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鸡西1月24日电 过去的一年,全市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建设“开放富裕、文明和谐鸡西”总体目标和“四个战略重点”,解放思想,真抓实干,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优化经济结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连续多年高位运行的基础上,全市经济继续平稳运行,大多数主要指标增速快于预期目标,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
一、国民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宏观经济平稳运行,非公经济较快发展
据快报,200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75.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0%,超过年初预定目标1个百分点,连续第四年保持了国民经济的两位数增长,经济较快增长的区间进一步拉长。
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从三次产业看,第三产业增速加快,实现增加值108.5亿元,增长12.5%,增幅提高0.4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1.7%,拉动GDP增长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83.3亿元,增长13.4%,增幅下降4.1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3.0%,拉动GDP增长4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增加值83.8亿元,增长9.8%,增幅下降0.1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5.3%,拉动GDP增长3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0.6:29.9:39.5变化为30.4:30.2:39.4,第二产业上升0.3个百分点,第一、三产业分别下降0.2和0.1个百分点。
非公有制经济保持较快发展。2007年,预计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90.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6%,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为44.9%,比上年同期提升0.2个百分点。单位数达到8.2万个,增长0.7%;从业人员23.85万人,下降0.5%。
(二)粮食生产喜获丰收,牧业生产平稳发展
年初以来,全市各部门全面落实惠农富民政策,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农村实现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三增”良好局面。
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增加。今年,在“三农”政策和市场价格等因素作用下,农民种粮积极性高涨,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再创新高。据统计,全市粮食作物总面积37.1万公顷,比上年增长4.9%。其中,水稻、玉米和大豆分别达12.9万公顷、8.2万公顷和14.8万公顷,比上年分别增长7.0%、6.0%和3.5%。播种面积增加影响粮食产量增加达1.7亿斤,占粮食总产量的4.6%。
粮食产量再次增加。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37.5亿斤,比上年增长8.6%,再创历史新高。从单产看,水稻、玉米亩产分别达996斤和944斤,同比分别增长5.1%和1.9%;大豆亩产274斤,同比下降2.8%。从总产量看,水稻、玉米、大豆分别达19.2亿斤、11.6亿斤和6.1亿斤,同比分别增长12.5%、8.1%和0.6%。
畜牧业生产平稳发展。今年,全市畜牧业克服了成本上升等不利因素,生产保持了平稳的发展态势。2007年,预计全市畜牧业产值可达28.8亿元,比上年增长20.0%,占农业总产值的42.0%。全市畜禽产品产量中,猪肉、牛肉、羊肉、禽肉、禽蛋、牛奶分别达到5万吨、2.3万吨、0.5万吨、1.5万吨、4.1万吨和7.8万吨,分别增长0.6%、6.2%、9.6%、8.7%、6.1%和7.1%。
(三)工业生产继续增长,地方经济效益较好
今年,全市工业领域大力推进企业科技进步、节能降耗和管理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大各项工作推进力度,提高了工业生产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工业总量不断增加。200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42.4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又一次保持了两位数增长;由于受煤炭产量下降影响,整体工业经济效益上升趋缓,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11.8亿元,比上年增长5.6%。其中,利润2.5亿元,比上年下降25.7%。实现税金9.3亿元,比上年增长19.2%,增幅比上年提高22.5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90.7,比上年下降1.4个百分点。
培育壮大主导产业,重点骨干企业拉动力明显加大,支撑作用不断增强。2007年,煤炭、机械、冶金、非金属材料和医药食品等重点支柱产业实现增加值和利税均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利税的90%以上。重点骨干企业如鸡西矿业集团、北方制钢、沈阳煤业鸡西盛隆公司、大唐鸡西热电公司、鸡西煤机公司等稳步发展,实现增加值26.5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2.5%。
