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西地市
日期
新闻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 :鸡西新闻网 > 时政新闻 正文
 
和谐新鸡西 明天更美好
 签发时间 2007-07-23

    ——写在鸡西建市五十周年之际

       编者按:
       五十华诞五十春,沧桑巨变日月新。我们的城市——鸡西如今迎来了她的第五十个生日。五十年来,二百万鸡西和聪明才智,把昔日一座煤城建设成为东北地区重要的工业、贸易、旅游城市。如今,我们正致力于把家乡建设成为集新型能源基地、新兴区域性国际通道与进出口加工基地于一体的开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兴生态旅游城市。感谢您,感谢我,鸡西的发展有您也有我,让我们继续携手奋进,共创鸡西更加美好的明天。岁月作笔写春秋,号角奏响发展音,为了给家乡母亲献上一份生日厚礼,本报从即日起将刊发系列宣传专版,通过对历史沿革、城市变化、生活对比、文化发展等方面的回顾,全面展示鸡西的成长过程和家乡人民五十年奋斗结出的累累硕果。                                                      


       这里呈现着繁荣,这里涵蓄着祥和,这里涌动着商机,这里散发着活力。
       这里政通人和,这里的人民更幸福。
    鸡西,充满希望的热土;鸡西,孕育生机的城市。
    鸡西,更富朝气活力;鸡西人,更多骄傲豪迈。追赶小康的路上,鸡西不是夕阳老牛,而是快马加鞭,“加速度”源自于:踏上了和谐的节拍。这里处处是———
       和谐的气息,在升腾。
       和谐的音符,在跳动。

  点燃和谐的理想火光

  翻开鸡西新篇,市委、市政府登高望远、缜思熟虑,设计鸡西发展:“健康协调”为统领,鸡西要快发展、大发展。又绘鸡西远景:要建新型能源、进出口加工基地,要建新兴生态旅游城、新农村。在“埋头苦干”与“奋力争先”的联结点上,寻求新的历史方位:“开放富裕文明和谐”。鸡西人的步子,更实、更稳了。
  横下一条心,建设新家园,加大“步伐”,缩小“距离”,前提是“合心”、“齐智”,鸡西的头道题,是和谐。将压力变成动力,将优势发挥到极致,鸡西人要把勇于攀登、提升、超越的状态,展现得淋漓尽致。
  和则互利,谐则共生。没有和谐,谈何小康?鸡西经济,要与世界“接轨”,首先是“融入”与“认同”。环境,以“共生共栖”求得融入;文化,以“兼容并蓄”取得认同。“小康”与“和谐”缺一不可,是凝聚人心共同致力于鸡西腾飞的“两翼”。鸡西小康的风向标,是开放中走向和谐。
  鸡西人构建的和谐,是减少“摩擦”和“震荡”,是增强“活力”和“能量”,是众人“拾柴”和“划桨”,更是:多一些合作,多一些支持,多一些宽容,多一些肯定,多一些共同进步,多一些互利共赢。在鸡西,不是一时一事地这样,而是时时事事,成为一种“财富”。
  建设和谐鸡西,核心在于“发展”;关键在于“理顺”。调子定在“和谐”上:顺应民心,要让每一个在鸡西生活和工作的人享受发展的成果、沐浴和谐的阳光。贴近社会,多为百姓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赢得满意。

  砌筑和谐的撬动支点

  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以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新举措,力求新变化、新成就、新面貌。和谐之美,从一点一滴中积累。
  
和谐成熟的进步观:“拆墙结亲”得来“互利共赢”

