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发时间:
2008-04-18
|
|
东北网鸡西4月18日电 崔云飞的故事,在赛龙公司随便一位员工都能如数家珍地讲出几件,正是这个领头雁,使赛龙水泥从一个年产3万吨的小企业发展到现在年产50万吨、市财政支柱企业和牡丹江以东最大的水泥生产企业。员工的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日子越来越红火。
他,鸡西赛龙水泥制造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崔云飞,先后荣获市优秀共产党员、市优秀人大代表、市优秀企业家标兵、市特等劳动模范、省劳动模范、全国建材行业先进个人、全国劳动模范、市“热爱家乡、建设家乡”十大功臣等荣誉称号。“赛龙牌”水泥被评为省名牌产品和免检产品,企业获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通过了ISO9001产品质量认证,填补了鸡西地区不能生产高标水泥的空白,为我市经济的繁荣和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艰苦创业、务实奉献,为企业发展呕心沥血。崔云飞从1970年至今,在水泥厂这块热土上,由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领导者,经历了30余年的磨炼,练就了过硬的思想、过硬的本领。他大力倡导企业科技进步,组织实施了四期大规模技术改造,使企业技术装备达到阵内同行业领先水平。他注重抓产品质量,大力倡导诚信经营,使企业的产品竞争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大大增加。在他的带领下,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具有先进技术装备、市场竞争能力强的现代企业。1988年,市水泥厂成为我市首批“特企”试点企业。1989年,他组织策划、大胆利用南京水泥设计院引进日本技术研制开发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内首家“NH”型五级旋风预热器技术,对两条生产线成功地进行了技术改造。改造产量由之前的6吨/小时增加到9.6吨/小时,增长86%,煤耗下降12.5%,熟料电耗下降26%,电收尘年可回收料8600吨,年产量提高12万吨,各项主要技术指标都达到国家标准,每年多创利税500万元。此次改造填补了国内空白,国家建材局领导给予很高的评价,企业被国家建材局授予“国产第一家”荣誉匾。1995、1996年他大胆地对烧成一号、二号窑筒体进行扩径改造,三下江南考察学习,充分利用一切时间学习外地经验,亲自与工程技术人员一道安装、调试,使扩径改造点火一次成功。改造后,每年可增产熟料2.16万吨,增产水泥2.6万吨。2000年,为适应国家产业政策和建材行业“限制、改造、淘汰、提高”的要求,他和技术人员通过大量的市场调研,投资1200万元采用窑外分解技术,对两条窑进行了“节能扩产”改造,建成了两条生产线,使水泥生产能力达到了40万吨。2003年初,企业进一步完善产权改革,国有股全部退出,组建为民有民营公司,他以绝对优势当选为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2007年,在他的组织实施下,公司再次投资2000万元增效提速改造,使水泥粉磨能力和包装能力达到了100万吨。企业经过近几年的引进新技术和配套改造,目前,生产能力达到了50万吨,利税突破2000万元。
水泥销售,在北方受季节性的影响很大,同时又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属“短线”产品。崔云飞改变销售人员的思维模式,变“坐商”为“行商”;变“找市场”为“做市场”;按季节因素,合理调整销售价格,提出“冬储水泥让利,调动经销商积极性”等新观点,以旺季促动淡季销售,以淡季拉动旺季价格的营销新理念;加强售前、售中、售后服务,提出“24小时承诺服务”的诚信战略,使企业占领了广阔的外销市场,在省内大城市建立了稳固的销售网络。
崔云飞大胆实施内部机制改革,精简机构,实行工效挂钩,以信息网络为链接点,打造销售平台;以班组核算为突破口,扩大管理平台;以技术创新为主题,营造科技平台;以名牌战略为动力,搭建质量平台。崔云飞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出台,赋予了水泥厂崭新的活力。5年来,赛龙水泥公司累计完成水泥产量168.22万吨,年均生产水泥28.2万吨;完成销售收入42958.5万元,年均8596.1万元;实现利税7474.6万元,年均1494.9万元。其中,利润3855.9万元,年均771.18万元,税金3619.6万元,年均723.92万元;5年在岗员工年人均工资收入15195万元。
|
|
来源:
鸡西新闻网
|
作者:
张刚 于敬文
|
编辑:
刘哲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