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鸡西3月10日 记者(盛春华)车出拉萨,沿318国道蜿蜒西行340公里,再沿日——谢油路南行83公里,才到了鸡西市对口援藏的谢通门县。
一路上绝少见到人烟。雄奇壮阔的青藏高原似一位沧桑、伟岸的老人默默无语,只有清瘦,且绿且蓝的雅鲁藏布江像一位俏丽的少女伴着我们一路欢歌前行。
西藏,原始而又荒蛮;西藏,古老而又神秘。
2004年6月16日,鸡西市派出的5名援藏干部抵达西藏。他们是:
中共谢通门县委书记刘洪飞;
中共谢通门县委副书记王兆成;
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刘清国;
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戴永柏;
县发改委主任韩树国。
从双脚踏上这片神奇土地的那一刻起,高原灼目的阳光和藏民纯真的热情就像火一样炙烤着他们的心,澎湃着他们的血……
拉萨贡嘎机场。自治区党政领导带着50多辆白色丰田大吉普车队前来接机,众多藏民捧着哈达,跳着牦牛舞,给予他们国宾般的礼仪。日喀则行署。载歌载舞的藏民布满了车队必经的每一条街路,可谓万人空巷。6月20日的谢通门,不足万人的县城倾城出动,自发的欢迎队伍排出了1公里……那一刻,撞击他们心灵的强烈感觉是:到家了!离鸡时的悲壮心情立时升腾为在援藏三年任期内带领藏民尽快致富的历史责任。
谢通门,位于日喀则地区西北部,雅鲁藏布江的北岸。行政区域面积1.4万平方公里,4.07万人,属典型的半农半牧县。“艰苦”两字尚不足以形容这里自然条件的恶劣。谢通门平均海拔在4300米以上,离生命的“禁区”近在咫尺。这里夏季空气中的含氧量是内地的60%,冬季只剩45%了。水烧到70度就沸腾,没有高压锅就只能吃夹生饭。头疼、胸闷、气短、失眠,走路像踩在棉花包上似的脚下发飘是最浅表的高原反应。快步走路,大声说话,对初进藏的人来说都是禁忌。强烈的高原日照,使这里的紫外线比内地高40倍,水份蒸发量比内地高30倍。这里还是风沙、泥石流、冰雹、地震的多发区和重灾区。
作为鸡西援藏工作组的组长,刘洪飞要求他的战友们“进了通门县,就做通门人”,“空气缺氧,人不能缺精神;海拔高,对工作和自己的要求更要高”,“哈腰干三年,不能袖手混三年,援藏一任,富民一方”。
克服着强烈的高原反应,克服着诸多的生活不适,克服着锥心般的思乡、思亲之痛,他们迅速找准了感觉和位置,以最佳状态进入了角色。
西藏的经济是输血型经济。受援较晚的谢通门县年财政收入只有区区300万元,这里到处都是亟待开发的处女地。考察、调研、访谈、下乡……知情是为了发言。两个月后,以刘洪飞为首的新县委提出了县域经济发展思路,即农牧稳县,工矿富县,商游活县,科技兴县,生态立县,实施项目拉动,调整带动,科技推动,效益促动,生态驱动五大战略。中共日喀则地委书记宫蒲光在听了刘洪飞的汇报后初则为之一振,继而为之一喜。一个援藏干部如此短的时间能对县情吃得这么透,思路提得这么准,难得。他称赞刘洪飞“情况熟悉,思路清晰,工作超前,干事有力”。当年底,刘洪飞在回黑龙江省汇报援藏工作时,时任省委组织部长刘海生单独向刘洪飞敬了一杯酒:“你为咱黑龙江争了光。”
引资招商,为县域经济强筋壮骨