地方工业经济效益较好。全市规模以上地方工业实现增加值25.1亿元,比上年增长3.5%。实现利税达7.7亿元,比上年增长20.1%。实现利润1.9亿元,比上年下降2.3%。实现税金5.8亿元,比上年增长29.7%。地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10.9,比上年提高9.7个百分点。
(四)城镇投资较快增长,房地产开发增速快
今年,全市建设领域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集中力量抓好大项目建设,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保证了固定资产投资在“快车道”上运行。今年,预计全市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59.4亿元,比上年增长26.3%,连续四年保持20%以上的增速。其中,第一产业投资0.5亿元,增长11.4%;第二产业投资31.3亿元,增长15%;第三产业投资27.3亿元,增长40.9%。
地方投资独步天下。2007年,按隶属关系看,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全部为地方投资,而中央投资为零。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加快。完成投资9.1亿元,增长99.6%,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73.6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40.8万平方米,增长31%。商品房销售额8.1亿元,增长50.5%。
(五)消费品市场较活跃,消费需求稳步增长
年初以来,全市继续改善消费环境,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在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较快提升的推动下,消费品市场购销两旺,增强了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今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6亿元,同比增长16.1%,增幅加快了5.5个百分点,为近年来增长最高的一年。城乡消费品市场同步增长,增幅差距不断缩小。2007年,城市市场实现零售额62.8亿元,同比增长16.2%;县级市场实现零售额4.1亿元,增长17.1%;县以下市场实现零售额5.6亿元,增长14.3%,城乡市场增幅差距不到3个百分点。
食品类增幅较低。按构成分,2007年,零售额中的食品类实现27.8亿元,同比仅增长5.8%。而衣着类、用品类和燃料类零售额分别为23.7亿元、19.3亿元和1.8亿元,其增幅则分别高达30.9%、14.1%和43.0%,远远高于食品类,可见食品价格的猛涨已经抑制了食品类消费品的销售。
(六)对外贸易大幅增长,对俄贸易功不可没
年初以来,市政府积极应对国家出口产品政策和俄罗斯贸易政策的变化,努力开拓多元化市场,突出抓好重点口岸、企业、商品,对外贸易大幅增长。今年,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3.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9.2%,增幅提高42.8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5.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3.6亿美元,同比增长95.4%;进口884万美元,同比下降17.2%。
对俄贸易是拉动进出口增长的主导力量。实现进出口总额3.4亿美元,同比增长94.8%,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了32.9个百分点,占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85.4%提高到93.3%,提高了7.9个百分点。同时,外经贸主体不断壮大,进出口额突破千万美元企业达到7户,进出口市场增加到39个国家和地区。
招商引资稳步发展。我市招商合作层次不断提升,承办了俄罗斯黑龙江省(海参崴)名优商品展销会,参加了第18届哈洽会,举办了鸡西首届汽车展等商贸洽谈活动,取得了较好效果。2007年,预计全市引进到位36亿元,比上年增长30%;实际利用外资121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0%。
(七)财政收入稳步增长,金融运行总体稳定
年初以来,全市财政金融部门努力挖掘增收潜力,优化财政收支结构,创建优良的金融生态环境,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力的支撑。
我市财政规模逐渐扩大,财政收入不断提高,对拉动我市经济增长、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城乡弱势群体、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构建和谐社会等发挥了巨大作用。2007年,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25.6亿元,同比增长13.7%。其中,市本级完成18.4亿元,增长16.9%。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1亿元,增长13.9%。其中,市本级完成7.8亿元,增长14.2%。
存贷款额持续增长。2007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17.5亿元,比年初增加16.8亿元,同比少增7.6亿元,其中储蓄存款245.2亿元,增加5.7亿元,同比少增5.8亿元,是由于居民购房数量猛增,导致大额储蓄存款支取,证券市场行情快速上升、国债发行和各行推出新的基金保险等代销品种等也致使储蓄存款分流。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31.6亿元,比年初增加4亿元,同比少增3.2亿元,其中短期贷款87.9亿元,增加1.8亿元,同比多增2.1亿元,主要是由于我市加大了对农业、乡镇企业的支持力度所致,农业、乡镇企业贷款同比分别多增3.5亿元和0.8亿元;中长期贷款36.9亿元,增加3.2亿元,同比基本持平。
(八)市场物价涨幅加快,食品价格主导上涨
2007年,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5.9%,比上年上升了4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食品类价格的上涨,其水平达到14.6%。食品类价格中的油脂、肉禽及其制品、蛋类分别同比上涨了46.9%、38.4%和32.9%。肉禽及其制品类价格中的猪肉价格上涨更高达60.9%。
