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发时间:
2006-08-24
|
|
东北网鸡西8月24日电 (施正宁)每天早晨到文化广场晨练的人特别多,除了健身跑步练武的,还有吟诗绘画写“地书”的。何为“地书”,就是用金属管和塑料泡沫特制的大笔,蘸上清水,在水泥地上写大字,真草隶篆任尔挥毫,章法布局各有千秋,围观者赞不绝口。
鸡西“地书”发起人何成发说,他是三年前从北京学来的,花20元买了一支“地书”大笔,邀了几位书法爱好者,于2004年春天到文化广场练字,三年来“地书”爱好者越来越多,男女老少各行各业的都有,最小的单诗翰才8岁,老的71岁,现在每天早晨5点至6点半,坚持天天来练字的有三四十人。
何成发老先生原是铁路退休的工程师,那时他编写工程报告,下发通知都是亲自刻钢版,练就了一手清秀工整的硬笔书法,为今天书写尺许大的“地书”打下了扎实的功底,他还熟背古典诗词,用“地书”写唐诗;品味盛唐文化的魅力与绚丽多姿的穆棱河文化。由于他坚持天天徒步到文化广场写“地书”,多年的腰椎病也奇迹般的好了。
朱英毅是大二的学生,乘暑假休息到广场拜师学“地书”,意在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年过花甲的苑庆华原是医院的护士长,心灵手巧,爱写爱画。她说,退休了在家练字画画闷得慌,一到广场心就敞亮了,写起“地书”来别有情趣。值得一提的是滴道铸管厂退休的郝锡臣老先生,在岗时负责工会宣传,善书画,晨课夕练写了60多个毛笔字,对“地书”情有独钟,他为每位写“地书”的人制一支大笔,还编了一套《地书谣》与各位切磋,义务辅导初学乍练“地书”者。“地书”队伍中老年人居多,政府退休的陈明鹏、朴实、纪贵和在岗的倪铁生等人,都是写“地书”的佼佼者,有丰富的阅历和历史文化底蕴,他们认为“地书”是门新的学问,自发形成的“地书”群体是一所“社会大学”,遵守孔子“有教无类”的育人观念,谁来都欢迎,是普及书法,面向大众的最好形式。在广阔的天地里晨练“地书”充满了激情,不仅写得大气,还能写出快乐与健康,写出美好的希望。诗曰:头顶蓝天地为纸,穆棱河水当墨汁。笔走龙蛇惊风雨,书写人生正气篇。
|
|
来源:
鸡西新闻网
|
作者:
|
编辑:
郭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