  由“禁区封锁”,到“攀亲结对”,近几年来,鸡西与牡丹江农垦分局走向合作双赢。
  由“壁垒”到“联姻”,带来一体化双赢格局。牡丹江分局有11个农场,与鸡西所辖三市县毗邻。曾几何时,双方各唱“一台戏”。2005年初,鸡西和牡丹江农垦分局圆桌旁“结对子”,出炉区域经济共建方案。
  鸡西市对垦区项目大开“绿灯”,简化手续上门服务。密山市对农场投资500万元以上的项目免收一切行政收费。虎林市与农场新建、扩建项目13个,年可实现利税1亿元,安置下岗再就业2000余人。
  由“分灶”到“共享”,形成集约化互补模式。你来我往中,东家的长补西家的短,地方和农垦“一口锅里吃饭”,双方都省了精力,得了实惠。
  虎林市争取国家资金3000万元,全部拨给858农场建设口岸公路。农垦每年为鸡西三县六区150余名农业骨干“传经送宝”;每年180多台拖拉机、200多辆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省了机耕费1000万元,也“肥”了养机大户。两“亲家”热心“搭桥”,高新集团与垦区生猪业户达成协议,保护价每年收购垦区6000多头生猪。
  八五一一农场医院和密山市兴凯镇卫生院过去“争嘴”,经合并接收了15个村卫生所,卫生工作由原来密山市倒数第一跨入先进。
  由“竞争”到“竞合”,实现差异化的有序发展。过去是重复建设的竞争,今天是差异共存的竞合。
  依靠垦区完达山乳业,鸡西奶牛存栏达2.3万头。完达山药业刺五加原料告急,密山市重点攻关,投资168万元建基地。农场屠宰加工企业带动,虎林大鹅饲养量突破400万只。今年,鸡西与农垦合作共建600万亩兴凯湖优质水稻带,三年后,总产将突破30亿公斤,成为全省最大的绿色优质水稻产业带。

  和谐科学的发展观:“废中掘金”奔向“绿色制造”

  守着“煤海粮山”,仍然精打细算,过去被认为是产业的垃圾,如今作为被放错了位置的资源重新“归位”,在环境和谐中谋求经济崛起,鸡西,已步入“绿色振兴”的轨道。
  吃“废”用“害”,环境包袱变成社会财富。加快实施煤气发电、矿渣水泥、煤矸石发电和制砖等循环经济项目,力争成为全省发展循环经济的试点城市。各级政府和相关企业积极探索,争吃“螃蟹”,挖掘企业深加工潜力,已经形成了六大产业链条。
  矿业集团矸石热电厂,“吃”煤矸石的大户。年消耗滴道、城子河、杏花等几大煤矿的矸石百万吨,相当于消灭几座矸石山,“解放”百亩土地,年发电3.2亿千瓦时,上缴利税1600万元。同时,排出炉渣代替黏土,是4家水泥厂争吃的“香饽饽”。每年可变成6000万块免烧砖。
  这就像一条食物链,上面有电厂排出的炉渣,下面就有靠炉渣吃饭的企业。
  煤海贮存的800亿立方米煤层气,如今变害为宝。瓦斯治理由单纯的抽排,迈向综合利用。
  目前,全市上的五处瓦斯发电站,总装机容量抽排量已达上千万立方米,并在实施居民生活供气和发电项目,形成抽采发电的良性循环。
  攀“新”结“贵”,深层开发增添经济亮点。嫁接高新科技,废弃物中淘金挖银,成为企业争吃的“蛋糕”。
  稻草加工提取纺织用纤维素酶,目前国内市场销价为每吨4.8万元。这一环保项目,在鸡西市绿源生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投产,达产达效后,利润1500万元以上。农民可获益200万元。
  清河泉米业有限公司,大搞“主副换位”,高科技、高效益的循环经济项目,成为国家级中俄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吃稻壳“上瘾”,市环保局为污染物找“东家”,嫁接补链,其他制米企业自己不能消化的“垃圾”,都往这里送。 “吞”进万吨米糠,榨出千吨米糠油。“吐”出的稻壳,又被发电“吃”掉,每年可节约电费250万元,稻壳灰中“挤”出万吨水稻专用复合肥,以稻壳发电、供暖,再从稻壳灰中提取白碳黑和活性炭,再延伸至提取在国际市场上卖到每公斤十几万美元的单晶硅。循环经济的高效益让企业在“垃圾”里“淘金”,越淘越来劲。
  纷纷效仿清河泉,在鸡西,许多制米企业主动串起“食物链”,促使稻米加工业从资源型向综合型转变,实现“绿色制造”。
  据统计,目前鸡西市已有66户循环型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年产值4.25亿元,纳税4469万元。“三废”中“造”出8910个饭碗。

