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鸡西9月17日电 鸡西市邮政局始终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不断丰富全国文明单位创建载体,通过打基础、提素质、强管理、增效益、促和谐,步入良性发展轨道。该局先后荣获“全国优质服务先进单位”、“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状”、鸡西市十八届劳模大会“先进集体”、“全省邮政系统发展效益奖”、“全省邮政系统企业创新奖”、“省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等国家、省、市级荣誉称号。
机制让基础更牢靠
为了抓好创建工作的组织保证,该局把文明建设纳入党委工作议事日程,并融入全局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之中。在日常工作中,还把文明建设与全局经营管理有机融合到一起,制定了创建“国家级文明单位”规划和实施方案;建立了文明单位建设工作的定期检查考核的动态管理制度;把文明单位建设工作的优劣与干部职工和各单位创先评优、奖金分配等切身利益挂钩,从而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合力。
该局还从抓思想教育入手,将创建活动根植在每名职工的心中。组织职工广泛深入地学习了中央三代领导人关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有关论述;编印了本单位先进人物模范事迹汇编《时代楷模》一书,下发给局属各单位,并编发了“文明单位创建知识问答”,提高全局对文明单位建设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同时,该局通过签订廉政责任书、发征求意见函、建立首问负责制、聘请社会监督员、公布服务监督电话、定期开展服务工作大检查、实行暗查暗访等多项举措,不断端正行业作风。
文化让氛围更浓厚
该局组织开展了发展型、学习型班子建设活动。局领导学习《十七大报告》、《党内监督条例》、《党员纪律处分条例》后,为全局党员、非党积极分子上党课。并以开展先进性教育和创建全国文明单位为契机,开展了党员先锋岗和先、优、模评选活动,让正面的舆论导向发挥作用。同时,该局还注重职工的培训教育,制定出台了《培训上岗管理办法》。三年来,全局累计举办业务、职业道德及法制教育等培训班104期,培训干部职工6705人次,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已经达到职工总数的33.08%。该局先后开展了学习王顺友及爱心邮路等主题实践活动,开展了“精神文明示范岗”文明竞赛活动。同时,组织“先进事迹报告团”开展巡讲活动,通过职工的身边人、身边事来教育和引导广大干部职工。为了不断丰富广大职工和离退人员的业余文化生活,该局建立了阅览室、微机室、健身房、乒乓球室、台球室等学习活动场所,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体活动。同时,重视发挥工会的作用,实施群众性技术创新工程,组织开展劳动竞赛和岗位练功活动,促进了各项业务的发展。
规范让管理更民主
该局先后制定和完善了管理制度,明确了各部门、岗位的工作职责,从而使管理达到了规范化。同时,还多次组织《邮政法》、《工会法》等法规的学习活动。该局坚持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在各项重大决策前都充分听取职工意见,对局规的修订、大额资金使用、大型工程招标等都坚持执行局务公开;在干部选拔、党员发展、员工招聘和先优评选等方面,坚持实行张榜公示制度,充分听取职工的意见和反映。
在维护职工切身利益上,该局坚持为贫困职工发放救济,对婚丧嫁娶的职工进行慰问,对患有重大疾病的职工给予医疗费用补助等,并先后为劳务派遣人员办理了养老、工伤、失业、生育和基本医疗保险,让职工感受到了企业的关怀与温暖。建设让服务更到位
该局加大基础网络建设力度,对网点进行改造装修,更新服务设施,增设ATM机、信报箱群、邮运汽车等通信服务设备。同时注重提高科技含量,使50多个储蓄网点实现了全国联网。目前,该局代发工资、养老金,代收电费、电话费等各种代收代发用户已发展到46万户,邮政服务已成为百姓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该局还加大服务体系建设力度,明确各部门、各单位的工作职责和工作目标;定期开展星级营业、投递人员评选工作;认真履行违诺责任,严格执行用户投诉处理考核办法和首问负责制等相关制度。同时,建立了服务监督机制,实行基础管理为主的班组监督,从而使邮政服务整体水平不断提高。多年来,该局邮政服务满意度始终保持在86分以上。
发展让企业更和谐
该局全员劳动生产率由邮电分营之初的人均2.8万元,提高到目前的9.03万元。所辖县市局经济实力也同步提高,虎林、密山、鸡东等三个县局的业务收入绝对值和增幅均居于全省各县市前列,邮政经济呈现出健康快速发展态势。该局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每年捐资达10余万元。汶川大地震后,该局迅速开通了绿色通道,对汇往灾区的抗震救灾款免收手续费,全局干部职工捐款达10.68万元,党员交纳“特殊党费”24370元。并且,该局每年积极参与市委、市政府主办的地方性重大活动,为文化交流周活动宣传精心策划,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表扬。建立“三农”服务站,开展了农资分销、配送业务,并无偿为农民提供技术支持。该局关心职工切身利益,让职工充分享受企业改革和发展成果,通过提高基础工资和效益工资,加大工效挂钩分配力度,使职工的收入逐年增长。
鸡西邮政局创建全国文明单位活动的深入开展,较好地服务和推动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力地带动了企业各项工作和整体水平的提升,收到政府满意、各界称赞、职工拥护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