和内地一样,西藏的大发展要靠项目支撑,西藏的快发展要靠项目拉动。对援藏而言,项目建设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它的规模和力度既是形象的展现,也是成效的标志,更关系到西藏干部群众对援藏工作的期望值和满意度。
很快,鸡西市委、市政府批准了工作组提出的援藏资金盘子,计1070万元,建谢通门驻日喀则办事处、人才楼、小康示范村,续建农业高效科技示范园区和县城自来水改造工程。刘洪飞和他的战友们说:在援藏资金投入上咱不能和发达省份比,市政府已尽了最大可能了。咱要和发达省份的援藏干部比热情,比干劲,比资金效益。
驻日喀则办事处工程的资金盘子是400万元,这个规模在发展日新月异的日喀则多少有点小家子气了。县里原定配套的265万元又泡了汤。刘洪飞和主抓援藏项目的副县长刘清国为此多少个晚间睡不着觉。最后两人不谋而合:搞开发性建设,融资500万。现在一座集宾馆、饭店、茶园、洗浴、住宅及门市于一体的综合性大楼——兴凯湖大厦傲然矗立在日喀则市黑龙江路上。不少有眼光的商家纷纷上门要买兴凯湖大厦的门市房,刘洪飞一口回绝“增值的潜力大着呢,不卖,这是我们给谢通门攒的‘家底’。”
西藏的土质、墒情不宜种菜,吃菜大多靠从四川运进来,在这里种菜的难度相当大,能种成也算是奇迹。
鸡西援建的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在达那答乡,有12幢每幢320平方米的大棚,成功种出了日本西瓜、以色列西红柿等9个果蔬品种,而且实现了在高原年种三茬的历史性突破。去年又试种成油豆角、香瓜等新品种。园区还免费培训附近的藏民学种菜,顶嘎、如贵等村的藏民学会后回村兴起了大棚热,大棚种菜成了部分藏民致富的新途径。2005年2月的一天,西藏自治区主管农业的副主席尼玛次仁一行到这个园区检查工作。这位土生土长的副主席在高海拔、高寒的大棚里见到这些绿油油的果蔬,仿佛见到了西藏农业的勃勃生机。欣喜不已的副主席当即从随行人员要来纸笔给正在日喀则开会的刘洪飞留言:在青藏高原成功种出多茬果蔬,堪称奇迹,令人振奋和惊喜。我代表自治区政府和藏民对您及鸡西的援藏干部深表谢意和敬意。为配合全县大面积推广种植黑龙江“黄麻子”土豆丰产后的深加工,园区内一个年产2500吨粉条、粉丝的加工厂正在兴建,将以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拉长产业链条,带动上千户藏民脱贫致富。
谢通门的经济需要大输“血”,“血浆”在哪里?
去年初,刘洪飞回鸡休假偶然从市政协副主席赫荣晨处得知,中国侨联基金会拟在西藏捐资建几所“侨心”小学。赫副主席笑着对刘洪飞说:雨点不多,能不能掉在谢通门就看你了。刘洪飞为此两上北京,痛陈谢通门教育的滞后,泣说藏民孩子上学的艰难,终于拿到20万元的建校资金。
谢通门的路夸张点说一点也不亚于李白笔下的“蜀道难”。最远的乡镇离县城170公里,干部上县开会骑马要走几天,有三个乡镇干脆没路,有六个乡镇到了非雨季才能以河床为路。路,紧紧揪着刘洪飞的心。
