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发时间:
2007-08-20
|
|
东北网鸡西8月20日电 有人把医生比做天使,因为他能起死回生。而薛志刚就像一名医生,妙手回春,救治了一台台的“病危车”。把满腔热血献给了他所热爱的环卫事业。
当好领头雁车辆维修是尖兵
薛志刚所在的汽车修理厂共14人,承担着60台垃圾清运车辆和200余个垃圾容器、5个中转站垃圾集装箱、36个垃圾箱、地坑式垃圾中转站以及其它环卫设施的维修工作。1998年国检前几天,超期服役的叉车出现故障需要大修,叉车停摆了,垃圾就无法清运。凭着当时的维修能力,大修这台车最少需要15天。为了抢时间、争速度,他带领维修工吃住在单位,历经三个昼夜,就把叉车修好了。2003年,一台超期服役的垃圾清运车摆在了薛志刚的面前,只要薛志刚在报废单上签上字,那他和同事们就不用费力维修,而他却决定修复。经过不懈努力,这台车修复完毕,为局里节省了一定的资金。由于资金紧张,环卫局清运大队的六十多台垃圾清运车只有13台是新车,87%的车在超期服役,这给修理工作带来了难度。面对维修经费严重不足,薛志刚勤俭节约出了名,购件的时候,他总是和采购员跑东家、问西家,购买物美价廉的配件,仅轮胎一项,十几年来就为单位节约资金十几万元。在他的带领下,大修厂的技术水平实现了从简单维修到设计、制作、改装、大修等专业型的转变。
技术创新攻难关增收节支显身手
薛志刚与同事创造了设施制作中转站垃圾集装箱的奇迹;创造了三十多台超期服役垃圾车正常生产的奇迹;创造了小修不过夜、中修不过三、大修不过周的奇迹;创造了平均维修费用同行业最低的奇迹。
2002年6月份,拟启动广源中转站时,面临一个技术难题,外购的垃圾集装箱不适合广源中转站工作需要,定做成本费用又高。薛志刚经到外地考察后,主动请缨,决定大修厂自己设计制作垃圾集装箱。他与大修厂技术骨干进行实地测量、设计、绘图、制作,经过七天七夜的奋战,第一个漏斗式垃圾集装箱制作出来了。经过试运行,完全成功,其技术含量非常高,填补了全省环卫系统中转站设施技术的空白。一台车每年仅节约油料和材料费就达7万余元。
2006年,为了填补我市清雪设备技术空白,薛志刚亲自挂帅,成立了技改突击队,他上图书馆找资料,自主设计图纸、方案,自行研发,全体技改人员经过50余个日夜的反复论证,成功研制了一台高速破冰机和一台撒布机,为局节省经费15万元,他又创造了一个新的奇迹。
爱厂胜过爱自家身献环卫志不移
薛志刚爱厂胜过爱自家,把身心全部献给了环卫事业。1998年,薛志刚的父亲心脏病复发,一年住了四次院,由于工作繁忙,他无暇照顾病中的父亲,都是妻子跑前跑后地侍候,最后一次住院,老人的病情很重,希望儿子能陪伴在床前,但薛志刚也没能满足老人的愿望,白天正常上班,到了晚上才来到医院侍候父亲。有一天,薛志刚在厂里组织大修,突然接到老父亲病危的消息,当他急忙赶到医院时,父亲已经闭上双眼,看着去世的父亲,薛志刚愧疚万分。伤心欲绝。他一心扑在工作上,对家庭顾及得太少。2004年7月份,薛志刚家房屋因漏雨急需修缮,妻子催他几次,薛志刚因为工作忙而没有修理。眼见屋子越漏越重,妻子只好找来工人维修,叫薛志刚抽空买一车砖,而薛志刚在厂里一忙起来,把这个事给忘了。他多次被市政府授予市城市美容师标兵、市优秀共产党员、市特等劳动模范和省环卫十佳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环卫事业正是因为有了像薛志刚这样无私奉献的人,才不断发展壮大,他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
|
|
来源:
鸡西新闻网
|
作者:
|
编辑:
于鸿洲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