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发时间:
2007-05-31
|
|
东北网鸡西5月31日电 每年5月,虎林地区的几百万亩水田都会呈现一派壮观景象,来自省内外的数万名农民工组团成为一支庞大的插秧大军。他们在晨曦和细雨中劳作,同时也在不到20天的辛苦后欣喜地捧走数十万元。我们在为外地农民工高兴之余,也不免为虎林周边地区的下岗无业人员叹息。
虎林是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虎林地区水稻生产面积300余万亩,水稻总产超过15亿公斤,占粮食总产的86.2%。近几年,随着“珍宝岛”、“清河泉”、“北大荒”等品牌大米在国内外的畅销,优质绿色水稻产业迅速崛起,广大农民种植水稻的积极性一年比一年高。然而,美中不足的是,由于水稻插秧季节性非常强,时间要求紧,大面积的同步插秧使本地区的劳动力严重短缺,形成一个巨大的用工“洼地”。最初,当地农民靠打电话给外地亲属寻求帮工,渐渐地这种帮工潮演变成活络的用工信息,以最初的外地亲属为核心滚动成插秧团队。从2000年起,每年5月,这一支支来自河北、天津、辽宁、吉林和我省各地的插秧大军背着简单的行李涌进虎林,仅去年就有3万人。观其规模,还真有一种“赶场”赚钱的味道。
5月中旬,记者在虎林火车站看到,5时34分,N81次哈尔滨东———东方红列车一靠站,成群结队的农民工便涌出车厢。据车站相关人员讲,最多时每天4000多人。哈尔滨铁路局为此还增开了农民工专列。在虎林市站前广场,来自天津蓟县的农民小王对记者说,“我是跟我们那里的大部队来的。我打听好了,替人家插一亩地的秧,包吃包住,还能挣百十来块。听说手快的一天能挣几百块。我在家从没做过这么出力的脏活,但苦点累点不怕。这趟来打算干20天插秧活,再干点补苗的活,纯挣2000块钱就知足了,然后抽时间到虎头旅游区看看。”
这么好的赚钱机会,为什么虎林周边县城的剩余劳动力不来挣呢?虎林市农委的同志讲,插秧活很辛苦,每天三、四点钟起来,从村屯走到地头需一个多小时,在没膝的水田里得“一个劲儿”地干,下午两三点钟收工,又脏又累,劳动强度大。没干过农活,没有吃苦精神的城里人是很难哈下腰的。周边来插秧的人也占一小部分,是那些种旱田的农民抽空来的,种水田的就分不开身了。
虎林插秧,外地农民工赚钱。这对虎林周边地区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而言,是一个值得深刻反思的现象。而且值得一提的是,为什么农民能干的活,城里人干不了?这种长时间以来形成的农民工进得了城,城里人下不了地式的劳动力转移“一头热”局面何时能够打破?
|
|
来源:
鸡西新闻网
|
作者:
赵海鹰
|
编辑:
于鸿洲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