  和谐良性的利益观:“政务快车”打造“鸡西效率”

  “看鸡西不要看中国地图,看世界地图。在中国地图上,鸡西充其量获得几个经济增长点,而放到东北亚经济圈里,则会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极中的一员。”市委书记邱玉泉见地独到:“看到这一点,不发展都得发展。”
  地处东北一隅,火车都堵头的鸡西,拿什么吸引人们的“眼球”?鸡西人作答:是增强环境的“磁力”,不以牺牲百姓的长远利益为代价,在理性的规则中赢得和谐。
  四年来,市委、市政府以铁的决心、手段和纪律改善软环境,革以“痼习”,令以“五禁”。“一杆子捅到底”,出台了《五条禁令》,破坏投资环境引起客商不满的,可追究至副市级分管领导的责任。紧缩执法人员的自由裁量权,实行规范及违反行为规范的社会监督,政务列车实现提速直通。“挑刺行动”在《鸡西日报》见报,11个部门“一把手”公开认错。各部门直面现实,忍痛“拔刺”,从源头上祛除病根。今年初,市长王兆力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转变政府职能,创造宽松环境的首要任务就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清理、取消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树立行政环境就是投资环境、就是发展环境的理念。”目前,鸡西已清理审核市直47个部门332项行政审批事项,保留289项,取消43项。全市原有的61个实施行政许可单位,清理后保留44个单位,建立健全了权力法规,便民,公开、公平、公正,依赖保护,监督责任等5大类23项制度,并目录制作成图板在办公场所公示。全市6个单位,19项由两个以上内设机构办理的许可事项,基本实行了“一个窗口对外”制度;有条件的单位成立了“一站式”办事大厅,统一受理申请,统一送达决定。
  为真正培育起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市委还出“重拳”,加大权钱交易多发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和规章制度建设,加大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力度,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美国如新公司要上个百万美元的项目,由南到北,考察了十几家中国的开发区,最后选定鸡冠区医药食品工业园区。区领导陪同选场址,主动上门“揽活儿”,拉出“每日服务菜单”。生产原料就地解决。枯水期锅炉缺水,半夜接到电话,区领导马上找消防队,送来“及时雨”。美国人感叹:这里环境真好。
  宁波客商王德村搭上恒山区“的哥”郑春友的车。得知客商想搞煤炭加工,郑春友主动当起投资向导。看储煤场,找闲置厂房,打电话问行情,一刻没闲着。客商给100元车费,郑春友只收了50元。浙江人对鸡西刮目相看。有关领导为客商四处选址,义务测量,全程“包办”手续。投资5000万元的洗煤厂半年建成,年纳税2000万元。王德村在山西、抚顺的煤炭发运办事处,都迁到了鸡西。

  和谐务实的政绩观:“细火慢工”储蓄“潜能后势”

