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鸡西12月26日电 有人说,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情感。生活中,我们感受着母爱的温暖,似乎一切都是那么自然。母爱的力量究竟有多大?曲春红对女儿张帅7年不间断的康复训练,和在困境中的坚持,最终使女儿听到了天籁美好的回声,听到了妈妈温情的呼唤,这让我们了解到母爱的极限。
像中国所有的普通家庭一样,曲春红有一个三口之家,但失聪的女儿注定了这个家庭的生活充满了更多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正常人生活在世上都很难,聋儿如何立足社会,一定要让女儿成为一个正常的孩子”,为了这一目标,曲春红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在鸡西矿业集团总医院工作的曲春红,在女儿11个月的时候发现了女儿对声音好像没有感觉。由于自己是从事医护工作的,职业的敏感让她隐约感觉到不安。随后就带着孩子到医院检查,专家检查的结果是:孩子患有极重度耳聋,听力几乎为零,这个晴天霹雳般的诊断结果几乎将夫妻俩击倒。
曲春红非常清楚地知道这个诊断结果意味着什么,但为了让“奇迹”发生。夫妇二人还是开始了漫漫的求医路。7年间,夫妻俩领着小女儿几乎走遍了东三省所有的医院,夫妻俩的收入也全部用在给孩子看病治疗上,可一次次的失败使曲春红无比的痛苦。在求医的过程中,曲春红得知要想让女儿能听见声音,只有安装“人工耳蜗”,但一台“人工耳蜗”价值20多万元,对于她这样的家庭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但性格坚韧的她直面了现实,暂时安不上“人工耳蜗”,也不能放弃对孩子的康复训练。
曲春红说:“孩子康复训练的过程真的是特别特别地漫长和艰辛。孩子的听力损失特别重,学说话特别费劲,b/p/m这些正常孩子特别容易学会的东西,对于聋孩子来说学起来非常的费劲,像学m的时候,必须让她摸着我的鼻子,让她感到这个m是鼻音,p有气让她吹纸,感到气流的存在,b就没有气。这三个字母学得相当费劲了,学了好几个月才把这个学会。”孩子就学“妈妈”这个音,能学了一年,才能让外人比较清楚的听出她说的是什么,特别费劲。
2002年,曲春红与丈夫商量决定,为孩子带上了助听器,并从佳木斯特教中心请来了康复教师。为支付这高额的费用,他们夫妇俩省吃俭用,家里所有的钱都用在了女儿的康复训练上。半年后,康复老师走了,曲春红独自担当其女儿的康复老师。在她的悉心教导下,张帅学会了基础的会话本领。
2005年7月14日,在省、市残联和众多好心人的帮助下,已过最佳手术期的张帅,就是因为坚持做了康复训练,最终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了免费“人工耳蜗”植入术。聪明的张帅,也没有让爸爸妈妈失望,在今年小学入学时,她因为成绩好,直接升入二年级。曲春红还根据聋儿具有很强的观察力这个特点,今年夏天又为孩子在课余时间选学了英语和美术。为了让孩子能更好地吸收这些知识,她又开始和孩子一起上起了英语课。
曲春红对记者说:“如今孩子‘人工耳蜗’植入术完成了,压在心里的一块石头也仿佛被搬掉了。仔细想想,能7年如一日给孩子康复训练,是爱人的支持,是矿总院领导和同事的关照,还有聋哑学校的关心,我才能坚持和女儿走到今天,而且在这期间自己完成了本科学业,获得学位证,顺利晋升中级职称。现在孩子好了,我要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回报大家多年来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