2004年11月24日,西藏自治区政府主管工交的副主席杨海斌到拉孜县检查平措林乡跨雅江大桥工程,路经谢通门。刘洪飞和原县长多吉旺久早早候在公路边要向副主席为谢通门“争路”。副主席下车礼节性见面后上车又走了。“怎么办?”多吉旺久问。“跟到拉孜,再找机会”。遗憾的是到了拉孜也靠不上前。继续跟,一直跟到日喀则。晚宴上,深知刘洪飞一路穷追不舍良苦用心的地委领导破例把他和多吉旺久安排到了主桌。刘洪飞和多吉旺久私语:今天得豁出去了,要用酒为藏民“开路”。刘洪飞敬酒了,三两的高脚杯白酒斟满,副主席喝了一口红酒后刘洪飞一口即干。然后依次继续敬自治区交通厅长、财政厅长和发改委主任。当刘洪飞端起第四杯白酒时,务实威严的副主席眼睛红了。他想,援藏干部拼着自己的身体为了啥呀,三年后他们还有机会来走走自己争来的那条路吗?副主席颤声对刘洪飞说:别喝了,就那么定了!谢通门至美巴切勤乡176公里三级砂石路终于挤上了自治区成立40周年的大型工程项目表,六个乡不通路的历史就此画上了句号。鸡西援藏工作组“拼命三郎”的工作态度和卓有成效的工作业绩得到了黑龙江省援藏工作队的高度赞许。经过积极争取,省里又破例给谢通门1080万元的投资。刘洪飞清楚,无论国投、省投还是市投,投资终归是有限的,唯有引资,才能给谢通门带来不尽的“血”源。
谢通门县一个小老板通过关系和甘肃泰盛集团搭上了钩,拟请对方来谢通门投资建铁矿。泰盛集团是全国知名的钢材经销商,在酒泉、西宁钢厂都占有相当股份,老总是个年近50的女人,叫王其芳。2005年7月的一天,王其芳来谢通门考察。一路上,强烈的高原反应在折磨着这个女人,至拉萨400多公里的运距和漫长的铁路运距在困惑着这个女人。到了拟开发的铁矿山脚下,苍凉满目,路、电、水等建矿面临的诸多问题像一个个虫子在撕咬着这个女人……一路不曾开颜的这个女人眉头越锁越紧。“以后再说吧”,“财神娘娘”车都没下,调头去了拉萨。
听了引资小老板慌慌张张的电话汇报后,刘洪飞边往拉萨赶边和王其芳通话,要代表县委、县政府在拉萨为王总接风洗尘。精明的女商人何尝不知道刘洪飞的“醉翁之意”,婉拒了。刘洪飞的话“烫”人了:大姐,您第一次来西藏,人海茫茫,相逢是缘,老弟仰慕大姐,错过这次,也许我们今生无缘再见了,大姐不惜缘吗?拉萨的酒宴上,刘洪飞的语言攻势更加凌厉:大姐,您来西藏投资,从政治上说是爱国,能增进汉藏间的民族感情。从经济上说,您的投资具有战略性眼光,谁拥有资源谁在未来的经济角逐中就有主动权。刘洪飞还代表县政府郑重承诺:谢通门的铁矿山开发,如果大姐有意,绝不再引进第二家。
为了让口头意向尽快变成书面合同,也为了表达引资的诚意,几周后刘洪飞带人飞赴兰州,又谈了几个回合后双方正式签约。泰盛集团以1680万元买断谢通门的铁矿山开发权,第一期投资3000万元按100万吨选矿规模建厂。6天往返,高原、低原的交叉反应,回到谢通门的刘洪飞马上住进了医院。紧接着加拿大HDI公司和西藏天圆公司投资500万美金开发荣玛乡铜矿,江源公司投1000万元开发铅锌矿,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投700万元开发大理石……一年时间,谢通门引资到位达一亿元。
全民种树,建高原绿洲和绿色长廊
西藏在视觉上是一个因少绿而略显枯燥的地方,不毛之地随处可见。原因是雨季时间短,下雨后又因日照强水份蒸发极快。其次是因含氧量少草木成活率低,成活了也长得特别慢。再就是草木构不成防风固沙的屏障,肆虐的风沙就反过来开始对草木和其他农作物进行无情的摧残。
