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鸡西5月13日电 在方圆几百里的虎林城乡一提到林振福和韩桂英一家,没有一个人不竖大拇指称赞“人家那才是真正的和谐之家,幸福之家”,他们的事迹在虎林广为传颂。
30年如一日,孝敬老人感天动地
林振福经人介绍认识了从山东来的韩桂英,当时许多亲属都反对这门婚事说:“振福呀你可要想好了,桂英家从外地来没有户口,两位老人身体又不好,日后会成为你的负担。”振福只是笑笑,坚持与韩桂英成了家。婚后不久林振福就将两位老人接到家中,随着两个女儿的出生,日子就更加艰难了,可林振福没有半点怨言,夫妇俩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支撑着这个家,老少三代其乐融融。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1985年,岳父患上了脑血栓,经过全力抢救生命是保住了,但却完全失去了自理能力,林振福主动承担起护理岳父的工作。由于岳父长期卧床不起,一到夏天就很容易生褥疮,为此老林每天坚持给老人擦洗身体、换洗衣服。老人卧床15年从来没有得过褥疮。伏天里,因为天气太热老人睡不着,他就为老人煽扇,直到老人入睡。岳父长期便秘,他就在医生的指导下,每天坚持给老人喝酸奶、吃香蕉,以保持大便的通畅,就是这样,老人还是十天半月,甚至一个月都不解手,一旦解手,就会拉上好几天,经常拉在身上、床上,而为老人洗身子、洗衣服、洗被他们夫妇就得忙上大半天。北方的冬季格外寒冷,为了不让岳父受凉,他们就会给老人烧暖热炕,但由于夜间炕的温度不恒温,他们又为老人铺上电热毯,灌上几个暖水壶,放到老人的手边、脚边,每晚还坚持为老人洗热水脚、按摩手脚,以保持老人的血脉通畅。为了方便给老人治病,从来不懂医术的他学会了注射和输液,有效缓解了老人的病情。老人耳聋,患病后说话含糊不清,靠打手势交流,有什么要求晚辈们都尽量满足。为消除老人的寂寞,他们特意在他床边放置了一台电视,晴天时经常把老人抬到外面呼吸新鲜空气、晒太阳,给老人讲往事生活的点点滴滴,不管老人能否全听懂,只为老人能开心地笑一笑。
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可是林振福用实际行动演绎了“久病床前孝子孝”的感人故事。岳父能在病床上度过幸福的15年时光,连医生都说是林振福夫妇的爱心、孝心创造的奇迹。
他们一家也因此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赞扬,自1990年以来,连续多年被宝东镇评为“五好文明家庭”、“十星级美德家庭标兵”,连续十年被虎林市妇联评为“十星级美德家庭标兵”,1999年又被全国民政部、总工会、妇联等部门联合授予为“全国敬老好儿女金榜奖”。
勤劳致富,服务乡邻无怨无悔
在八十年代初,农村施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勤劳的林振福夫妇就承包了村里的机动地,两个人风里来雨里去,日子过的越来越好。但老林并不满足,他走出小村带领村里人到虎林承包建筑工程。不仅他自己增加了收入,还带动了30多名年轻力壮的人增加了收入,使他们农闲不闲。在他的带动下,平原村成了劳动力输出的专业村。
他热心为村民服务,从不计较个人得失。随着农村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教学网点合并后,平原村没有了小学,孩子们要走上十多里路到太山小学,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于是他拿出所有的积蓄,又到银行贷款购买了大客车,接送村里的孩子上下学。车买回来了只是接孩子上学,早晨将孩子送到太山小学,车就停在学校等孩子们晚上放学再接回来,那么大的投资,老林从没有抱怨过。别人都说:“老林呀,接学生的事别干了,油这么贵每人一元钱,还不够油钱。”老林总是笑笑说:“教育是大事,孩子们学习好了,有出息了,咱村的发展才更有希望。”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要进城务工、销售农产品,但是村里没有直通县城的车,人们要进城得步行七八里路到方虎公路上等车,很不方便,他又贷款买了一辆大客车,开通了虎林到平原的专线,每天往返于虎林和平原村,极大地方便了村民进城,也加强了平原村和外界的沟通,他们一家的年收入也增加到七八万元,成为村里的小康户。
家庭和睦,生活甜蜜其乐融融
林振福家是一个大家庭,现在他们夫妇和岳母、二女儿、女婿、外孙一家6口人快乐地生活在一起,老林每天出车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陪岳母聊天,给老人讲述一天的所见所闻,说到高兴处娘俩常常笑得前仰后合。老林夫妇相敬如宾,夫唱妇随,在他们的影响下,女儿女婿也恩恩爱爱,小外孙活泼可爱,一个四世同堂的农家小院,常常传来欢快的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