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鸡西6月18日电 她把“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难”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她甘当居民群众的勤务兵,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做好事;她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通过真诚服务使社区大家庭充满亲情,成为群众的贴心人;她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满腔热情地为群众排忧解难。她就是恒山区小恒山兴隆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潘桂英。“群众既然信任我,我就要甘当居民群众的勤务兵,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做好事。”
社区是居民群众共同的家园,潘桂英始终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像亲人一样帮助群众,想方设法为群众排忧解难办实事。居民杜春华同丈夫离婚后,自己和女儿相依为命,微薄的收入勉强能维持生活。可后来噩运再次降临到这个原本就很脆弱的家庭,杜春华又不幸患上了红斑狼疮,病情十分严重,生活不能自理。潘桂英自己拿钱给她们娘俩买了取暖煤,又每月拿出100元钱送到附近小吃部,让小吃部每天为她送饭。3个月后,杜春华去世了,看着失去母亲无依无靠的孩子,潘桂英又找到民政部门为她的女儿办理了最低生活保障。
2002年11月的一天,原小恒山矿五保户华泽山因体弱多病无人照顾,外出时不慎跌倒在雪地里。潘桂英得知情况后火速赶到现场,找到2名工人用车把老人送到浴池洗了个热水澡,又给他买了一套新衣服,把老人送到一家单位开办的养老院。发现费用不够,潘桂英就用自己的工资每月补上80元钱。后来经区民政局同意又把老人转送到红旗乡敬老院。自那以后,潘桂英心里又多了一个挂记的人,每逢年节和换季时都会去看望老人,一直到两年后老人去世。
“解决群众盼望办的,就是我们社区干部应该干的,要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解决他们的就业难题,美化他们的居住环境,让咱们的居民过上安稳的生活。”
再就业工作是当前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也是居民群众热切盼望解决的问题。潘桂英始终以“解决群众盼望办的,就是我们社区干部应该干的”为宗旨,全力以赴帮助群众解决就业难题。
小恒山矿闭矿后,大量职工下岗,突然失去了经济来源,使很多家庭的生活陷入困境。潘桂英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她千方百计发挥居委会的桥梁纽带作用,为下岗职工寻找再就业的门路。邢龙胜和妻子朱香芝双双下岗,孩子上学又需要学费,一家人的生活陷入了窘境。两口子商量来商量去,想干点什么,可生活都成问题,哪还有本钱做买卖呀。潘桂英知道他们的想法后主动到他家帮助研究找门路。根据他家的情况,帮助他们在银行贷款2000元,自己又借给他们2000多元,在市废旧市场开了一个废品收购站。凭着勤劳肯干,邢龙胜夫妻俩的生意越做越好,很快还清了贷款和借款,在完全脱贫的基础上,生活水平也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两口子逢人便讲:“多亏了潘主任,要不我们的日子还不知道咋过哩。”
根据社区的实际情况,潘桂英领着大伙成立了再就业服务中心,与驻区企业单位和各商业网点建立了劳动用工关系,把一些矿上下岗职工推荐到矿铁运科洗煤厂和佳源公司等驻区企业上班。同时,又与区劳动、工商、税务等部门协调,为部分下岗职工、特困人员办理了下岗证、优惠证,支持他们创业,保证家庭生活来源。
“社区的凝聚力越强工作就越好做,这就像揉面一样,面揉合得越细越好吃。我就是把我们的社区当作一个大家庭,通过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通过组织各种文体活动,增强群众对社区的归属感。”
社区事务琐碎繁杂,社区工作的关键就是要发挥社区的凝聚力。为了让社区的400多名离退休干部职工老有所依、老有所为,潘桂英和社区成员商量并与小恒山社保办协商,共同成立了500余平方米的东方红康乐中心,设立了乒乓球室、台球室、图书室、棋牌室等,使老年人既达到了娱乐健身的目的,又学到了知识,丰富了他们的晚年生活。潘桂英还自己拿出2000多元购买了服装和扇子,组织起了社区秧歌队,每逢喜庆的日子,欢快的秧歌就会在兴隆社区舞动起来。
“稳定的环境是建设和谐社区的基础,深入排查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当好居民的调解员,维护群众利益是我的职责,既为百姓解了难,又为政府分了忧。”
在社区管辖内有一个添加剂厂,排出的污水和自来水曾一度混在一起,住在附近的居民反映强烈,他们自发组织堵住工厂门口阻止运料车通行。为了不激化矛盾和防止群众大批上访,潘桂英多次找到工厂负责人进行协商,由厂方负责出资改修水道,两次更换了348米新管道,使百姓家中重又流出了干净的自来水。居民见到潘桂英就高兴地说:“老潘,你真行,真为我们百姓办实事,我们拥护你这样的主任。”
两眼一睁,忙到熄灯。社区工作的特点使得潘桂英没白没黑地忙于社区琐碎事务。今年已经62岁的她28年如一日坚守在社区岗位上,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真诚服务群众的诺言,使自己真正成为了居民的勤务兵、群众的贴心人。在兴隆社区就是这样,半夜居民区变压器失火,居民不找电业部门而来敲潘主任家门,邻里地界之争、小两口吵架闹离婚不找派出所和民政部门,也是来找潘主任,居民的婚丧嫁娶都是来找潘主任商量。难怪连当地的派出所所长都说:“群众有事找派出所,我们有事找老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