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鸡西3月31日电 有谁相信做一个小手术只用几秒钟就手到病除,日前记者慕名来到鸡西市中医院二楼小针刀科诊室,亲眼目睹该院副院长、小针刀科主任、教授王元德只在七、八秒钟的时间里,用比缝衣针大不了多少的小针刀让一名患有狭窄性腱鞘炎,拇指不能弯曲的病人的手指活动自如。
在王副院长的候诊室,记者与一位叫邵桂芬的患者攀谈起来。“王大夫的小针刀真的很神奇,我患腰间盘突出五六年,病情严重时不能下地走路。不久前听我表姐说,她曾患腰间盘突出,走路需两人搀着,在王大夫这儿做一次小针刀手术自己就能走路了,做四次就完全好了。我赶紧来做,刚做两次就好得差不多了”。邵桂芬的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她接着说,“农村活累,哪有不得病的,我今儿个又把患颈椎病的弟弟和侄女领来治病。”王副院长的精湛医术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地传到了牡丹江、佳木斯、北京、上海直至韩国……每天都有三、四十人到王副院长这里就医。王副院长从事小针刀医疗14年,共治疗颈、肩、腰、腿疼等患者4万余名。
那么王元德是怎样迷上小针刀医学的呢?毕业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的王元德1976年分配到市中医院骨科。虽然做到了科主任和副院长的位置,但面对大量因骨质增生而痛苦不堪的患者,他也只能给开些没多少疗效的骨刺片等药;有的患者上大医院做手术,遭罪又费钱,效果也不一定好。王元德看着患者的病得不到根本治疗,与患者一样陷入痛苦的思索之中。
1994年,王元德头上的“黑色天幕”被豁开了一个口子,一道亮光射了进来。这道亮光便是“小针刀术”。王元德得知中国中医研究院北京长城医院院长朱汉章推广小针刀治疗骨质增生等病的消息,便马上赶去学习。王元德通过学习了解到骨质增生带来的病痛,都是骨刺压迫其他人体软组织造成粘连所带来的,而骨刺是不会缩小的,只有用小针刀松解软组织粘连,释放能量,疏通经络,才能消除疼痛。
小针刀全新的理论和神奇的疗效让王元德兴奋不已,他说:小针刀让复杂的事情变简单啦!从此,他一头扎进小针刀医学中一干就是14年。
14年中,他手握小针刀不停地为病人手术、手术!“王副院长,你握着小针刀不断地做着差不多的动作不觉得枯燥吗?”记者探询。
“不啊!”王副院长快乐地说,“表面看是重复,实质上小针刀的学问大着哪:我在做的过程中是不断感悟,不断升华,不断进步,不断提高疗效的。”王副院长从一开始只用一种小针刀,到后来引进了大针刀、钩针刀等,形成了一个小针刀的系列,尤其是对一些顽固性颈椎性眩晕、颈源性上肢痛麻症、腰椎病及椎管狭窄等病、钩针刀的疗效特好。肇源县的一位县领导的19岁的女儿患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到多所大医院都没治好。她说“那种莫可名状的痛苦让人只想一死了之。”可在王副院长这里,只做了几次钩针刀钩活术就好了。鸡西铁路职工王××患颈源性头疼5年,头上就像戴上了“紧箍咒”,吃了5年止痛药,到王副院长这做一次针刀钩活术,就给她摘去了“紧箍咒”,治疗两次感到“晴了天”,四次就痊愈了。这种例子不胜枚举。熟能生巧,王副院长还自制针刀,使针刀的针对性更强了。王副院长还发明了十字型钩开术,扩大了松解范围,做完手术后用刀背刺激神经根,进一步提高了疗效。“疗效是医生的生命”。王副院长说。
采访患者,患者们异口同声地说王副院长不但医术高,而且医德好,他总是和蔼可亲、面带微笑,话语幽默,耐心细致。王副院长说:“医生的言行会对患者的心理产生影响,从而影响疗效,我的每一句话,直至肢体语言,都力求有利患者的康复。”嗨,难怪患者来这里后那么轻松快乐啊。王副院长还对一些路途远或经济困难的患者酌情减免一些费用,使他们都能够把病治好。
患者们感念王副院长的恩情,有的请客、有的送钱、有的送锦旗……请客送钱他都一一谢绝,送的锦旗,他也不挂。可有的农村患者病治好后,风尘仆仆地给他送来一篮笨鸡蛋或一兜木耳、蘑菇、山野菜等,他会收下。王副院长说:“这是他们的一份情谊,如果不收会伤了他们的心。”渐渐地医患关系变成了朋友关系。
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使王元德副院长收获很多沉甸甸的荣誉,“省名中医”、“市拔尖人才”、“省政府津贴获得者”、“世界骨伤科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等。对这些荣誉,王元德副院长并不太看重,他的信条是“劝君莫去镌顽石,路上行人口皆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