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作为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结合,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职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前不久,省统计局发布了2007年全省县域经济监测报告,报告显示全省县域经济总量明显提升,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为此,分析和研究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特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对策和建议,对加快我市经济发展步伐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突出特色、繁荣经济的要求,找准发展定位,培植特色产业,实现经济增长、财政增效、农民增收,使鸡西市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2007年,在全省68个县(市)、区社会经济监测评价结果中,虎林市、鸡东县、密山市排名分别是第19位、第20位和第24位,与2006年的排名相比,虎林市前进1个名次,鸡东县前进3个名次,密山市名次没有变化。
(一)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近年来,鸡西市县域经济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发展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发展模式实现了新的转型,发展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各项主要经济指标跃上新台阶,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三县(市)(不含农垦,下同)县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0.3亿元,比06年增长11.9%,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总量的41.7%,比06年提高3.3个百分点,县域经济已成为全市经济的重要基础和支撑。
三县(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3006元,比06年增加2347元,增长12.1%,比全省县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多2291元。全省有27个县(市)、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万元,我市三县(市)都跻身此行列。
投资力度加大,对经济增长作用明显增强。2007年,鸡西市三县(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3亿元,比06年增长32.2%,一批工业和基础设施项目的建成与投产,为县域经济持续发展注入了活力。
农村市场日趋活跃,县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03年的19.6亿元扩大到2007年的26.1亿元,年均增长7.4%。
(二)县域经济结构得到优化
全市县域经济牢固树立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思想,县域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城乡结构得到有效改善,工业化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从产业结构看,2007年县域工业实现增加值26.4亿元,同比增长11.4%。工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支撑和拉动作用比较稳固,近年来,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始终围绕在24%左右浮动。
从城乡结构看,随着产业结构的改善,县域城镇化水平也不断得到提升。2007年鸡西市县域城镇人口达到32万人,城镇化率达到37.8%,比2003年提高了1.7个百分点。
(三)县域经济运行质量有所提高
随着县域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步伐的加快,县域经济运行质量得到逐步提高,主要表现在:
1、财政收入增长较快。近年来,三县(市)注重培育经济主体和加大财源建设,县域财政收入增长较快。2007年全市县域财政总收入6.7亿元,比06年增长14.1%,与2003年相比年均增长7.0%。
2、招商引资力度继续增强。2007年,三县(市)实际利用域外资金额12.7亿元,比06年增长9.4%。县域实现进出口总额2亿美元,比06年增长13.0%。
3、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近年来,鸡西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城乡经济,积极推进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城镇居民就业机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2007年鸡东县、密山市、虎林市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9185元、8641元和9310元,分别比06年增长11.2%、11.4%和12.6%;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4881元、4708元和5068元,分别增长15.7%、12.8%和13.6%。
二、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市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与全省发达县(市)相比,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总量小,财政创收能力偏弱。以2007年评价结果为例,地区生产总值:鸡东县、密山市、虎林市分别位于全省第17位、23位、34位,与地区生产总值排名第一的肇东市相比,其总量分别只相当于肇东市的23.2%、19.1%、14.6%;财政总收入:鸡东县、密山市、虎林市分别位于全省第18位、19位、26位,其总量分别只相当于财政收入排名第一的绥芬河市的26.9%、23.2%、16.9%。这说明与省内县域经济发达地区相比,鸡西市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仍旧整体偏低、竞争力相对较弱。
(二)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调整依然滞后。近年来,虽然我市县域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很大,但多年形成的产业结构不是一朝一夕即能改变的。我市三县(市)第一产业一直占有较高比重,典型的农业经济特征明显。第二产业特征不够明显,传统工业、小型企业居多。第三产业虽比重相对较高,但因起步晚,规模小,根基不够牢固,不足以支撑整个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市县域产业结构在排列顺序上是“三一二”格局,即第三产业比重最高,占38.3%,第一产业次之,占33.2%,第二产业最低,占28.5%,与发达国家合理的“三二一”产业结构还有一定差距。
(三)自主性增长能力弱,需求拉动乏力。县域财力不足一直困扰经济的发展。县域地方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仅为6.1%。县域工业大多是一些传统产业,粗加工产品多,精加工产品少,大众产品多,名牌产品少,市场活力明显不足。
居民消费疲软,经济增长缺乏动力。县域消费品市场低迷,使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形不成合力。在全市人口中县域人口占44.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却只占36%,说明与城区的消费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县域消费还存在很大空间。
县域投资需求仍面临困境。资金相对匮乏,不足以支撑投资的快速增长。在2007年评价结果中,鸡东县、密山市、虎林市实际利用域外资金额分别位于全省第56、36和40位,位次偏后。
三、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为推动鸡西市县域经济的突破性发展,从鸡西市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基础来看,应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
(一)加快县域工业化进程,努力提升工业化水平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应以工业为突破口,这是增强经济实力、扩大财政收入的关键所在。一是依托矿产品资源优势,着力在资源的开发利用上下功夫。二是依托劳动力资源优势,走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的路子。三是依托农产品资源优势,做好农副产品的精深加工。四是依托大中型企业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拉动工业经济的增长。
(二)积极培育龙头企业,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以工业理念办农业,着力增强农业竞争力。一要把发展畜牧业作为突破口,把发展种植业作为重点,大力开发优势产业带和特色产品生产基地。二要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培育和引进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形成一个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三要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三)优化投资环境,增强招商引资力度
发展县域经济关键在于借外力求发展、以开放促开发,因此应该发展以招商引资、挂靠嫁接、外经外贸为主的开放型经济。通过企业招商、产业招商、项目招商等方式,引来资金、技术和人才,做大优势企业和支柱产业,提高企业效益,实现县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