唯有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的改善,才利于招商引资,才能留住人才,才能有谢通门的大发展、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达此目的,只有一途:种树。在县里三套班子的联席会议上,刘洪飞提议集全县人民,举全县之力开展植树造林,建高原绿洲,建日——谢油路62公里的绿色长廊。他深情地说:谢通门的海拔我们没办法降低,但谢通门的含氧量我们有办法提高。为了藏民的子孙后代,无论多难,这件事也要从我们开始干起来。
多方筹集资金268万元,全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沿路各乡镇,除了妇孺老弱,能干活的1万余人几乎全都发动起来了,谢通门历史上一场前无古人的“造绿”活动于去年3月拉开了序幕。
仁钦则乡离种树地点有40多公里之遥。豁达、乐观的藏民赶着驴车,拉着帐蓬、锅灶,有的人家索性把老人、孩子也一齐带上,在植树地建起了临时的家。白天的风沙,昼夜的温差,环境的艰苦,野外生活的不便,更加激发了他们改变人居环境的强烈愿望。藏民知道,只有大地披绿,满目葱茏时,家乡就美了,喘气也畅了,到那时风沙退却了,农作物丰产了,日子就富了。
工程造林7000亩,面上造林5000亩,日——谢油路两侧种树62公里长,共种下108万株新疆杨、北京杨。为了防风固沙,公路两侧的树种了五排,为了防牛羊的啃吃,还都圈上了网围栏。
内地种树,挖个坑,栽下去,老天帮忙,基本保活。青藏高原绝对没有这么幸运。树栽下去后必须浇水,至少要浇三遍,需时60天,直到下第一场雨为止。此时的雅鲁藏布江真是成活这些树的“天赐之露”。三台水车,40多台水泵不停地奔跑着,轰鸣着。近的地方一级、二级、三级提灌,远的用车运,用人背。盼呀,盼呀,6月22日,第一场雨下起来了,刘洪飞不知和多少人一起忘情地冲向雨中,欣喜的脸上不停地流着水,有雨水,但更多的是泪水。
86%以上的成活率。当年9月,日喀则地区植树造林绿化现场会在谢通门召开,同年,西藏自治区推荐谢通门为全国绿化先进县。
改变陋习,引领藏民走向现代文明
谢通门的经济在以强劲的势头快速发展,刘洪飞心中为之喜。到2005年底,全县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农牧民人均年收入和财政收入均达到两位数以上的增幅,2004年行署18个县中只有两个获经济、党建双先进县称号,谢通门是其中之一。2005年在地区综合性考核评比中,谢通门又获经济、项目、生态建设三项大奖。去年行署援藏工作会议和地区人大工作会议上刘洪飞代表谢通门两次作典型发言和经验介绍。
刘洪飞心中亦有忧。那就是与经济发展的势头比,谢通门精神文明的滞后。县城内难觅公厕,随处便溺司空见惯。街路上,牛啊,羊啊旁若无人地悠闲散步,见草吃草,见树啃树,边吃边拉。汽车、牛车,自行车想怎么停放就怎么停放,只要自己方便就行。垃圾随处可见,无人清扫,只有大风是义务清扫队……藏民的生活习惯中还有那么多那么多不文明、不健康的行为和习惯。刘洪飞心里清楚,别人对此可以熟视无睹,可以见怪不怪,而作为县委书记的他必须“两手”抓,而且“两手”都要硬,倡导、示范、引领藏民与落后的生活习惯告别,尽快与现代文明接轨,这不仅关系到藏民的精神面貌,也关系到谢通门的对外形象,更关系投资环境的改善和谢通门的长远发展。