  不求“立竿见影”,多做慢工夫活儿,但求为民造福,多做为今后铺垫的事,近几年,市委、市政府在储蓄发展潜能上啃“硬骨头”。
  鸡西缺水,许多大型项目无法上马,束缚了鸡西市从单一煤炭城市转为向煤炭、电力、冶金等多元化方向发展。从1991年开始筹建的青龙山水库,近几年步伐骤紧,2005年至今,相继完成了工程可研报告的审查、修改、上报和审批;通过了大部分各专项报告的编制审批,初设工作和资金筹备也已开始。这条“龙”,可将鸡西城堤防洪标准,由现状的约5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补偿灌溉穆棱河干流两岸下游水田40余万亩,结合供水发电,可装机13.8MW。
  今年6月,经过不懈的努力,省发改委、民航东北地区管理局正式批准了鸡西民用机场初步设计。这标志着机场项目前期工作已全部结束,筹建工作进入开工前准备阶段。该项目是2005年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大项目,总投资2.4亿元。现已完成了开工建设前的五项前期工作。程序之繁、难度之大,均创鸡西市之最,与全省同类机场筹建相比,其进展最快。
  今年3月,鸡西成为全省第一个开通国际客货道路乌苏里斯克运输的城市。自1995年起鸡西市与俄方多次协商,该线路开通,将为建立国际大通道,构架外贸“桥头堡”,提高鸡西在我省东部乃至东北亚地区的交通枢纽地位,起到组织客源、货源,使鸡西货物运输进入国际远洋运输圈,实现由内陆边境口岸城市向新兴区域性国际通道跨越的战略目标,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国际道路运输服务。

  和谐开放的文化观:“文化兴边”铸炼“金字招牌”

  立足建设边疆文化名城,近三年,鸡西初步构建起“三城一平台”文化体系。中俄文化合璧生辉,经贸合作日渐深入。借边兴文,以文造势,让鸡西人获利颇丰。
  ———理念的“提升机”。大手笔举办的兴凯湖中俄区域合作论坛,每年都汇聚国内外政要、知名企业和著名专家学者200余人,以加大龙、港、俄三地经贸科技合作为中心,相互交流、通力合作,新理论、新观念的“洗脑”,为鸡西发展提供了“权威宝典”,让鸡西人顿觉眼明心亮。
  ———共赢的“连心桥”。每一届中俄文化交流周,都是增进两国城市间通往互利共赢的“加油站”。一位在俄经商多年的鸡西人感慨:中俄文化交流周是出好戏,连唱了三年,给我们在俄鸡西人脸上“贴金”了,在俄鸡西人有市委、市政府给我们“搭桥”,俄方对我们更加亲近和热情了,对鸡西这个城市有了美好印象,和俄方的官员、商人更近乎了,走动顺畅了,底气也足了。从“小打小闹”到“大张旗鼓”,我们的事业敢做大了。
  ———经济的“助推器”。会展热、旅游火、经贸旺。对相关产业的拉动作用,使鸡西呈现出“膨胀效应”。举办千名俄罗斯人游鸡西活动,“五转”、“十看”个个是卖点。据统计,仅2006年第三届交流周期间,全市共接待入境团队100多个、旅游者6000人次,一届交流周对经济的贡献高达上亿,收益堪比“黄金周”。同时,共签约项目40个,总投资2700万美元;中外科技合作项目13项;国内经贸科技合作项目17项,合作金额5亿元人民币。是历年合同项目投资总额最高的一年。
  ———城市的“推销员”。中俄文化交流周,像“推销员”一样,将城市形象展示给中外来宾,让人们了解鸡西的秀美山川、风土人情、人文环境,更有信心来鸡西寻求合作、投资创业。许多俄方官员表示,希望在鸡西能在俄方的建筑、服务等领域拓展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真是不看不知道,这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理念,都颇有北欧的风情”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首席科学家、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牛文元感慨万千。
  ———企业的“扬声器”。第三届中俄文化交流周期间,科技成果展洽会上展出俄方科技成果123项,鸡西市科技成果50项、专利技术20项、企业需求20项,所涉领域包括机械、电子、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煤矿、石墨深加工和环保等。在为期3天的展出中,先后接待了中外专家、学者和宾客共计2000余人次,14位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的专家参加了洽谈对接。共计签署了24项协议,涉及工业、农业、渔业、社会发展、教育等多领域。
  ———市民的“狂欢节”。万人空巷、举城狂欢,文化交流周渐渐“长大”,已成为市民心中最大的“念想”。摄影爱好者杨静感慨:“鸡西的中俄文化交流如烟花一样节节攀升,璀璨夺目,鸡西人的日子也如美丽的烟花,越来越精彩绚烂。”年已八旬的江贵荣老人坐着轮椅,在儿女的陪伴下观看焰火晚会和俄罗斯艺术演出,老人家兴奋地说:“在鸡西几十年了,第一次感觉到城市这么有品位,生活这么有滋味,文化交流周越办越好,鸡西发展越来越快。”

