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鸡西4月25日电 “平凡的岗位一样能体现人生价值,要做就做特别能战斗的城建人。”这就是鸡西市政设施管理处处长助理、建市50周年“十大功臣”彭玉宝所追求的一种境界。
翻开彭玉宝的工作履历表,人生轨迹很简单:1976年下乡期间入党,1981年进入城建系统工作,一干就是27年。不管当工人还是当干部,他给人的印象就是一个字:忙。
在工作中,他用自己的言行实践着“宁愿一人脏,换来万人洁”的情怀,默默书写着城建人的诺言:
“干一行,就要爱一行、专一行、干好一行。虽然我干的工作是清理又臭又脏的污泥、粪便,可让老百姓享受的是洁净优美的环境。”
彭玉宝1981年当上排水清掏工。8年中,他几乎掏遍鸡西市区内所有的“马葫芦”,修遍所有的收水井,被誉为“鸡西地下排水的活地图”。
1992年初冬,当时鸡西市劳动局办公楼后院的“马葫芦”堵塞,机械设备无法到达现场,疏通工具难以打通。该局花钱雇了几名农民工清掏,但打开“马葫芦”盖一看,里面是1米多深的大粪,说什么也不干了。找到彭玉宝,他领着工人来到现场,几名青年工人捂着鼻子躲得远远的。他想:我是队长,又是一名共产党员,群众的眼睛在看着我!他毅然穿上水衩,跳进灌满粪便的“马葫芦”。由于井深,他身材矮小,带冰碴的粪便立刻灌进水衩,又臭又凉,还必须俯下身去用手抠,粪便泡到下巴,溅到脸上、头上……最后,他终于清除污物,疏通了下水。
在鸡西市重点工程———一米八下水清淤工程中,他带病在冰凉的下水道里鏖战了38天,带领大家清除污物2400立方米。由于该项工程十分艰苦,人要在漂着粪便块的1米多深的污水中工作,稍不留意污水就会进入水衩中。外雇的20多名临时工,不到3天就跑了17个,并染上了痢疾,他也不例外。有人劝他:你是队长,又有病,何必亲自去干呢?他说:“我是个党员,见了脏活、累活怎能往后闪呢!”
“不仅份内工作干得要好,就是份外的事,只要群众需要,我也要随叫随到。”
有一年盛夏的一天,彭玉宝所在的清掏班正在劳动路掏“马葫芦”。一位老大娘找到他说,她住的那栋楼下水道全堵了,没人管,屋里都是臭味,请求帮忙。按理说这栋楼的下水由产权单位负责,他们可以不管,可看着老人恳求的目光,他马上赶到现场。打开“马葫芦”盖,只见大粪已经灌满。彭玉宝二话没说,穿上水衩,下去用手抠,粪便溅了满身,一干就是几个小时。堵塞清除了,可是他却头晕恶心、四肢乏力,工友们七手八脚硬是把他拖了上来。一直在旁边的老大娘立刻上来抓住他那脏兮兮的手,眼含热泪说:真是谢谢你啊,你可帮了我的大忙了!围观的居民也自发地纷纷从家中拿来脸盆、毛巾,有的还端来了水果。
他常说:“老百姓不容易,他们找我们是对我们的信任和企盼,我们要尽心尽力,不能有半点含糊。”2007年3月,受积雪融化的影响,矿棱河上游红星桥附近的河段河水出槽,眼看着雪水掺杂垃圾的污水就要流进村民家中。不知所措的村民将电话打到彭玉宝的手机上,这事虽然不在他们职责范围,但百姓利益无小事,此时已是下班时间,他马上赶往现场。他立即联系人员和设备,经一个小时的努力,河道全部疏通。河两侧的村民主动提出为他们烧水做饭,被他们婉言谢绝了。
“无论任何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我们都应不遗余力,决不能退缩。”
