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鸡西市“十佳公仆”、市人事局考录调配科科长刘爱世。 |
东北网鸡西2月14日电 勤奋的刘爱世,以其埋头做事、不知甘苦的工作劲头,16年如一日,超发挥、高效率地完成了他所担负的每一项工作。
于1992年来到市人事局工作的刘爱世,先后做过调配员、干部科副科长、军转办主任、考录调配科科长。在担任考录调配科科长期间,由于科室工作涉及面广、敏感问题多、工作量大,刘爱世每年都要完成近3个人的工作量。不管工作怎样忙,刘爱世对自身工作质量要求极其严格,他所负责的考录工作、调配工作、军转工作始终在省名列前茅。
2006年11月,全省公务员登记工作正式启动,这是公务员法实施工作中的一项难点工作。接到任务后,在半年多的时间里,刘爱世的概念里,没有了白天黑夜。他日复一日、夜复一夜地重复着审核一本本档案、审阅一张张登记表的工作,仅复印纸便用了整整15箱。期间,他还需要多次往返省城汇报工作进展情况,了解掌握政策法规,向局里提供准确详实的参谋意见,确保我市在全省率先完成了这项纷繁的登记工作。
每次公务员考录工作开始前,刘爱世都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根据每次考试的不同特点,仔细揣摩工作思路、认真制定考试实施工作方案、周密安排每个环节和步骤。从呈报计划、报名资格审查、笔试、面试、体检、考核到最终录用,均做到公开、严肃、公平。省考录工作检查组多次对鸡西工作给予肯定,并在两次考录工作中把牡丹江考区和七台河考区并入鸡西考区。
刘爱世的同事对记者说,吃苦耐劳的刘爱世,不仅把自己所负责的工作有创造有发挥地完成,有困难时他也总是毫不犹豫地冲在最前沿。
有一次招录公务员考试前夕,刘爱世带领纪检、公安等相关部门人员前往哈尔滨领取笔试试卷。归来路上,数九隆冬,朔风凛冽,罕见的暴风雪扑面而来。刘爱世一行艰难驱车前行,前方的能见度几乎为零,车继续前行的危险性可想而知。但当时的形势是,无论如何,也要在当天晚上把车内的20袋试卷运回鸡西,否则不仅会耽误第二天的鸡西考区考试,甚至全省的笔试也要受到严重影响。
怎么办?情急中,刘爱世一边打电话向省人事厅、省人事局领导汇报,一面督促司机继续前行。汽车在疾风暴雪中缓慢行驶,大家紧张得屏住呼息,车内静得能听到彼此心跳的声音。突然,一辆车子陷入了一个巨大的雪坑当中。此时,车窗外的温度已降到零下二十多度。刘爱世穿着单薄的衣裳,率先跳下车,一面用双手往车上绑钢丝绳,一面招呼大家一起下来推车。手冻僵了,头发结冰了,刘爱世全然不顾。他心里只有一个想法:扛也要把试卷扛回去,坚决不能因为这次意外耽误全省的考试。
午夜时分,试卷安全运回鸡西,考试可以如期进行了。筋疲力尽的刘爱世只是匆匆地洗了洗脸,身影又出现在公务员考试现场。
考录调配、军转干部安置,是人事编制工作的热点和焦点,关系到人们的切身利益。刘爱世一面坚持按政策办事、按原则办事、按程序办事,一面融入自己的真情,以自己的正直和热情保证了考录调配、军转安置成为一片净土。
2004年初,解决企业军转干部生活困难工作被纳入到人事工作当中。由于是新事物,有些地市处理得不好,导致企业军转干部集体上访。对此,作为军转办主任的刘爱世,对一个又一个企业军转干部找工资、要待遇、报药费的要求,他及尽所能、想方设法地解决。刘爱世通过跑省里争取解困资金,协调财政、社保、医保等单位,为一个个企业军转干部兑现了待遇。与此同时刘爱世还深入特困户中走访了解情况,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企业军转干部、原市三建公司副经理宋丛江身患肺癌,医药费数额较大,家里生活十分困难。刘爱世在经常去探望的同时,帮其协调解决了几万元的医药费。宋丛江去世后,留下的问题,刘爱世均协调有关部门给予圆满解决。
为切实搞好军转安置工作,刘爱世总是提前同地方部队和上级军转部门联系,了解情况,协调安置单位。对每份军转干部的档案,他总是认真阅读、仔细研究,根据每个军转干部的不同情况量体裁衣,提前进行岗前培训。
鸡西市军转干部付兰刚,自愿到企业创业并取得优异成绩后,在刘爱世的建议下,将其推荐上报为国家企业军转干部先进典型,使其先进事迹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和《中国人事报》等媒体播发和刊载,为我市军队专业干部的就业取向了做了良好引导。几年来,鸡西市的企业军转干部情绪稳定,心情舒畅;鸡西市的军转安置工作快捷合理,得到了省人事厅的充分认可。
这就是刘爱世,一名普通的工作在人事战线上的党员干部。他以忘我的工作态度、孜孜以求的敬业精神赢得了人们的好评与领导的肯定。他本人连续多年被评为鸡西市人事局机关优秀公务员;全省军转安置工作先进个人;2004至2005年度全省人事编制工作先进个人;2006年度市直机关优秀党员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