去年春,一场声势浩大的“改陋习,保健康,树新风”的生活革命在全县城乡推开。农村,加速推进小康示范村建设速度,以此作为龙头和样板,“龙头”走一步,“龙尾”随一步,亦步亦趋,不许走样。农村的面貌终于出现了令人惊喜的改观。
县城里,街路两侧全部用花岗岩砌边,以防旁边的泥土侵路。新建了停车场,主要街路安上了造型漂亮的路灯,种上了高档的塔柏和红叶梨等常绿乔木。除了建公厕外,临街单位的室内卫生间按要求必须免费对外开放。门前卫生第一次实行了“三包”,每周全县组织一次义务大清扫。县财政挤出钱成立了专职的卫生清扫队和城管执法队,严管加严罚,使多少年多少辈相沿成习不文明的传统习惯和行为从根本上得到了改变。今昔之比,谢通门市容市貌的改观可谓翻天覆地。
去年8月1日,谢通门县首届赛马广交会热热闹闹地开场了。19个乡镇个个都派出了自己的代表队,偏远乡镇的代表队是跋涉了几天几夜才赶到县城的。地区及周边各县的客商1500余人前来捧场。比马术、赛骑术,体育竞技,文艺演出,商品大集同时进行。县城内万人空巷,附近乡镇的农牧民不舍远近,那火爆的场面,那浓烈的氛围和参与热情,如同一个盛大的节日。一些在偏远的牧区生活,在与牛羊为伴的孤寂中打发岁月的老人激动得直掉泪,“唉,多少年没有这么热闹了”。赛马广交会整整进行了5天,最后在锅庄舞和焰火中落下帷幕。刘洪飞和他的战友们融进了纯朴的藏民,和他们一起载歌载舞,一起大碗豪饮。他高兴啊,藏民的精神被点燃了,谢通门在外界的名气更响了,谢通人更爱自己的家乡了。那一刻,他的感觉真是欲醉欲仙。
情系高原,为贫困藏民驱寒送暖
援藏干部,论身份他们在藏民心中就是共产党,说种族他们在藏民眼中又是信仰、习俗迥然有别的汉人。如何以自己扎实而有成效的工作体现党和国家对西藏的关怀,又该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以个人的情感和魅力去增进汉藏间的民族团结,体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这是鸡西援藏工作组踏上征程前就开始思考,到达谢通门后的每一天都在用心填写的试卷。
刘洪飞包扶了两户贫困户。第一次去看他们,他给每户买了一台彩电。尼玛老人腿严重风湿,下不了地。刘洪飞每次去看她都给她留下钱买药,一次最少200元。尼玛每次见到刘洪飞都拉着他的手不放,边哭边说“扎西德勒”(吉祥如意)、“拉拖机”(谢谢)。刘洪飞多次催促尼玛的儿子赶紧选址他要帮他们建新房。需要多少钱?除了县里补贴,刘洪飞个人至少要拿出5000元。
塔定乡乃朗村的藏族女孩卓拉好不容易考进河北师范大学,念了两年却因家贫面临辍学。下乡到乃朗村的刘洪飞听了村长的介绍后说:走,你现在就领我看看去,看了一贫如洗的家境,听了卓拉的含泪诉说,刘洪飞动容了。他拉过卓拉的手塞过去1500元钱,“这是回学校的路费,还剩两年我一年给你6000元。好好读吧,以后用知识改变家境,改写个人命运。”回县后卓拉流泪的面容依然在他眼前挥之不去,5名援藏干部又集资买了2000元的生活用品托人捎去。
达木夏乡和仁钦则乡的牧民为了上日喀则卖肉,租用“黑车”,夜间行车,又人货混载、超载,先后出了两起翻车事故,死9人伤30多人。车主或司机显然承担不了肇事后这么大的经济责任,死者暂且不论,伤者总要马上救治吧。刘洪飞两次都在知道消息后的第一时间赶到医院,将自己带在身上的6000多元钱撒得分文不剩。“出了这么大的事故,作为书记我觉得愧对藏民,我掏钱是对自己和有关部门的惩戒呀!”
