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发时间:
2008-08-18
|
|
东北网鸡西8月18日电 合理调整布局有效利用资源形成规模效应
我省加快区域性中心敬老院建设步伐,逐步走出一条具有辽宁特色的新路子,区域性中心敬老院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据统计,2005年至2007年全省共投入5.4亿元,改造区域性中心敬老院260所,改造面积50万平方米,新增床位1.9万张。区域性中心敬老院建设在全省初具规模,为全省五保供养工作带来了新气象。
区域性中心敬老院由于调整布局合理,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得到有效利用,规模效应逐步形成,五保供养成本明显降低。据了解,经过整合,全省敬老院管理服务人员由2000年的7416人减少到目前的5568人。按人均每人每月开支500元计算,每年节约人员开支1108万元。过去每年省、市、县级财政都要对敬老院投入一定数量的改造资金,近些年,全省敬老院改造资金平均每年都在1亿元左右,但由于敬老院基数较大,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建成区域性中心敬老院,每所投资150万元左右,过去每年投入的维修经费能建66所区域性中心敬老院,用原有的维修经费5年就能完成区域性中心敬老院建设任务,可以节省大量维修经费,也节省了大量的土地资源。
改善服务设施,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全省区域性中心敬老院初步实现了环境花园化、房屋宾馆化、设施现代化。与此同步,农村敬老院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实现了管理规范化、服务人性化、生活家居化。新建的中心敬老院人员由县级统一面向社会招聘,定岗定薪,薪随岗定的工资加奖金的付酬办法,做到了责权利统一,调动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
据了解,区域性中心敬老院由过去“一乡一院”院内不管院外事的封闭式办院转变为开放式办院。以集中带分散,将分散供养服务纳入区域性中心敬老院辅助性服务体系之中,实现了集中与分散一体化服务;以政府带社会,以经营带效益,将社会养员纳入到区域性中心敬老院的服务体系之中,实现国家供养与社会化养老相结合;加强城乡结合,区域性中心敬老院缩小了城乡差距,通过购买床位逐步向城市延伸,促进了社会养老城乡一体化。按照社会养老社会化、专业化、人性化的发展趋势,区域性中心敬老院将区域内有特殊供养需求的养员,如孤儿、特种病患者等五保对象以政府购买床位的方式,送到了城市专业性社会福利机构供养。同时也接纳了部分想到区域性中心敬老院的城市老人入院养老,促进了城乡养老市场的流通,推动了全省养老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
|
来源:
新华网
|
作者:
朱勤
|
编辑:
刘哲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