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鸡西8月20日电 “只掏了2.1万元,就住进了78平方米、造价4.9万元的新房,还有供暖补贴,多亏了农场的好政策。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关注民生问题,现在俺们就感受到了。”住了大半辈子土坯房的八五七农场朱艳玲夫妇感慨地说。近年来,八五七农场在又好又快发展经济的同时,把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作为党政领导的重要职责。把更多财力投到群众直接受益的事情上,以确保“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2006年,八五七农场抓住被确定为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场的契机,全面启动了“康居工程”。考虑到低收入者承受能力,他们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如承担全部楼房外网配套费和动迁费用,为开发商提供净土,每平方米还给补贴125—200元。结果,楼房每平方米售价控制在了800—850元之间,老百姓买得起。
走进第八管理区,栋栋整齐划一的欧式新房,条条平坦的水泥道路在阳光下格外耀眼。能用上太阳能,住上上下水齐全的地暖式新房,老百姓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对于困难职工,八五七农场和各管理区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帮助他们建新房。周常荣是一名残疾人,妻子患有精神病,多年来都是住着30平方米的土坯房。今年,第十二管理区把优先帮助他家改善住房条件当成了重点,为其垫付1万元,加上工龄补贴12000元,农场民政局补贴5000元,老周个人只交8000元,就搬进了53平方米、造价35400元的新房。
据不完全统计,两年来,八五七农场新建和改造旧房15万平方米,2870户职工搬进新居。
让每个下岗失业家庭都有生活保障,这是八五七农场做的另一个重点工作。他们通过政策倾斜优先安置“4050”人员,每年投入60多万元,扩展社区的工作范围。全场有110名“4050”人员被安排到街道清扫、物业保洁、环境美化、绿化等公益事业中。还将工程造价100万元以下的环境建设工程包给朝阳社区,又解决了50余名“4050”人员的就业问题。下岗老职工董盛彬高兴地说:“自从我下岗以后,没怎么闲着,朝阳社区一有活就打电话过来。俺这一年收入5000多元。”
据统计,全场150多名“4050”人员,80%的年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其余的也在4000元以上。
就医看病,是职工群众关心的大事。为了减轻低收入者就医的压力,农场设立了“平价病房”,建立了医疗救助基金,实行了药品让利10%、检查费让利30%的政策。第十二管理区困难职工宋淑霞常年疾病缠身,家里还供一名大学生。2007年,她因病住进了“平价病房”,得到了1.8万元的医疗救助。据统计,自“平价病房”建立后,已有9名困难职工得到了资助。对于医院让利出现的困难,农场自2006年起,免收医院的“五金”,还对医院新档案工资给予50%的补贴,农场因此每年要投入3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