钱可以花了再挣,人岂能死而复生。为了避免悲剧再演,刘洪飞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定了四条措施:给乡、村自有车辆的司机办班,学规章讲技术;县、乡、村逐级签安全责任状,一把手对交通安全负总责;设四道卡,昼夜看守,坚决杜绝“黑车”上路;县里出两台车接送牧民进城卖肉,而且人货要分载。
坚白寺是谢通门最大的寺,僧人最多时达2000余人。到谢通门不久,刘洪飞去坚白寺看望僧众、以体现共产党对宗教的尊重。寺里的活佛向刘洪飞提出请县里帮助把500米外的泉水引到灶房。刘洪飞请随行的明白人测算后需资2000元。刘洪飞掏出3000元,说:再引一条管路到宿舍吧,这样生活也不用挑水了。众僧人为感谢刘洪飞一致提议以他的名字为这个泉命名。刘洪飞对活佛说:要命名,就叫“党情泉”吧。
为刘洪飞开车的司机是个藏汉,叫次仁·赞都。他用还算听得懂的汉话说:“刘书记好,他爱藏民,爱老百姓。”藏民不惧车,因为车少,在公路上多高级的车都敢挥手拦。赞都说,刘书记无论到哪去,碰到拦车的只要有空位都捎上一段。要是老人、孩子拦车,挤一挤也得拉上,有时还绕道送到家或学校。
一年多的时间里,鸡西的5名援藏干部为藏民捐款3万多元。发改委主任韩树国说,不是我们的境界有多高,也没准要求你一定得怎么做,当你看到哪些生活极端困难的藏民,不说党性,只要你有人性,只要你兜里有钱,你就不能不捐。一次下乡,韩树国把兜里带的400元钱都捐出去了,又遇到了一位靠一床又小又破的薄被过冬的老人,他想都没想就把为下乡刚买的军大衣脱下来盖在老人的身上。刚到谢通门,鸡西援藏工作组集体去海拔4500米的测堆水库解决坝体渗透问题。为减轻坝体的压力必须开闸放水,但下游的牧民就要承受一些损失。刘洪飞小声说:咱们带头捐款吧。不约而同,5个人每人都掏出1000元。援藏干部的举动带动同去的藏族干部也纷纷解囊。
韩树国说:为了援藏我们把健康都奉献了,那点补贴还算啥呀。我们都和家人说了,别指望援藏三年我们能从西藏带回钱来!是啊,为援藏连健康都能舍弃的人,金钱在他们眼中还值钱吗?
志在奉献,为无悔的选择埋首苦干
鸡西援藏工作组的整体工作和他们个人的出色表现得到了日喀则地委和藏族干部群众的交口称赞。
日喀则地委副书记、行署常务副专员冯玉龙认为,鸡西市的援藏工作扎实稳健,既有形象,又有成效,确实为谢通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攒足了后劲。他不否认,在黑龙江派出的几个援藏工作组中,鸡西组的工作是最好的。日喀则地委组织部副部长王立新说,与有的援藏干部找个机会回内地呆几天,找个理由下山(低海拔地区)泡几天相比,鸡西的援藏干部在岗率和个人在岗时间是地区援藏干部中最高的。以去年为例,他们人均在岗时间近300天,在岗时几乎没有休息日,等于全年都在工作。现任县长顿吉说,藏民看问题不拐弯,援藏干部有一个人做得不好,他们就会说援藏不好。他说:“鸡西的援藏干部个个都是好样的,我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很多东西。”
此前四年,谢通门县没提拔一个干部,也没有调整或交流一个干部,乡镇级的干部要求交流的呼声很高。主抓组织工作的县委副书记王兆成用二个多月的时间跑遍了18个乡镇。在这里下乡可不是一件舒服事儿。白天行路能把骨头架颠散,下车后排队等着和你谈的人能谈得你哈欠连天。下乡得自带行李,有七个乡镇晚上得住四壁漏风,老鼠乱窜的仓库里。很多乡镇没饭店,没食杂店,更没食堂,下乡时得带足方便面、咸菜、面包。由于连续吃了一个多月的方便面,王兆成现在见到方便面还反胃。出以公心,讲究程序,体现原则,提拔4名处级,23名科级,平调24名科级的干部大调整顺利地进行完了,没吵、没闹、没哭、没上告。