  构建和谐的稳固框架

  财力升级,民心顺畅,城市和谐,和谐鸡西,框架益愈稳固,轮廓日渐清晰。回眸近四年,我们生活的家园———鸡西更是在和谐中绽放着美丽。鸡西人对和谐的内涵,有了深入的理解、深层的探索、深刻的体会。每一处提升和完善,就是一次“交卷”,一种新的境界。

  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强和谐之基

  和谐作为鸡西新的“生产要素”,不断地推动着产品的升级、产业的突破、促进着效率的跳跃、效益的提升。
  200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2003年增长39.6%;财政总收入完成22.5亿元,比2003年增长119.8%,实现了三年翻一番。全市累计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2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三年引进域外资金63.3亿元,比2003年增长一倍多。一批投资亿元以上的战略投资者落户鸡西,极大地拉动了经济增长。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333元,增长12.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80元,增长18.2%。
  “汇集”外源释放“乘数效应”。三年来,外来投资者新上的389个项目中,超亿元的项目达到19个。2006年,全市上缴税金中,外来投资者所占的比重为一半以上,外来投资者上缴的税金中,战略投资者所占的比重达到七成以上。全市增加就业岗位3.5万个。
  一些外来投资者主动参与国企改革,租赁、并购了国有企业,大量闲置资产由“死”变“活”、由“闲”变“忙”。
  沈煤集团2005年初在鸡西正式组建了盛隆公司,投资8亿元,先后收购和租赁四户煤炭企业,年生产能力已达到500万吨规模;青啤集团并购鸡西啤酒厂后,投资上亿元整体改造,产量由过去的3万吨提高到5万吨。在全市同行业所占比重达到90%以上。
  沈阳东方钢铁租赁了市钢铁公司,组建了鸡西北方制钢有限公司,不仅盘活了7亿元的闲置资产,而且形成了百万吨钢的配套生产能力,随着300万吨扩模升级综合配套工程上马,北钢已成为鸡西地区冶金行业的龙头,税金增加到1亿元,是十年前的100倍;大连大商集团整体并购鸡西世纪商厦和鸡西商埠,成立了新玛特购物广场。为市民提供了节假日休闲消费的好去处。利润、税金一年就增长了3倍。
  “缝合”产业凸显“辐射效应”。一边是绿色食品基地“扩张”,一边是畜牧业“增肥”,一边是农畜产品加工业“开花”。近年来,鸡西坚持工农畜贸产业“缝合”,发展格局在增厚拉长的同时,城镇、农村增收的路子,已将“田间地头”连结到车间、市场。
  统计数字显示,全市绿色、无公害食品产量从2004年的111万吨增加到2006年的134万吨,产值由20亿元增加到24亿元,目前,鸡西农民人均收入中有四成来自绿色食品。
  “绿里淘金”的同时,育特色、壮龙头、创品牌,“辐射效应”凸显。在基地辐射、产业拉动和龙头带动下,农、牧、工、贸等诸多行业都尝到了农产品深加工的“新奶酪”。
  利益链接,实现互补和双赢。目前,鸡西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已发展到61户,年产值近40亿元,“消化”农产品500万吨,其中外向型龙头企业从无到有发展到16户,兴达米业和绿都集团的大米出口,分别占全省外贸和边贸的各一半以上。
  由过去的地垄沟里拣豆包,到畜牧群里找“肉”吃,从农村到城市强力推进,将热情化为“肉山奶海”。抓好龙头引进,构建加工体系。相继引进了华香清真肉类公司、四川高金公司、河北华香公司、珍宝岛乳业公司和大鹅加工公司等龙头企业。
  2006年,全市的畜禽养殖近千万头(只),比上年增长一倍多。带动基地农户17万户, 60%以上的农畜产品实现了产业化经营,户均增收1200余万元,畜禽的“口粮”全市年饲料生产能力达到了20万吨以上。依托华香公司、林海公司等,一大批饲料加工厂开足了马力,共享畜牧业的“蛋糕”。
  “拓延”圈层扩大“聚能效应”。圈子不断扩伸,层次不断延展,从“汗水经济”到“大脑经济”,近三年,鸡西外贸经济完成了“升级换代”。对俄贸易由过去简单农业种植、养殖为主的劳务合作,逐步转变为森林采伐、房地产开发、工程承包、境外投资建立商品批发市场、建设加工企业、开展境外来料加工等多种经济技术合作。
  2006年全市进出口额完成1.9亿美元,增幅高于全省平均值12个百分点。
  目前全市有进出口经营权企业295户,超百万美元的企业24户,其中有5户企业破千万美元。重点骨干企业进出口额增速强劲,对俄贸易的大舞台,呈现出千帆竞发、百舸争渡的发展态势。密山、虎林相继在俄方建立了多处批发市场、贸易市场、建材木材加工企业和钢材冶炼企业。
  广开信息渠道,拓宽合作空间,与俄方的频频“握手”,让鸡西外经贸迈向高层次、宽领域、纵深化。滨海边区州政府和八个主要城市及滨海边区交通厅、海参崴市外联局、滨海边区运输联合体等建立了良好的工作关系。
  目前全市进出口商品品种已达11类80多个,出口国家主要是俄罗斯、美国、日本、韩国、土耳其等41个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大宗商品主要是大米、果菜、塑料制品、纺织品、服装鞋类、矿产品、机电产品、肥料、木材、成品油、废旧金属等。

