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鸡西10月25日电 记者(张刚) 2005年7月29日,对鸡西市民来说是一个值得记忆的日子。
这天,期盼八年的宝川垃圾处理厂在市民关注中正式破土动工……
鸡西是一座因煤而建、因煤而兴的资源型城市。
过去,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及“先生产、后生活”等思想的影响,加之投入不足,城市规划滞后等因素,城区的居民垃圾排放等环卫公益设施滞后,矛盾越来越突出。
随着我市经济和社会事业的迅猛发展,城市人口逐年增加,城市发展速度加快,城市垃圾也呈现增长态势。
1992年建成使用的垃圾处理厂每天吸纳着鸡冠区500吨的生活垃圾。建厂之初每天吸纳垃圾500吨,而现在是800吨,增长了近1倍。这些垃圾不但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也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垃圾犹如隐形杀手,窥视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影响了群众的生活质量,它为建设生态鸡西,建设山水秀美城市极不相称,群众反映强烈,一度成为市民谈论焦点。
垃圾快速增长是城市化进程的阵痛,这一现象并非鸡西独有。据《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1999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7.84亿吨,2005年为13.4亿吨。全国700座城市,有三分之二被垃圾所包围,形势非常严峻。
面对鸡西城市垃圾日益增多的严峻形势,新一届市委班子,始终关注着这一问题,多次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听取市环卫局汇报,嘱托市环卫局尽快制定方案,对方案要进行分析比较,以便市委、市政府做出决策。
市环卫局班子受领任务后,统一了班子的思想和行动,明确了任务、分工、步骤,抽调专人筹备前期准备工作。经过实地调查,撰写了具体详细的可行性报告。向市委、市政府递交了关于建设宝川垃圾处理厂的建议报告。
市委常委会、市长办公会多次专题研究建厂项目的可行性,提出了许多重要意见。
2004年,源源不断汇集而来的建议、意见中,宝川项目建设尽快上马呼声愈来愈高。市委、市政府在考察论证基础上,站在发展城市循环经济高度,回应百姓的要求,认为建设宝川工程,时机成熟,条件具备,可以批准建设。
2005年1月,“宝川”项目这一名词首次出现在市委十届三次全委会工作报告中,被列为十项重点工程之一;同年3月,“宝川”再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
至此,一项具有生态环保,发展循环经济的宝川垃圾处理厂重点工程建设,在全市拉开了帷幕,宝川工程建设摆上了市委、市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
时隔7个月,鸡东县常麻沟的热土沸腾了,鸡冠山脚下的大地被轰鸣的机器声唤醒了。盼望已久的宝川垃圾处理厂正式破土动工。
宝川工程建设,唱响了各部门通力合作,共助宝川的赞歌。
工程建设不是一帆风顺,资金、拆迁、土地征用、规划、建设等都遇到了一些难以想象的问题。但全市各有关部门在工程建设大目标下思想统一,措施得力,各负其责,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克服困难,共渡难关。
工程所在地鸡东县给予了大力支持和无私帮助,化解村民矛盾;市发改委协调跑省进京,帮助立项审批;市国土局帮助办理土地征用手续;市财政局积极帮助筹措资金;市林业局帮助办理林地审批;市环保局办理环保评估报告,讲解环保知识,协助村民搬迁;市建设局组织工程招投标;市科技局帮助沼气开发论证……
这些部门为宝川建设服务的感人事迹多得数不胜数,在宝川建设的历史篇章中,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随着各部门的全力支持,宝川正从蓝图逐步变为现实。
正是这种一呼百应,共助宝川的精神,环卫人在短时间内完成了立项、征地、征林、动迁及其他配套工程……
市环卫局接受承建宝川工程使命后,倍感责任重大,班子坚定一个信念,必须把市委交办的大事抓好,把为民造福的事情做好。