分月看,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趋势呈先扬后抑态势。具体如下: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从1月份的2.1%上涨到9月份的9.7%;第四季度,则从9月份的9.6%下降到12月份的6.8%。
从涨幅看,2007年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排在全省十三个市(地)的第五位,在东部四煤城中,我市排在第三位,具体如下:鹤岗上涨7.5%,七台河上涨6.1%,鸡西上涨5.9%,双鸭山上涨5.6%。
(九)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消费水平进步提高
年初以来,随着经济的快发展,国家惠民政策的全面落实,全市城乡居民收入高速增长。今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310.48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7%。从构成看,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是由工薪收入、转移性收入、经营净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四大类构成,2007年分别为人均7411.48元、2177.96元、384.19元和7.22元。其中所占比重达74.6%的工薪收入增长20.2%;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水平提高,转移性收入增长10.6%;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9.7%和90.6%,因其所占比重很小,其产生的负面影响并不明显。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768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1%。
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增幅高于收入,农民生产支出与生活支出同步增长。今年,全市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7604.4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7%,增幅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高于可支配收入增幅2.0个百分点,其中食品、衣着、家庭设备服务器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服务、居住、其它商品及服务支出分别为2686.33元、1247.1元、390.67元、830.57元、569.41元、1006.7元、534.81元、338.79,增幅分别为18.8%、6.8%、6.7%、66.2%、1.6%、30.8%、-33.1%、-78.4%,所占比重分别为35.3%、16.4%、5.1%、10.9%、7.5%、13.2%、7.0%、4.5%。可见,其中食品、医疗保健和娱乐教育文化服务增幅均为两位数以上增长。
(十)节能降耗初见成效,减排工作取得成果
我市“十一五”确立的万元GDP能耗目标是到2010年,由2005年的2.4吨标准煤下降到1.85吨标准煤,降低23%,平均每年下降4.6%。年初以来,全市上下围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强化能源节约和高效利用的政策导向,全面加强能源节约工作。预计,2007年万元GDP能耗为2.26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5%。
落后产能淘汰进度加快。2007年,全市依法关闭非法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123处;加快资源整合工作进度,申报72处矿井资源整合,并已全部通过审查。
减少污染排放取得阶段性成果。2007年,预计全市化学需氧量达3.0248万吨,比上年下降1.7%;二氧化硫排放量达2.4664万吨,比上年下降3.0%;环境空气质量国家二级标准以上天数为331天,超标34天,比上年增长1.2%。
二、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007年,我市国民经济整体运行良好,但也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
(一)CPI涨幅逐月走高
2007年以来,居民消费价格快速上涨,自3月份突破年初确定3%目标以后,逐月攀升,屡创新高,虽然10-12月逐月下降,但到年底,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高达105.9%,比全年103.0%的预控目标超出2.9个百分点。虽然价格是以食品、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居住类为主的结构性上涨,但已经严重影响了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低收入群体居民已经缩减了肉类等生活必需品的数量,转向购买价格低廉的食品。
(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仍待提高
2006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虽然实现了较快增长,达到9310.48元,但与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又由上年的849.03元扩大到934.34元,差距呈现扩大的趋势。农民人均纯收入虽高于目标8.1个百分点,但比上年增幅下降4.1个百分点。且城乡收入之间的差距在拉大,由上年的4153元变为今年的4542元,拉大389元,拉大幅度为9.4%。
(三)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问题仍需进一步解决
近年来我市经济结构调整取得很大成效,但产业结构仍有不够合理的地方,投资结构仍需进一步改善,区域经济发展不完全平衡,工业产品附加值不够高,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的状况尚未根本转变,高能耗、高污染产业还占相当比重。200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中,重工业比例高达86.3%。节能减排任务严峻,2007年万元GDP能耗虽比上年下降5.0%,但根据推算,要完成“十一五”目标,后三年万元GDP能耗年均下降的幅度要达到5.72%,压力较大。
