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鸡西市“十佳公仆、市教育局副局长姜长松”。 |
东北网鸡西1月24日电 人民公仆是一种崇高的称谓。作为鸡西市的“十佳公仆”,鸡西市教育局副局长姜长松同志以对事业执着的信念,对这一称谓作了生动诠释。
无悔抉择
“心系教育鱼得水,离开教育树断根”。“我这辈子算是与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姜长松如是说。
姜长松毕业那年,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那时的大学毕业生是时代宠儿。姜长松本应有去谋求待遇优厚的发展机会,但性格内敛执着的他,却毅然选择了返回当时还很贫困落后的鸡西,回报家乡父老,到市师范学校作了一名普通的语文老师。从此,在他的履历上就再也没离开过他所热爱的教育事业。他在市师范任教一干就是十年。其间,他所带的中师九班,被树为全校的“红旗班”,他本人也曾被评为全省师范学校青年优质课教师。至今,他所教过的学生和与他在市师范工作过的同事,仍对当年那个讲课文采飞扬的姜老师记忆犹新。
1992年,因工作需要,姜长松调入市政府文教办任副主任、主任。这期间他的工作领域宽了,与各层面领导接触的机会多了。有人提示他,凭你的资历和能力,今后要找一个有实权有实惠的岗位。但1997年,当他的工作再一次面临变动,领导和组织上征求其意见的时候,他又一次义无反顾地要求回到他所熟悉挚爱的教育系统,在当时的市教委即现在的市教育局任副局长至今。
躬身前行
不事张扬,低头做事,是姜长松的一贯风格。为了解决义务教育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及加快全市中小学规范化建设等诸多问题,姜长松走遍了鸡西市所辖的各区县及市直学校,广泛听取基层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意见或建议,为全局规划工作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多年来,为协助局领导落实承办好“全国基础教育论坛”、“兴凯湖”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论坛、中国教育学会鸡西新课改实验区启动、全省学校危房改造现场会等国家和全省的大型活动,他与机关同志一同加班到深夜甚至次日的凌晨已是常事,在同志们的记忆中他几乎从没因病休息过。2006年春季,他膝关节发炎,严重积水,一走路就钻心地疼。在整整两个月的治疗期间,他每天起早到医院打完点滴后就到单位工作,看着他走路一拐一拐的样子,同志们都心疼地劝他休息,而他却说:“不要紧,这点病不算什么,如果躺下休息,没准会得大病呢。”
这些年,他外出开会的次数很多,但总是开会头天晚上走,会议一结束就往回赶。与他一同开会的同志都无奈地说,和姜局长出去开会就像在市内开会一样,打车去打车回,只不过这个“车”是火车或飞机。工作中,他非常关心青年同志的成长,在思想上鼓励开导,帮助年轻同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业务上悉心指导,帮助年轻同志扬长避短,掌握科学工作方法,提升工作质量;还经常让青年同志承担一些重要的工作任务,给他们创设释放智慧、展现才华、提升能力的平台。基层的同志对他的评价是平和、谦和、随和,没有领导架子。
行家里手
“备课是一种策略研究,上课是一种临床研究,听课是一种比较研究,评课是一种诊断研究,‘教后记’是一种反思性研究”。这是姜长松同志关于教育教学和推进新课程改革讲话的片断。作为分管基础教育工作的副局长,他是上下公认的专家型干部。姜长松不仅亲自承担了“十·五”期间国家级课题“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并荣获了省“十·五”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他还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与同事合作出版了《城市教育综合改革与区域性素质教育研究》专著。这一切,均源于他的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姜长松同志常对机关业务部门的同志说:“人的能力就像电池一样,会随着使用而逐渐流失。我们不能没有‘增量’,只吃‘存货’。”他先后系统地学习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和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的《现代课程论》、《现代教育论》等著述。
长期顽强地坚持学习,联系实际地深入思考,稳健扎实地付诸实践,创新独到的工作方法,使姜长松逐渐成为学者型、专家型的领导干部,并赢得了上级认可、同行折服和群众拥戴。
足迹坚实
姜长松在教育战线上已经工作了近30年。
30年风起雨落,他心无旁骛的走在教育这条路上;30年物换星移,他躬身前行在教育这条路上;30年蓦然回首,他在这条路上留下了一行行坚实的足迹。
他先后荣获了省艺术教育先进个人、省“九五”期间教育科学研究先进个人、省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工作先进个人、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先进工作者、省“十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研究先进工作者、省基础教育先进个人和鸡西市人民政府记功奖励等20多项荣誉称号。
屈指算来,姜长松同志从哈师大毕业后从事教育工作已有30多年,与他同期毕业的同学中既有腰缠万贯的商海巨贾,也有执政一方的政府要员,有企业、公司的老总,也有身居海外的白领。当有人问起他从事教育的得与失时,他却心态淡定地说:“世事纷繁,人生如棋,识棋理,懂布局,下棋方可占据主动,获得胜机;知进退,明得失,人生才能从容自如。比起那些一生工作在校园内的普通教师,我已经深感上级领导和各级组织待我不薄了。”
是的,已近知天命之年的姜长松同志,就是这样捧出一颗公仆心,献上满腔真挚情,全身心地把自己交给了毕生钟爱的教育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