工程指挥部挺进鸡冠区、鸡东县地区,在方圆百余公里展开了勘察,为确定厂址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拆迁中,为了不漏掉一户村民,指挥部成员足迹踏遍了66.4公顷的山川,林地与池塘,使拆迁顺利进行,为工程建设赢得了宝贵时间。
曾几时,在宝川建设关键时期,从局长到工作人员,他们吃住在工地,渴了喝口山泉水,饿了啃点干面包。八、九月的鸡西,天气依然烤火般的炎热,野外蚊子、小咬横行,工程人员不仅忍受艳阳的烘烤,还得迎战蚊子、小咬的攻击。原有白净的皮肤,如今成了“黑包公”。
曾几时,局长周秀杰,一个果敢坚强的女局长,勇挑重担,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时刻关注工程进展情况,常常亲临工地现场指挥,帮助解决难题,遇有重大难题,与有关人员赴省进京,确保工程保质保量完成,她的敢打硬拼的工作作风影响了工程人员。
看到指挥部成员风餐露宿,顶着酷暑奔走在宝川一线,局长周秀杰眼中泪花闪动,激动之情难以自禁。有3个好汉的义举着时让她感动。
一条好汉,副局长冯培信。接受工程任务后,每天与施工人员一起摸爬滚打,在现场组织指挥,严把工程质量关,在工程进入关键时,他爱人住院进行大手术,妻子非常希望他护理,可他心里清楚:技术人员加上他才7人,工程建设这么重,人手打不开点。妻子拗不过他,他又奔赴工程一线……
第二个好汉,高级工程师李克发。为了宝川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他负责项目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多少次奔省城,到北京,历经坎坷和艰辛,使项目审批得到顺利批复。在施工中,他按照技术指标,严格把关,不放松任何环节,一心倾注工地。
第三个好汉,甲方代表王玉祥。奋战施工一线,冒高温,顶酷热,和施工队一起战斗。有时,为了调查一个勘点,查清技术难点,他徒步爬山几公里,有时每天累计要走十几公里。工地离驻地较远,饿了啃点面包,渴了喝口泉水。在他的监管下,确保工期按时按质完成。
这三个好汉的拼命奉献精神,极大地鼓舞了指挥部其他成员。刘洪涛岳母在哈尔滨住院,妻子既要护理老人,还要工作,每天整得身心疲惫,非常希望他请几天假帮帮她,他却没有答应,愣是没休一天假,至今他妻子还耿耿于怀。朱明东、郭建勋顾不上照料家庭,克服困难,始终坚守施工一线。
“我为党旗添光彩,我为工程做贡献”在环卫局不是口号,机关干部、二线职工纷纷利用休息日赶赴现场,用手、锹帮助清理库区的树根、杂草。保证防渗膜顺利铺设。
宝川项目工程时刻牵动着市领导的心。市委牵挂着宝川建设,市政府关心惦记着建设者。
在宝川建设中,市领导始终牵挂着宝川工程建设,多次专程前往工地现场,看望并慰问奋战宝川的工程建设者并做出重要指示。
市领导殷切希望和关心,如春风化雨滋润着环卫人,工程建设者以强大的动力和昂扬的士气去战胜困难,创造了一个个辉煌的业绩。
这是一项规模宏大的工程———
占地66.4公顷,总投资1.54亿元,山地起伏绵延,地势南高北低,工程技术指标要求高,施工难度大。施工人员面对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时间紧的严峻考验,克服重重困难,仅用150天清理平整库区10.5万平方米,清理外运土方11万立方米,铺设防渗膜平台10万平方米,修整防渗膜铆固平台4000延米,修建468米地下导排系统,修建1500米防护网,修筑6个标准和简易涵洞,新建了3400平方米的配套车库……正在兴建成1.5万平方米渗滤液调节池。
这是一项自主创新工程———
宝川环卫垃圾处理工程,是环卫人在处理技术上一项新的探索和创新,采用国际最新处理技术和施工工艺,先后制作防渗膜拉力试验、填埋区防渗、水气导排试验,此项技术填补了省内垃圾处理项目空白。
这是一项生态保护工程———
湛蓝的天空,碧绿的树木,清澈的山水,丰收的庄稼,常麻沟的一草一木时刻牵动着指挥部人的心。保护周边生态环境成为每个建设者的自觉行动,施工沿线的植被、树木、泉水进一步得到了有效保护。
宝川工程建设是鸡西市环卫建设史上的一个创举,也是我省环卫建设的一个奇迹。
正是这支敢打硬仗的钢铁队伍,迸发出工作的激情,使宝川项目在全市十个重点工程建设中第一个率先完成。
环卫人的激情,环卫人的精神,环卫人的行动,树起一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鲜红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