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鸡西7月31日电 作者(薛权)为了落实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定,我们针对我市加快优质稻米产业发展问题,进行了专题调查,调查情况表明,加快发展优质稻米产业,是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战略举措。
(一)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优质稻米产业,取得了明显成绩。
一是促进了粮食生产的发展。2005年市委、市政府高度粮食生产,大力调整结构。全市优质稻米面积达到154万亩,比2004年增加16.3%,优质稻产量达78.8万吨,比2004年增加18.9%。产粮大县虎林市优质水稻达67万亩,占全市优质稻面积的43%。优质稻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市粮食恢复性增长。2005年全市粮食面积达到416万亩,比上年增加20万亩,总产量150万吨,增产15万吨,据调查摸底,今年全市优质稻面积可扩大到170万亩,粮食播种面积在去年基础上增加20万亩左右。可以说,推广优质稻,对全市粮食持续稳定增产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具有重大推动作用。
二是提高了粮食生产效益。优质稻收购价格高,加工附加值高,效益明显增加。据市场调查,去年优质稻的收购价在每50公斤87元左右,农民每亩地增收40元左右。同时,我市一些地方采取减少农药化肥的施用,生产无公害生态稻米,不仅提高了稻米的品位和价值,而且有利于改善生产环境,确保食品安全,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是增加了农民收入。从调查的情况看,由于去年政策好、粮价高、优质稻优价效益好,种粮农民普遍增加了收入。密山市连珠山村优质稻420亩,生产稻谷22万公斤,增加收入2万余元。该村的种粮大户张振桥种优质水稻160亩,生产稻谷8.5万公斤,出售商品粮5.4万公斤,全年种稻收入15万元。由此可见,发展优质稻,是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机统一。
四是壮大了粮食产业。优质稻米产业开发,实现了由过去注重生产向注重产业化经营转变。到目前为止,全市发展粮食加工企业270余家,加工能力每年达400万吨。涌现出了以虎林市绿都集团、密山绿宝石粮食集团、鸡西市兴达米业集团等为龙头的优质稻加工企业。其中,虎林绿都集团去年加工珍宝岛绿色优质米25万吨,企业增加效益2500万元。
(二)我市优质稻产业发展情况调查中发现的问题。
一是优质稻产业发展的不够均衡,我市的城子河区永丰村,由于各级政府对优质稻产业发展重视,国家减免农业税和粮食补贴政策落实到位,去年水稻播种面积猛增到4.7万亩,产量2.49万吨。比上年增加400%。而有的个别乡村优质稻播种面积增加不大甚至有些减少。
二是部分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特别是种优质稻米,据农民估计个别优质稻米产量低,每亩少收入100公斤,觉得种新品种风险大、产量低,不如老品种把握。
三是优质稻米加工龙头企业偏小,带动能力不够强,我市的稻米品牌少,市场开发不够,全市只有珍宝岛等几个优质稻米的知名品牌,影响稻米的优质优价,影响粮食加工企业和农民的积极性。
四是优质稻生产基地建设虽然有很快发展,但存在标准不够高,布局较分散,设施不配套等问题,企业普遍反映高档优质稻米供不应求。
(三)加快发展我市优质稻米产业,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的几点建议:
1.要把粮食生产与调整农业结构紧密配合,实现粮食产量与农民收入协调增长。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围绕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明确提出加强粮食生产与调整农业结构紧密结合的指导思想。要改变过去调整结构就是调减粮食面积的传统作法,把推广发展优质稻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战略举措,制定优质稻产业发展规划,调优品种结构,优化区域布局,集中力量抓好优质粮食基地,以县为重点的优质稻产业带建设,加快改造中低产田,培肥地力,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基地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使优质稻成为农村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2.要把优质稻作为一个大产业来抓,以工业化促进粮食产业化。要想做大做强粮食企业,就要抓住优质稻这个重点,以大力发展稻米加工业为突破口,推动粮食产业化经营,采取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提高稻米加工的规模和档次,增强带动能力,打造品牌,开拓市场,实行定单生产,大力推进市场牵龙头,龙头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经营方式,延长稻米产业链,不仅扩大了优质稻产业发展的规模,而且提高了我市稻米的竞争力。
3.要把科技创新作为重要支撑,着力提高稻米的品质和效益。要加强科技创新,选育和推广龙稻3、上育418、普优17、垦鉴稻7等为代表的一批高产优质新品种,研究开发高产优质新品种,研究开发高产优质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和加工技术,更新改造一批高档优质精深加工设备,为优质稻米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不断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
4.要把农民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加强对优质稻生产的扶持和服务。发展粮食生产取决于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我市优质稻生产始终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出发点,认真落实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措施,确保“二减免、三补贴”政策落实到户;积极开展培训、示范和指导,引导发展以优质稻种协会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强信息、购销、资金、农资等服务,使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充分促进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作者单位:市物价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