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鸡西11月19日电 最大限度利用资源,直到“吃干榨净”,经济发展才能又好又快。记者日前在鸡西的所见所闻,明证了这个简单却又深刻的道理。
瓦斯是煤矿安全生产的“第一杀手”,而在鸡西城子河中心瓦斯电站,“毒气”却招徕了“财气”。走进电站,一排排钢管摆放在厂区。鸡西矿业集团煤层气综合利用公司副经理李福林告诉记者,这些钢管用来改造瓦斯抽排管道,提高利用率。在控制室,工作人员紧盯着电脑,监控着整个生产流程。这个2006年2月建成投产的电站,截至今年10月末已发电650万千瓦时。在鸡西矿业集团,这样的瓦斯电站有4座,拥有发电机组17台,年抽取、消耗井下瓦斯1000万立方米,发电2560万千瓦时,相当于每年节约标煤1.2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5万吨。
变废为宝,变害为利,鸡西矿业集团有个大计划:到2010年,计划投资3.5亿元,建成瓦斯发电站13座,安装瓦斯发电机组113台,总装机容量7.57万千瓦,年消耗瓦斯0.96亿立方米,相当于年节约标煤12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40万吨。届时,年瓦斯发电量2.9亿千瓦时,相当于集团现在用电总量的37%。
“井下安全了,空气清新了,效益产生了,一举三得。”李福林对瓦斯发电的前景充满信心。
在滴道矸石热电厂生产车间,经进加工处理的矸石粉正源源不断地流进炉膛.总工程师王斌指着炉膛说,每年在这里变废为宝的煤矸石有100万吨.100万吨,相当于鸡西煤矸石年产量的四分之一。
作为亚洲第一座煤矸石发电厂,近30年来累计“吃”掉煤矸石1700多万吨,“解放”土地数百亩,节约标煤700多万吨,发电65亿千瓦时,为此先后荣获国家科技攻关奖、国家科技进步奖。135兆瓦电厂改扩建项目列入今年国家开工项目,这让热电厂上下欢欣鼓舞。改扩建项目总投资13亿元,由于采用了高新技术和工艺,环保指标高于国家标准,每年可比现在减排二氧化硫100吨、烟尘130吨。项目投产后,现有3台锅炉、2个发电机组、上千个仪表设备将“下岗”。
电厂年排出废渣70万吨,这些工业垃圾年成为4家水泥厂争吃的“口粮”。毗邻热电厂的是该厂牵头投建、年产6000万标块煤矸石烧结砖的股份制砖厂。在这里,“制砖不用土,烧砖不用煤”成为现实。围着现代化的生产线转了一圈,记者记住了几组数字:砖厂每年“吃”掉煤矸石10万吨、灰渣2.4万吨,节约标煤4500吨;“解放”土地10亩,节省排渣费、矸石堆放征地费125万元;年利润567万元。尝到了甜头,同等规模的二期制砖项目正在选址,明年春动工建设。
项目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如果说矸石发电是煤炭产业链条的中间环节,矸石制砖处于更下游的位置,那么煤炭资源“终极消费”之路还有很远,还有很多事可做,“例如灰渣水泥,我们正在搞”。
“目前,鸡西矿业集团年产值20亿元左右。随着循环经济项目的升级换代,煤炭下游附属产业效率更高、污染更低、产值更大,经济、环境等多种效益完全可以接近或超过采煤这个主业。”王斌对此很有信心。
据估测,目前鸡西矿区地面煤矸石堆积量达亿吨,每年新增约400万吨,年利用还不到200万吨。矿井瓦斯涌出量,每年仅鸡西矿业集团就有22.6亿立方米。守着这些“家底”,鸡西矿业集团提出远景目标:煤矸石为主的固体废弃物利用率要达到90%以上,瓦斯气利用率要达到90%以上。
走进虎林郊区,由十几个大粮仓和造型奇特的车间组成的工厂十分扎眼。这就是日前投产的清河泉米业生物质能热电联产项目。该项目投资1.35亿元,年加工水稻20万吨,燃烧8万吨废弃稻壳发电,余热供暖。在这条产业链条上,年可发电8000万千瓦时,余热可供暖130万平方米,发电成本不超过一角钱。企业负责人说,在这座工厂,稻米生产是副业,稻壳发电、余热供暖才是主业。
目前,鸡西废弃物综合开发利用企业发展到66家,利废已经从煤矸石、粉煤灰、瓦斯气等煤炭产业伴生物,延伸到石墨尾矿渣、稻壳、秸秆、米糠等“尾生”资源,年利用固体废弃物250多万吨,年生产新型建材近2.8亿块,年发电5亿多千瓦时。在资源“终极消费”环节,年产值7亿多元,税金8600多万元。
接受接着采访时,鸡西市委书记邱玉泉认为,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减排,十七大提出的要求也是鸡西经济发展必须循环的方向。鸡西作为资源型城市,过去发展方式粗放,资源利用短浅,近年立足主导的煤炭产业和主导粮食生产的的稻米产业,利废产业蓬勃发展,效益喜人。今后我们将更多地创造条件,大力扶持,坚定不移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谐发展的重头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