  理顺社会事业发展,行和谐之道

  打通一线,和谐一片。亲民、爱民、安民、惠民,一项项利民措施、德政工程,让鸡西人心顺了、事顺了、发展的路顺了。扶困。近几年,鸡西把让孩子能上学、上好学,以关爱为贫困生打通求学路,千百个贫困生的命运峰回路转。2004年起,加速中小学校危房改造和网点布局调整进程。先后落实资金3亿多元,完成中小学基本建设50万平方米,完成危改项目228个,彻底消灭现有D级危房,实现了每个乡镇九年制集中办学目标。
  启动“千名机关干部与教师亲情体验学生乘车安危”活动,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倾力合作,新增86辆公交车延伸到无公交车村屯,189辆公交车增加班次接送学生,对运营亏本车辆补助等等,使全市中小学生乘车安危问题得到解决。在全市构建起中小学贫困学生三维助学体系,形成了市、县区、校三级助学工作网络。完善六项助学长效机制,在全省率先建立了贫困学生电子档案。2006年,鸡西市用于扶贫助学的资金达1200余万元,集中资助14000名特困生。
  解难。广开渠道促就业,在外资、中外合资合作企业、非公有制企业里“找”饭碗;在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体企业、机关事业单位里“挖”工作;鼓励失业人员通过非全日制、非固定单位、临时性、季节性、弹性工作等灵活方式实现就业;购买公益性岗位开发保洁、保绿、社区保安、道路清洁等,安置就业;对失业人员培训鼓励自主创业和各类个体经营,当小“老板”;政策“一条龙”帮创业,为下岗失业人员发放小额贷款;到2006年底,全市实现就业再就业4.7人,城镇劳务输出1万人。落实公益性岗位补贴,工资标准增长到460元。
  化忧。房间温暖、宽敞,餐厅洁净,地板、卫生间、电视、电话等设施一应俱全,这就是鸡西老年福利中心的“光荣标间”。“光荣标间”里的主人是鸡西市农村的“五保”老人。
  两年来,鸡西从创新供养方式入手,取消7所乡村敬老院,建设农村老年福利中心,使其居住面积达7000多平方米。目前,该市6区7个敬老院供养的老人已全部转入该中心,300多名农村“五保”老人被一次性全部集中供养。
  这是全省一流的敬老院,健身房、医务室、洗浴、娱乐、休闲等服务设施完备。自从搬进来,老人们的心里就一天比一天亮堂。
  防危。高薪聘专家当好“四大员”。市政府以每月1000元钱的高薪,聘用了原鸡西矿务局系统86名退休老矿长、老专家,到全市15个安全质量督导站任职。当好地方煤矿的安全检查、质量标准化指导、特殊工种培训、职工安全意识教育“四大员”。每天检查40多个矿井。安全隐患当天汇总到监察支队,第二天摆上主管市长的办公桌。为决策提供了最好的依据。构筑起井下瓦检员检测、便携预防和监测监控三道防线,在全省首家实现了地方煤矿信息化管理。全市347处生产矿井上齐了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初步实现了煤矿企业、县(市)区监控站和市煤矿安全监控中心三级联网。在全省率先推出非法煤矿有奖举报制度。最高奖励5000元。一年来,全市共打掉人背肩扛的非法矿井84处。

