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发时间:
2006-03-01
|
|
东北网鸡西3月1日电 记者(陈敏)春节刚过,虎林市东方红镇兴阳村“两委”班子成员就来到村民张志学家里,和他共同商量组建家庭农场的事宜。张志学刚从28户农民转包了620亩耕地,与最后一户村民李强的32亩耕地转包合同刚刚签完字。
第二轮土地承包施行后,虎林市东方红镇兴阳村的土地一直是延续原来的单户种植的模式,虽然国家的惠农政策好,加上近两年粮价较高,农民种粮得到一些实惠,但有的农户土地少,土地的管理和使用始终没达到效益最大化。如何让农民进一步增加收入,让农民利用有限的土地更加富裕起来,是兴阳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干部们心里牵挂的大事。
组建家庭农场,变原来单户的、松散的粗放经营,为农场化、科学化、标准化、规模化管理,可以大幅度提高农民的劳动生产效率。村“两委”干部选中了村民张志学这位种田能手,动员他从其他村民手中转包土地,组建家庭农场,同时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还协调其他的村民把耕地出让出来,转包给张志学。经过长时间的“酝酿”,村里已有28户农民,同意将620亩耕地转包给张志学,加上他原有的300多亩地,张志学的家庭农场土地规模已经达到1000多亩。
张志学说:“这些土地都是种旱田,现在旱田与水田效益差一番,另外老百姓一家就守这10亩8亩的地,也没多大意思。我集中经营,既得到效益,也把劳动力解放出来,他们回来在我这里打工也行,这是双丰收,双赢利的事。
张志学与28户农民签订转包土地合同的承包期三年,每亩每年的承包费交给原农户150元,国家的补贴仍然归原农户所有。为了提高农场的机械化、标准化作业水平,张志学在自己原有四台农机具的基础上,准备再投资购进两台大型农机具。他还准备从农业技术部门聘请专家,帮助自己提高科学种田水平,提高粮食单产。张志学还计划每亩投入450元,将转包来的620亩地,由原来的旱田改为水田种植水稻,光这笔投入就有近30万元。张志学算了这样一笔账:每亩旱田一年净收入只有150元,改水田后每亩耕地净收入最低可达300元,每亩耕地效益提高了一倍。
村里的耕地集中到农场管理后,28家农户富余出的52位劳动力,其中有30位将被反聘到农场里,其余的22人,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把他们推荐到村里招商引资来的四家木材加工企业打工,每年每人打工收入可达6000多元。
单户种植耕地时,按每户原平均有耕地25亩计算,每年净收入只有4500元左右。变农场集约化经营后,每户耕地的转包费用也是4500元。而富余出来的52位劳动力,每年每人打工可收入6000多元,按每户两位劳动力计算,每户每年净增收12000元。农民走出了土地,走向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
|
来源:
鸡西新闻网
|
作者:
|
编辑:
郭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