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鸡西7月14日电 7月13日15时16分,又一条喜讯从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传来:正在召开的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一致决定,将中国河南省的殷墟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前一日,中国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已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至此,中国已有33处文化遗址和自然景观成功完成了“申遗”。
-5分钟,殷墟通过“申遗”
在立陶宛参会的安阳市委书记靳绥东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安阳殷墟“申遗”是此次大会通过的最顺利的一地,经过简短讨论,成员国代表一致通过,整个过程只用了5分钟。
电话中,靳绥东欣喜地说,殷墟成功跻身世界文化遗产行列,说明了殷墟的价值和安阳对殷墟的保护、管理水平获得了世界范围的认可,这将更加有利于保护殷墟这一人类共同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
-殷墟力保历史原貌
2001年4月,安阳市走上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道路。6年来当地完成申报文本6本,搬迁居民688户,拆除各类房屋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绿化面积19.7万平方米,整修河道、道路等近20公里。
为了保持殷墟原有的风貌,体现遗址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安阳市多年来严格控制殷墟范围内村庄、道路与企业发展规模,同时对王陵遗址、宫殿宗庙遗址采取地下封存、地表植被展示或部分揭露展示的方法进行了有效保护。
-世遗专家:大熊猫是全世界的宝贝
12日下午3时38分,经过世界遗产委员会集体表决,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全票通过,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得知“申遗”成功的消息,四川有关地方的民众走上街头载歌载舞欢庆。
四川省世界遗产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张虎告诉记者,在本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不少与会专家表示,非常感谢中国政府提供了这么好的项目。他们说,大熊猫不仅是中国国宝,也是全世界的宝贝。是中国送给世界的一份礼物,也是世界自然保护的象征。
-大熊猫栖息地有望改变“破碎化”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提出申遗后,成都、雅安等市州加大了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申遗提名地保护区内除暂时保留极少部分技术含量高、工艺先进、环保措施得当、对当地经济影响较大的企业外,已全部关闭了与世界遗产保护相冲突的“五小”企业。
四川省世界遗产管理办公室负责人表示,申报成功后,大熊猫栖息地将逐步扩展到岷山、大小凉山、大小相岭山和秦岭等山系,最终将这几大山系连成一体,彻底改变目前大熊猫栖息地“岛屿化”、“破碎化”的状况,确保生态系统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中国代表团成员、中国建设部城建司副司长王凤武指出,对遗产所在地而言,申报成功可能意味着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更重要的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是一份“保护公约”,而不是“开发公约”,世界遗产大会谈得更多的是保护,那种“重申报、轻管理、轻保护”的现象必须改变。
链接
殷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的殷墟,是中国第一个有文献记载并为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都城遗址,占地约24平方公里。在这里先后出土了数量惊人的甲骨文、青铜器、玉器、陶器、骨器等精美文物,全面、系统地展现出3300年前中国商代都城的风貌,为这一重要历史阶段提供了坚实证据。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包括卧龙、四姑娘山和夹金山脉,面积9245平方公里,涵盖成都、阿坝、雅安和甘孜4市州12个县。它保存的野生大熊猫占全世界30%以上,是全球最大最完整的大熊猫栖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