  倡导健康文明风尚,固和谐之本

  “车头”有牵引动力,“车厢”也有动力装置,凝成一股合力,就构成“动车组”。共同“牵引“和“推进”,让鸡西离和谐的距离高速缩短。
  人心和乐。共产党员是先锋,“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就是我们的工作重点”,成为鸡西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认认真真察民情,诚诚恳恳听民意,实实在在帮民富,兢兢业业使民安。
  党员“帮办”出马,农民心情舒畅。2005年起,鸡西在农村推行党员干部为民服务代理制,纳入考评考核农村党员干部的重要内容和奖惩的重要依据,架起党群之间连心桥。
  各村屯设立为民办事全程服务代理点,所有在职的村党员干部兼职代办员,为群众全程代办相关事项;驻村干部当联络员,为村民提供无偿代理服务。代理的内容从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婚姻登记、生育审批、户口转迁、粮贴发放、建房审批、外出就业有关证明、个体私营业者办营业执照等“大事”,到就业培训、劳务输出、传递信息、产品销售等“杂活”,几乎无所不在。
  红岩村距镇政府所在地50多公里,村民到镇政府办事要到市内倒车。村民李长林以前为办理流动人口计生证,往返3天花了83元车费和食宿费。前一阵儿,他又给在外打工的孩子办理流动人口计生证,照片和相关材料交给村代理员,两天时间,证件就到手了。
  对农户建房、木材砍伐等需要现场勘察或其它不能即办的申请事项作为承办件,实行承诺办理制。齐心村村民张林找到乡林业站代理员,林权证从签字盖章到发证,3天时间完结。
  党员“争锋工程”和“三级联创”活动不断深入,“村干部述职”制度更加完善,党群致富联合体日益壮大,各种经济组织蓬勃发展。
  环境和美。走出家园,就进花园,鸡西人的庭院,一天比一天靓丽。
  昔日的“龙须沟”变成今天的“风景带”,市民期盼多年的“两沟一河”综合治理于今年全部完工。从2004年起,市委、市政府对矿棱河、孟家沟分三期治理。孟家沟居住了26年的韩有忠老人高兴地说:“原来夏天不敢开窗,现在可好了,常在沟边走走,心情别提多舒畅了。”步道板、透草砖、挡土墙、沿河灯、绿化带,实现雨污分流,既可泄洪排涝,又具生态景观。
  鸡西煤矿开采百年,矿区居民分散,基础设施落后,面临吃水、用电、行路、如厕“四大难”。2006年初,鸡西市委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矿区的重大战略决策,改造工程从滴道区拉开序幕。鸡西市政府与鸡西矿业集团共同投资2350万元,用于供水管网改造工程,一举解决了当地近30年的“渴水”问题,10万居民喜笑颜开。小半道至大通沟路段多年的“残路”,建设成全长3.5公里的水泥路面,并对全区46座危厕翻新改造。
  旧小区旧貌换新颜,棚户区拆建大张旗鼓,采煤沉陷区居民搬进宽敞明亮的新楼,城市面貌实现了历史性的“大变脸”。
  近三年,以平改坡为主,高速推进旧小区提档升级,全市完成14个旧小区的改造,改造面积230万平方米。
  2005年起,鸡西大规模改造危房棚户区,力争3年内完成市区150万平方米棚户区的拆迁。两年多来全市完成住宅开发总面积160万平方米,2006年,开发建设了新风小区81户经济适用住房,让特困和中低收入家庭真正得到了实惠。
  2004年以来,鸡西还对全市10个原国有重点煤矿,实施采煤沉陷区二期综合治理。实施新区住宅建设54万平方米,可安置沉陷搬迁居民近6000户。
  城市和谐。和为贵,谐为美。繁荣的新鸡西活力四射。
  文艺演出、趣味运动会、才艺大比拼、邻里茶话会、扶贫帮弱……从2006年起,每年一度的“邻居节”,开一扇门、聊一会天、献一片情、解一份忧,平日少见面、不熟识的邻里走动起来了,文明社区、平安社区和美好家园处处为市民增添幸福感,活动参与人数达到30万。
  美化家园、宣传特色、实现“三通”,一批文明和谐新村涌现出来。截止今年6月初,在全市文明和谐新村会战中,共修乡村路1500公里,并清理边沟、沿线村屯绿化美化、建鲜花绿篱、花坛,新建和粉刷栅栏、建各类示范带、清理四堆八乱、清运垃圾;总投资2400万元建“万户沼气工程”,年内有1万户农民用上清洁能源;各乡(镇)村屯新建文化广场25处、文化协会30多个。
  和谐创建擦亮了城市的品牌,今年上半年,全市679个单位中,共查摆领导、规划、环境、氛围、创建活动方面等共性问题十多条,做到实事求是找症结,不护短,敢亮丑。制定整改措施38项近190多条。中小学校学生争做“和谐小公民”,加强文明礼仪和道德养成教育,由师生共同编写的“荣辱歌”在学生中广为传唱。个体出租车协会在高考期间组织10余台出租车免费接送高考生……鸡西,处处是和谐的光、和谐的影、和谐的音。