2004年8月18日中午,一伙来自青海的修路民工酒后与同在谢通门修路的三个武警战士发生冲突,把一名战士打成重伤。这伙民工借着酒劲,挥锹抡镐,见谁不顺眼就打,见到店铺就砸,事情到此性质已发生了变化。更为严重的是,此时两汽车年轻气盛的武警士兵正自发地赶往谢通门……更大的冲突一触即发,群殴乃至群伤或群死的大规模流血势难避免。书记、县长正在拉萨开会,危难时刻常务副县长刘清国挺身而出。他一方面派数人去公路上拦截武警士兵坚决不让他们进县,让他们相信政府,先稳住一方。一方面指挥驻县武警强行擒拿两个率众闹事的民工头。“头儿”被抓后,众民工欲拥上来抢人,刘清国迅速组织起三道“人墙”予以拦堵。酒劲渐醒的众民工在县公安局门口集体静坐以示抗议。刘清国多次冒着风险,面对面地给他们讲理,说法,直至晚11点民工才散去。闹事的民工后来集体写了检讨送到谢通门张贴,两个“头儿”分别被刑拘或判刑。
作为全县中枢机关的县委办,14个人汉藏各半,总体素质偏低又参差不齐。戴永柏主任以极大的耐性从制度,从程序,从规范的基础性工作抓起,一点点讲,一次次教,一遍遍示范。他严格要求每人每周写一次工作小结,小材料小秘书写,大材料他出纲大秘书写,最后他修改定稿。他说这么做是为三年后的县委办负责。县纪检委没办过案,连笔录都不会做,他得知后主动上门去指导。他把自己做的这些称为“智力援藏”。组织部长休产假,他兼起了全县的“先教办”主任工作。全县植树,他是县城内的指挥官……他办公室的灯光经常亮至深夜。他说:“忙起来好啊,觉得时间快,充实,也顾不上想家了。”他不讳言想家,“每个月自己负担的话费得四五百元,和家人通话经常流泪,不能流露出来,要不他们更惦念了”。
发改委主任韩树国不可谓无权,国家和自治区等投资的16个项目都抓在他手里。权力带给他的“实惠”就是下乡次数最多,下乡时间最长,还有两“必带”,行李和吃食,下一次乡少则三两天,多则六七日。一年多的时间里,有项目的18个乡镇,他少的去三次,多的去五次。
去年10月,列巴乡办公楼验收。他爬上楼顶用力一跺,脚上硬硬的,没有一点弹性感。“上隔热层了吗”?包工头回身一看楼顶没有其他人,拿出5000元钱就往他手塞。韩树国说:你不收回去,我就从楼上给你扔下去。下楼后韩树国当众宣布:对该施工队罚款5000元,楼顶返工。切穷乡办公楼工地上不同型号,新旧各异的罗纹钢混用。包工头给钱,不要。罚款、停工整顿。顿吉县长对韩树国赞誉颇多“这样的干部难得”“敢抓敢管敢罚,没收人家的好处才能无私”“我佩服他既懂专业,又会管理,错了训你,不会教你,知道为我们培养当地干部。”
援藏的任期只进行到中途,他们的身体就出现出程度不同的透支。一年人均两万公里的下乡里程,人均体重掉了8公斤,刘洪飞则掉了13公斤,他随身的药袋子有四五斤重,吃药像吃饭成了每天的必需。今年初他们回鸡休假市里对他们进行例行体检,普遍血压高,心律不齐,有咽炎,尿酸、血脂、多种酶等指标呈亚健康或疾病趋向。刘洪飞除此外还脾大,轻度肝弥漫,心脏壁厚。而一年半前,他们离鸡时每人都过了严格的体检关。
刘洪飞对此坦然面对。他说,援藏就意味着奉献,包括身体,报名时就有这样心里准备。鸡西凡是去西藏看望他们的领导和同志离藏时无不流泪,为那里环境的艰苦,为他们长夜的思家和孤寂,为他们的身体,当然也更为他们的精神所感。相信他们最终离开高原的那一天,他们每个人都会泪洒脚下这片工作和生活了1000余个日夜的热土,为了他们曾经的付出和奉献,为了无怨无悔的选择,为了人生履历中这浓墨重彩的一笔,更为谢通门在他们任期内的发展变化和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