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鸡西8月11日电 身材娇小的王淑娥,留给人们的印象永远是她脸上那暖意融融的微笑。可作为一名军人的妻子,为了让丈夫全身心地投入到部队建设中,她用自己娇弱的双肩,承担起了孝敬老人、抚养孩子的重担。十多年来,她默默无闻地支持着丈夫的事业,无怨无悔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克服了一个个难以想象的困难,用信念为丈夫撑起了“半边天”。
王淑娥1971年出生在天津,16岁时因家庭变故,她来到了牡丹江的姑姑家生活。从小就十分崇敬军人的她,在同样当军人的姑父的介绍下,结识了在牡丹江军分区当士官的齐凯。齐凯的老实厚道和勤奋好学很快就打动了她的芳心。在随后的接触中,王淑娥从齐凯身上更加读懂了军人的含义,更加理解了军人的内心,1995年她毅然放弃了回天津的机会,与时任排长的齐凯结婚。
王淑娥选择了齐凯,也就选择了对军人的奉献。正当他俩张罗着结婚办喜事的时候,齐凯的弟弟离婚了,留下一个3岁的男孩无人照看,着急上火的父亲也因此患上了小脑萎缩。结婚前,父母从辽宁凌海老家带着孩子来参加他们的婚礼。看着年迈又身体虚弱的公婆,看着哇哇直哭找妈妈的孩子,善良的王淑娥看不过去了,“要不咱把孩子留下吧”,“可刚结婚就当娘,太委屈你了”,“父母年纪大了,带个孩子不方便,就让我来照顾吧”。就这样,他们度过了一个“三个人”的洞房花烛夜。婚后,他们一家三口就一直住在部队一间窄小的“母子间”里。人家结婚有几大件,可他们却只有一台朋友送的旧黑白电视机,沙发也是单位淘汰的。齐凯也曾经十分认真地问过王淑娥:“我家住在农村,兄弟又多,要钱没钱,要地位没地位,连房子也是部队的,你跟着我往后肯定要吃苦受累,你图的是啥?”王淑娥回答也很干脆:“我一不图钱,二不图物,就图你这身绿军装。嫁给军人,当一名军嫂,我一辈子也不后悔!”
生孩子,当母亲,这是一个女人的大事,而这对王淑娥来说,要比别人更艰难,付出的也更多。在她怀上孩子最需要丈夫呵护的时候,齐凯在部队执行公务,不能回来陪她,她却还要照顾幼小的侄儿,齐凯很婉转地向王淑娥表示了愧疚和歉意,王淑娥非常理解上进好强的丈夫,不仅没有拖他的后腿,而且还热情地鼓励他安心工作。她自己却不得不挺着日见隆起的肚子坚持工作,操持家务……
1998年,嫩江流域突发洪水,齐凯所在的部队接到命令即刻赶赴灾区抗洪抢险。就在他出发后的第10天,王淑娥接到婆婆的加急电报,称公公的小脑萎缩加重了。情急之下,王淑娥顾不上联系丈夫,安顿好两个孩子,急忙赶往辽宁凌海老家,把公公接到家中,联系最好的医院,经过近1个月的精心伺候,等齐凯从抗洪前线凯旋时,老父亲的病已经好了。从此,公婆就一直安居在王淑娥家。
2002年快过春节的时候,齐凯的二哥在辽宁老家突然感到头痛难忍,视物模糊。王淑娥听说后,将其接到牡丹江医院,医生在详细检查过后说必须尽快手术。细心的王淑娥又多方联系,从天津请来专家给二哥做了头部胶质瘤手术。二哥家境贫寒,根本拿不出手术费用。王淑娥二话没说,拿出家中仅有的1万元积蓄,又让齐凯透支了1年的工资……终于凑足了手术费用。
化疗出院后,二哥成为了她家的第7口人。王淑娥身上的担子更重了。虽然王淑娥精心照顾,可无情的病魔并没有走远。几个月后,二哥的病又复发了。王淑娥这才把二哥得的是癌症的真相告诉丈夫。“我不是想存心骗你,就是想让你安心工作,不想让你分心”。二哥临终前话已经说不出来了,却费力地拉着儿子的手放在了王淑娥和齐凯的手中……
如今在滴道人武部任副部长的齐凯在部队先后更换了三个单位,因为家庭困难,几次想转业,但王淑娥每次都主动做丈夫的思想工作,“只要部队需要,你就在部队好好干,家里的事你不用操心,我会照顾好的,你就放心吧!”为了支持丈夫努力工作,王淑娥一直没有随军,精心照顾家庭,齐凯的工作年年受到单位的表彰。
在全力承担家庭重担的同时,王淑娥作为军嫂,还十分关心部队战士,做他们的知心大姐,积极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1997年,有名新入伍的战士不适应部队又苦又累的训练生活,一度产生了自杀的念头,王淑娥了解后,除了在生活上多关心他,还多次找他谈心,使这名战士的思想得到了彻底转化。对官兵的家庭问题王淑娥也非常关心,谁家有矛盾,她就以一个大姐的身份去做工作,先后使两个濒临破裂的家庭和好如初。她也因此曾两次被师旅评为“十佳好军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