在站前广场沥青路面施工中,鸡西市领导明确要求:工期要由原来的15天缩短到一星期。当时正值盛夏,骄阳似火,他带领职工日夜施工,许多工人都累倒了。彭玉宝也一连4天4宿没回家,由于体力透支,他昏倒在施工的路面上。工人们含着眼泪把他送到医院,可他只打了一瓶点滴,就要返回工地。当时,一位熟悉他的大夫冲他嚷道:“彭队长,你不要命啦!”在旁边的爱人、孩子眼里含着泪水,都劝他不要再上工地了。他也巴不得休息几天,可一想到施工这么紧张,工期又这么急,他还是返回了施工现场,带领工人保质保量地按期完成了全部工程。他所在的队因此获得“特别能战斗的队伍”的称号。也就是在这一年,他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受到了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
2002年文化广场一期工程建设中,一段是把北环二连路出口大臭水泡子的水引到地下排水管排出。可北环二连路是鸡西市区5个排水出口的一个重要出口,如果因施工导致堵塞,会造成全市污水无法排除。施工人员又进不了这个臭水泡,怎么办?他在臭水泡上修建一条路,把稀泥推到两旁,用勾机一边挖一边清淤,同时用几台泵强排水,终于高质量完成了该工程。
2006年10月,在科技园区排水施工中,一场大雨使得河床水位抬高。为防止河水流入施工现场,他带领施工人员跳进齐腰深的冷水中,用编织袋装上砂土进行围堰并打桩钉板,一直持续2个小时,挽回经济损失上万元。
“我学历不高,没有受过系统培训,必须执著地钻研业务,攻克技术难关。”
2002年,在文化广场修建过程中,大口径水泥排水管要穿过城子河大桥下面,可水泥管又沉又大,无法到达桥下,大家都想要放弃,甚至想换成高造价的轻便塑料管。当时,彭玉宝想,能否找出一个减少工程造价的好办法呢?于是他组织大家把水泥管用吊车吊到大桥两侧,再组织工人推到指定位置,用千斤顶把水泥管口一个一个对接上。这样,既解决了不能用吊车安装的问题,同时也节省资金近15万元。
在“两沟一河”施工中,由于沟两旁的泥土松软,又有河水冲刷,很容易发生塌方,导致延迟工期。为尽快高质量完成施工任务,彭玉宝对沟两侧易塌方地段进行认真研究,提出采用导流槽引导污水排放的措施,为正常施工创造了条件。仅这一项,他就为工程节省资金近30万元。通过这样的技术革新,20余年来,他共节省资金近百万元。
“居家过日子要精打细算,办企业更要精打细算,好的时候要想到困难时。”
在单位,大家都称彭玉宝为“小抠队长”、“算计队长”。20多年来,他施工的工程达千万元,经手的材料十余种,他却从没有占上一点便宜,还和工友们一起把施工剩余的砖、沙石等回收起来利用,仅此一项年节约资金5万元。
5年前他做手术,为节约费用,仅在医院住了六七天。领导劝他多休息几天,他说:“现在单位困难,职工开支都难,我手术已做完了,回家养病不就省点吗,单位也减少点开支。”他每天捂着刀口到小诊所去打完针赶到工地。多年来,因为工作疲劳、条件艰苦,患胃溃疡、眩晕症等病,他多次昏倒在工地上。组织上关怀他,让他外出疗养,每次他都谢绝了。
就是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彭玉宝用他那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不求索取的创新精神,吃苦耐劳的硬骨头精神和勤俭持家的创业精神,赢得了广泛赞誉:
他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建设部劳动模范、省特等劳动模范、省优秀共产党员、省建设系统行业标兵、市优秀公仆、鸡西建市50周年“十大功臣”等称号,成为我市城建战线的一面旗帜。
世上未有穷尽事。彭玉宝表示:“我的劳模是人民赋予的,我只有不断地劳动着,才能无愧于劳模这个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