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发时间:
2008-09-01
|
|
东北网鸡西9月1日电 “坦白说,目前专家对此有分歧。一种认为属于汶川地震的余震,是特大地震引发的较大区域内地应力场调整所致,与之前云南盈江发生的5.9级地震一样,都是汶川地震引发的川滇地区的地应力调整活动;还有一种则认为是另一次地震前的异常表现。究竟是震后效应,还是震前异常,我们还在密切跟踪观察。但我认为调整因素确实存在,因为根据‘5·12’以来的观察,当汶川一带地震活动水平较低时,外围的活跃度就相对较高。”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首席预报员孙士宏昨晚(8月31日)告诉本报记者。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预报部主任刘杰表示:在未来半月内,攀枝花—会理震区发生6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较小,但近期不排除再发生5级到6级地震的可能性。
今年地震似乎特别多。对此,孙士宏说:“我国大陆确实进入相对活跃的状态。”他认为,今年太阳黑子活动正处于低值年内,而历史证明,我国大陆许多强震都在太阳黑子活动低值年内发生。“天体运行已经进入以往统计中的我国大陆多发强震的状态。当然,学术界也有不同意见,认为天体环境因子并非主要因素。但有一点不可否认,自从2001年昆仑山口西发生8.1级地震以来,直至去年,这几年我国大陆一直相对平静,5级以上地震活动频度低于正常平均活动水平,但今年开始,平静被打破了……”
平静被打破后的结果是,5级以上地震频度和地震活动水平升高,并且这种地震活动状态可能仍将持续。“但若要就此判断,我国大陆进入地震活跃期,却还有待观测。”为何不能凭经验判断?“很简单,因为经验太少。”孙士宏说,“在20世纪,地震活动一般10年平静10年活跃,也就是有个20年左右的周期。但进入21世纪以来,地震活动的规律性却和20世纪有些不一样。所以学术界在考虑,是不是可能有种百年周期在里头呢?然而,我们积累的经验太短,只有40年左右,因此只能试探性地探讨地震活动的周期性。”
牵一发而动全身。无论新震或是余震,今年多次地震都处于一个很大范围的中国南北地震带上,存在相互牵动的情况。孙士宏说,地震联动是我国地震活动的一大特点。因此,类似此次攀枝花地震的调整还将持续到何时,地域范围是否还会扩大,专家表示还有待跟踪。
|
|
来源:
新华网
|
作者:
解放日报
|
编辑:
刘哲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