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鸡西6月19日电 记者(马怀华)今年以来,鸡西市抓住新农村建设的有利契机,重点做好“七个加强”,努力实现“七个提高”,使春耕生产取得了较好成绩。目前,水稻、大豆、玉米一类苗分别达95%、84%、85%。
加强促农增收政策落实,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今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第一年,也是启动年,国家和省、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农促农新政策。我市粮食直补资金,共发放资金6617万元,并连续3年实现了在全省首发;同时,水稻良种补贴资金共发放2433万元,补贴面积162.2万亩;300万元玉米、大豆项目资金到位,从而调动广大农民春耕生产积极性。
加强春耕生产物资准备,提高春播春种质量。今年,全市种养业共需资金180945万元,其中农民自筹种植业资金69310万元,银行解决贷款84350万元,保证种植业所需资金。同时,农用物资准备充分,种子供应充足。
加强督促检查力度,提高春耕进度。由于今春低温、多雨、寡照等灾害性天气的影响,造成大田作物播期拖后,对此,鸡西市农业战线的各级领导靠前指挥,奋战在春耕生产第一线,抓住晴好天气,充分利用农业机械化的优势,加快了春播进度,全部播种在丰产期。
加强场县共建,提高春耕生产标准化水平。我市有十五个乡(镇)与周边农场毗邻,今年通过开展场县共建,学习农场标准化经验,发挥农场大机具的作用,从而提高农业标准化水平。今年全市标准化育苗面积达1040万平方米,占全市应育苗面积的90%以上,这是我市今年实施场县共建的第一个重要举措;同时,全市春耕生产严格把握投入品标准、农时标准、种子标准、农机作业标准、技术标准等,标准作业面积达440万亩,占播种面积的85%。
加强种植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今年全市水稻种植面积比去年有所增加;青贮玉米面积比去年增长50%,保证畜牧业大发展快发展的饲料供应;全市经济作物面积比上年增长10.6%,同时,还调整品种结构。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去冬今春以来,我市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进行基础设施的改造,全市投入1368万元,进行水库消险加固,护坡、清淤等;投入700多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5万亩;全市新增大中型农机具5000台(套),农机总动力达到109万千瓦时;全市设立100户农村沼气试点,并且利用新农村建设契机,推广、新建10000户农村沼气用户,目前,前期工作已在有序进行。
加强农业适用技术应用,提高科技贡献率。为了提高鸡西市农业科技应用水平,一方面积极开展对农民的培训,全市共举办培训班1680期,培训农民35万人次,开展义务咨询50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4万份,宣传单15万份;另一方面,积极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全市重点推广水稻大中棚育苗超稀植、大豆优质高产栽培、农作物化学调控、测土配方施肥、水稻叶龄诊断栽培等10项技术推广项目。据悉,全市农业科技贡献率将达到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