三、对2008年经济形势的分析及对策建议
2008年是全面贯彻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年份。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我市国民经济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不利与有利因素同增。不利方面包括,国家将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将加大我市组织资金和融资的难度,物价水平可能仍将高位运行,未来一段时间价格上涨的压力仍将存在等;有利方面包括,国家“继续推进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加快商品粮基地、生态保护区和装备制造业基地重大项目建设,加大对边疆地区发展扶持力度、提升沿边开放”,重点支持黑龙江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的政策等。由此可见,我市面临的总体形势是机遇大于挑战、有利大于不利,只要我们把项目选准,就一定能够使国民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一)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做好“三农”工作,对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我们要抓住国家加快商品粮基地大项目建设这一有利时机,巩固发展以绿色水稻为主的绿色食品产业,以国家级大型优质水稻基地等建设为核心项目,带动600万亩兴凯湖优质绿色水稻产业带建设,着力抓好农业生产,发挥广大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力争粮食生产再获好收成,促进我市农业的大步向前发展。同时,要切实改善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生产条件,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抵御自然风险能力,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创新“三农”工作思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不断提高“三农”工作水平,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提高新型工业化上水平
要抓住国家重点支持黑龙江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的政策,搞好煤炭综合开发利用。1月11日中国证监会通过了中煤能源公司回归登陆A股的申请,该公司将融资超过360亿元,投向两个方面,而其中之一便是我市的鸡西永庆煤田1000万吨/年煤矿、180万吨/年甲醇及60万吨/年烯烃项目及配套工程,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一千载难逢机遇,为鸡西实现跨越式发展搞好这一新型工业化项目。同时,搞好总投资28亿元的大唐鸡西热电B厂等项目建设。要抓住国家加快装备制造业基地重大项目建设、继续推进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契机,支持亚洲最大的位于我市的煤机制造公司等一大批骨干龙头企业的发展,搞好北钢300万吨钢升级配套项目等,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装备制造业等基地建设步伐,实现几大优势产业蓬勃发展,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新型工业化建设。还有,要抓住国家加大对边疆地区发展扶持力度、提升沿边开放的政策,搞好国家铁道部已经列入推进计划的密图跨境铁路等项目,搞好鸡西民用机场项目建设,尽快以优惠政策寻找合作伙伴,筹集资金,搞好青龙山水库项目等。
(三)加强重点企业跟踪监督,着力搞好节能减排工作
2008年是我市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的关键一年,我们必须把节能减排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加大力度、迎难而上。要提高对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减排情况的跟踪、指导和监督,检查企业的节能降耗减少排污工作完成情况,对企业原料消耗、用电量、用水量、排污量进行重点检查,定期公布重点耗能排污企业节能减排状况,推动企业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加快技术改造,指导企业建立严格的节能减排管理制度和有效的激励机制,强化基础,配备专职人员,将节能减排目标和责任落实到位,尽快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完成全年和“十一五”节能减排工作目标,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持久战。
(四)建立收入稳定增长机制,积极应对调控负面影响
要建立市场主导就业、政府促进就业、个人自谋职业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努力扩大就业,通过建立稳定的职工、公务员、离退休人员等各类群体的收入增长机制,不断提高中低收入人群的持久收入水平。同时,要大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大对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的投入力度,以农业规模化、产业化为重点提高农民经营性收入,以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为手段提高农民务工收入。还有,要重点监测市场物价走高对城乡居民生活的影响,相关部门对关系国计民生的商品价格从紧控制,实施有效的价格干预措施,确保全国上下两会期间和奥运期间城乡居民生活的稳定,想方设法融通资金,帮助产品有市场、有销路、前景好的企业走出资金受困的制约,最大限度地减少调控带来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