  拥江揽湖,开埠兴商,开放的鸡西,因时代绽放异彩;

  承前启后,强市富民,和谐的鸡西,为明天蕴育恢宏。

来源: 鸡西新闻网
作者: 吉暄 编辑: 于鸿洲
相关文章
 
 

  工作人员在为居民办理医保手续
  鸡西市委召开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
  密切配合保证栽树的数量和质量
  集中学习讨论中央扩大内需十项措施
  鸡西市人防办举行通信工具和人防专业队演练
  总装车间工人在吊装采煤机
  青山机械厂加紧生产育秧基地所需设备
  鸡西市麻山区计划生育服务站和麻山乡卫生院竣工
 
 【吃】宋记坛肉风味居
 【】森林王绿色蘑菇园
 【】万福园火锅
 【】川味香排骨火锅
 【】大全蒙古烤羊腿
 【】德昌源朝鲜野生海鲜
 【玩】亮湾网络家园
 【玩】黑8桌球俱乐部
 【玩】融姿冷饮轻吧
 【玩】融洽冷饮音乐酒吧
 【玩】星吧克休闲会馆
 【玩】馨浪冷饮酒吧
 【购】阿迪达斯形象专门店
 【购】Teenie weenie
 【购】199男士羊毛衫专卖
 【购】Kappa专卖
 【购】七匹狼男装
 【购】戴梦得
 【住】龙城花园
 【住】地税局招待所
 【住】矿业集团宾馆
 【住】佰金瀚洗浴广场
 【住】金福宾馆
 【住】金龙宾馆
 【供求】诚心出售各款低价摩托车
 【房屋】
大恒山平房吉卖
 【供求】鸡东网吧吉兑
 【招骋】西比客淡爱小站招骋营业员
 【汽车】现有尼桑皮卡汽车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