忘的日子,她成为市曲艺团中的一员。当时曲艺团的团长是吴高超和王玉民,入团后,团长王玉民发现她是块料子,就有意锻造她,在那段日子里她整日是泪水和着汗水洗面,吃了不少苦,也打下了牢固的功底。
1981年,曲艺团解散,经推荐,曹明珍到滴道区文化馆做图书资料员。这期间,她一边工作看书,一边参加馆里组织的各种文艺演出,丝毫没放弃对声乐的练习。这一年的夏天,曹明珍在全市第二届独唱独奏比赛中,以一曲优美的《太阳岛上》夺得民族唱法一等奖。执著的追求获得了奖杯和掌声的回报,第二年她参加了全省民族歌手大奖赛并夺得二等奖。“比赛结束后,我获得了500元奖金,从没见过这么多的钱,我兴奋了好长一段时间,春节花180元买了一件呢子大衣。”回忆当时的情景,曹明珍依然难掩喜悦……
然而,对声乐更高层次的追求并没有停止。因为工作需要,曹明珍已于1982年6月20日正式调入市群众艺术馆担任辅导教师,随后,她又被调入评剧团歌舞队,登台献歌。
从1995年市艺术剧院成立至今,曹明珍一直担任剧院歌舞声乐辅导、演员。
“对艺术的追求,我可以说是全身心的,甚至不惜代价。”回忆起另一场参赛经历,曹明珍依然信心十足。她说,1997年香港回归,全省举办声乐比赛,为了参赛,3000多元的演出服,她一买就是两套,当她手捧三等奖的奖杯登台领奖时,不禁潸然泪下。
从1983年开始,她的身影和甜美的歌声便每年出现在鸡西电视台春节晚会的荧屏上,歌声传入了千家万户,也给观众送去了无尽的欢乐。
2001年,中国申奥成功。当时全市举行盛大的文艺演出,“隐退”歌坛一年的曹明珍再次登台,一曲《中国新世纪》赢得了阵阵潮水般的掌声。熟悉她的人都惊喜地发现,她的演唱风格变了,一改过去风格,音域更加雄浑、宽广了,“曹明珍的演唱风格由李谷一的改成彭丽媛的了。”一些圈内人士这样议论。其实,很少有人知道,2000年金鸡文化节结束后,曹明珍便拿着中央音乐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举着一只伤病的手坐上火车去了北京,开始了中央音乐学院成人音乐继续教育声乐班为其一年的深造,一年中,自己整整花掉了三万元。“这期间,我得到了中央音乐学院单秀荣教授的指点,声乐生涯从此有了质的飞跃和提高。”谈起“艺术人生”曹明珍对悉心培养过她的恩师念念不忘。她说,多年来,我一直感激她们,是这些恩师培养我一步步走上了艺术之路。她说,18岁那年,她得到了市师范学校张中华老师的关爱,有时自己就吃住在张老师家里。“另一位恩师是评剧团的高云老师,她对我耐心施教,要求很严。”曹明珍说,“我向张中华学声音,向高云老师学表演。”
多年来,曹明珍一直活跃在舞台上,无论是百里矿区,还是边关军营,或是乡村山寨,她的歌声像百灵鸟一样受到人们的喜爱,大大小小的慰问演出不下上千场,而唱的最多的歌是《鸡西是我家》。
谈起家庭生活,曹明珍说她朋友很多,兴趣也很广,自己性格直爽,有时出语伤人,是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可朋友们都喜欢她的直率。她女儿今年18岁,读高中二年级,遗憾的是女儿没继承她的基因,但在她的“逼迫”下,女儿还是学起了长笛。
谈起今后打算,曹明珍“第一志愿”就是要在近期开办个人演唱会,她想用这样的方式回报养育她的家乡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