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鸡西11月23日电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强调要“帮助资源枯竭地区实现经济转型”。这是党中央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旨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为我们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资源型城市是指伴随工业化进程而出现、40%以上劳动力直接或间接从事同一种自然资源的开发、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城市。我国现有资源型城市118个,其中典型资源型城市60个,东北三省就占1/3,黑龙江省13个市地中有7个是资源型城市。建国以来,在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思想指导下,资源型城市为建立和完善我国工业体系、支援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也积累了很深的体制性和结构性矛盾。从鸡西的实际情况看,主要有四个方面表现:
一是经济结构不够合理。虽然资源采掘业仅占经济总量的14.9%,但加上相关配套产业则占40%以上。这种经济结构决定了经济发展对资源的依存度较高,偏重型、高耗能产业比重较大,接续替代产业相对弱小,减弱了经济结构自我调整的弹性功能。
二是资源综合利用程度不高。生产方式比较粗放,煤炭回采率和综合转化率仅为40%,每年有1000多万吨原煤没有加工转化。即使加工转化也基本局限于洗煤、炼焦、发电上,精深加工产业严重滞后。煤系共生、伴生的20多种矿产绝大多数没有得到开发利用。
三是煤炭资源日趋衰减。鸡西矿区已有百年开采历史,随着煤炭开采成熟期的到来,一些煤矿已进入开采后期,原鸡西矿务局已有5个煤矿闭矿,其余煤矿煤层平均深度近800米,开采难度增大,成本增高。
四是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全市采空塌陷区面积达185平方公里,居全省之首;煤矸石堆存量近亿吨,占地近万亩,并且每年以450万吨的速度增加;伴随煤炭开采造成地下水水位下降,地表水污染严重,市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的1/5,已成为基础设施性缺水城市;烟尘、二氧化硫排放量大大超过环境容量,大气质量不容乐观,给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压力。
严峻的形势告诉我们,鸡西决不能再沿袭高消耗、高投入、高污染、低效率、粗放型的传统发展路子,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鸡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应注意研究和把握的几个问题
鸡西资源型城市转型,总的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因此,我们要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永恒的主题,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以改革、开放、创新为动力,大力培育和发展接续替代产业或支柱企业集群,逐步降低资源经济在城市经济中的比重,实现由单一主导产业向多元主导产业转变,由粗放型发展方式向集约型发展方式转变,由资源导向型经济向市场导向型经济转变,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促进经济社会及城市本身的可持续发展。在具体工作中,要正确处理五个关系:
1.要正确处理城市功能转型与产业转型的关系。城市功能转型是产业转型的前提,决定产业转型的方向;产业转型是城市转型的载体,影响城市转型的进程。鸡西资源型城市功能转型应定位在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四个新”上,即着力推进新型能源基地、新兴区域性国际通道与进出口加工基地、新兴生态旅游城市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是我市未来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和战略任务,也是城市功能转型的主攻方向。要按照这一城市功能定位,科学编制产业结构调整规划,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制定扶持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通过优势主导产业的发展壮大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凸显城市的功能定位。
2.要正确处理延伸资源产业与发展接续替代产业的关系。资源型城市转型不是简单地将资源城市转为非资源城市,而是将单一资源经济型城市转为多元经济型城市,因此,在城市转型的过程中,产业结构的多元化不能以放弃煤炭产业为出发点,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不能只追求简单的比例关系,产业结构的新型化也不能一味地破旧立新。要以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农业产业化、服务业现代化为方向,做“精”资源产业,加快煤炭加工转化进程、延伸煤炭产业链、建设新型能源基地;做“大”接续替代产业,改造提升冶金、机械、建材、北药等非煤产业;做“强”农畜产品加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形成多元产业“群龙共舞”、良性互动的格局。
3.要正确处理扩充经济总量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系。资源型城市转型既要注重量的扩张,更要追求质的提升。如果单纯从数量和比例上强调发展接续产业和非煤替代产业,而这些产业在科技含量、附加值、市场竞争力等方面与煤炭采选业没有质的区别,仍然处于低层次、低水平,那就失去了转型的价值。为此,在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积极鼓励和支持技术引进开发,加强人才培养和储备,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特别是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提高发展质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中之重,按照我市规划的八条生态工业产业链的方向,大力发展煤矸石发电、制砖、瓦斯发电等项目,切实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之路。
4.要正确处理政府主导与市场化运作的关系。资源型城市转型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的演变,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迫切需要政府的扶持与引导。特别是在转型初期,政府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在宏观指导、制定政策、综合协调、优化服务上下大功夫,包括建立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统一协调机制、政策环境引导机制、“阵痛”问题解决机制等等。但政府不能包办代替,必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实现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和市场配置“三力合一”。特别是要着眼于解决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成本、主体、动力等问题,积极鼓励和引导各类企业参与资源型城市转型,以增量资金的投入促进存量资产的调整,以先进技术的引进促进科技含量的提升,以先进管理方式的采用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经营效益,以灵活机制的引进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从而弥补资源型城市市场化因素先天不足的缺陷,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步伐的加快。
5.要正确处理争取国家支持与自力更生的关系。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关键在自力更生,启动内力,但由于资源型城市在长期廉价向外输出资源和初级产品的过程中,将大量价值和利润无偿流向外地和其它行业,导致自我积累能力较弱,无力支付转型的巨额成本,必须充分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借助外力促转型。最近,国家正在研究制定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并将围绕财税、金融、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就业和社会保障、资源勘查和开采等七个方面出台有关政策,对资源型城市转型予以特殊扶持。有关部门应密切关注,早作准备,抢占先机,在争取政策、研究政策、用足用活用好政策上多下功夫,充分发挥政策杠杆的作用,推动我市资源型城市转型取得实质性进展,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