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鸡西1月21日电 鸡东县鸡东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依托自己毗邻县城的地缘优势,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特色之路。他们充分利用交通发达、商贾往来频繁的便利条件,集蔬菜、养殖、加工、旅游为一体,逐渐形成了“一村一品、一屯一专”的产业化生产格局,使村民人均收入逐年递增。到2006年底,全镇农村人均收入已经达到6000余元,其中作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的古山子村,人均收入已到1万元,并已晋升为省级文明村。
鸡东镇共有15个村,由于土地面积稀少,棚室蔬菜生产曾一度成为村民生活的主要来源。1998年起,有着丰富种植经验的银峰村民在东北农业大学陈友教授的指导下,在县、镇两级政府的扶助下,建成了26栋日光节能温室,既丰富了周边居民的餐桌,又为自己足不出户即可赚到丰厚的利润,村民人均收入达到1万余元,成为名副其实的蔬菜专业村。2006年底,银峰村民又在省政府的扶助下建成10栋日光节能温室。鸡东镇有一个油豆角专业村———保中村,全村种植一种油豆角“将军一号”,由于该品种肉质肥厚、口感好,上市后十分受欢迎,全村种植面积1000亩,每年可获利250万元。保中村是水稻专业村,全村共有水稻6000亩,全部是优质品种龙稻七号和98—131,所产大米由于品质优良,价格比同类产品每公斤高出0.30元左右,远销虎林、七台河等地,总效益900万元。专业村带来的明显经济效益形成强大的拉动力,鸡东镇农村先后涌现出石河北瓜菜、张家硬质玉米、古山子水稻、红胜渔业、勇鲜渔业共七个专业村。
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村的古山子村以长江米业公司为龙头企业,带动宏泰机械制造、绿叶仓储、宏达建筑、永安米业五个公司,共安置剩余劳动力200多人,工人工资都在1500元左右。2002年起长江米业与省农科院联合,全村统一购进一个水稻品种龙稻七号,公司负责回收成品,回收价每公斤高于市场价0.1元。去年省农科院又在古山子村试种水稻种子田200亩,以供应牡丹江以东地区的水稻种子需要。2003年,古山子村开始向外地发展线车业务,并成立了外省线车协会。到去年底,已有24台车在广东、海南、乌鲁木齐等地包线,每台车年利润10万元,每年可为村民带来240万元的纯效益。
劳务输出近些年来成为鸡东镇村民的又一项收入来源,到去年底,全镇共向广州、深圳、南韩、俄罗斯等地转移劳动力4000人,实现收入1200万元。农村改水工程已经铺开,并预计建设沼气池100个,使全镇农村受益人口可达80%。全镇共建有农贸市场大大小小共10个,包括季节性的瓜菜批发、服装出售、农用物资销售等,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生活。
要想富先修路。鸡东镇在上级部门的帮助下,先后投资474万元,建设通村道路长12.4公里。村与村之间的道路相通为村民致富开通了方便之门。农民经济水平的提高相应带来了思想意识的进步,从去年4月开始,各村农民积极参加合作医疗,参加合作医疗的人数占全村总人数的95%。同时,还对全镇农村年人均收入低于1000元的农村家庭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有效保证了村民们的基本生活水平。
为改变村容村貌,从2002年起,鸡东镇政府号召村民在公路两侧栽花种草,并在穆棱河大堤两侧栽种杨树。同时整修了数十条巷道,清运了垃圾,部分路段铺上了砂石路。
富裕起来的鸡东镇农民在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越来越高。几年来,各村罗鼓队、秧歌队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组织应运而生,许多村建起了文化走廊、文体休闲广场、篮球场和图书室,其中古山子、勇鲜、明俊等村共建有3个娱乐广场,面积近2000平方米,并购置了篮球架、漫步机、秋千架等若干种体育器材,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娱乐生活。几年来,鸡东镇农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由贫穷落后、老守田园的农村逐步变成具有多样特色、富裕文明的先进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