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鸡西9月24日电 背景
广东省阳江市近日颁布红头文件《阳江市招商引资奖励办法》,引资超百万美元,可奖1万元人民币,特别大的项目,还可额外奖励10万元人民币。
焦点
“招商”会不会成“招伤”?
为了在即将到来的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潮中分得更多的份额,地处粤西的广东省阳江市近日颁布红头文件《阳江市招商引资奖励办法》,设立“招商大奖”重奖招商引资引荐者:企业投入百万美元,引荐者可获得政府奖励1万元,阳江市鼓励全市干部职工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招商引资。
根据该《奖励办法》,阳江市对项目引荐者按项目购地资金、项目实际到位资金申请招商奖励。引进项目购买土地,按项目用地一年内缴的购地款的1%给予奖励。引进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等生产型项目和旅游业(除酒店外)或市政府拟定等用地少投资额较大的项目,按项目投产时实际到位金额给予一次性奖励。如果引进符合国家颁布的高新技术产品目录的高新技术项目、世界500强境外企业项目和中国100强企业项目,两年内投资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在原来奖励的基础上再增加奖励10万元人民币。同时还规定了奖励范围和对象、奖励程序;《奖励办法》还规定,对投资规模大、产业链条长、对地方经济带动作用大的投资项目,经阳江市政府批准,可采取一企一策的措施,给予引荐者特别奖励。
此红头文件一出,立即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关注,有人认为这代表了欠发达地区地方政府带领群众发展经济、改善人们生活的决心,值得肯定;也有人认为这样“全民动员”招商引资做法欠妥,甚至有“唯招商论”,“唯GDP论”的嫌疑,是政绩观错位的表现,会把招商搞成“招伤”。
调查
举全市之力承接产业转移
当前“产业转移”在广东是个热门话题,广东省出台一系列政策,拟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珠三角部分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转移。在这个背景下,地处粤西、与珠三角腹地仅200公里之距的阳江提出,“举全市之力承接产业转移”。这其中当然也包括全民动员重奖招商引资,目的就是阳江不能错过这一次区域经济发展的机遇。
目前阳江与珠三角地区联手共建产业转移工业园共5个,其中4个已获得省认定。截至今年上半年,4个产业转移园建成投产项目15个、在建项目16个、签订协议项目59个,这样的推进速度可谓中规中矩。如果想在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潮中分得更多的份额,政府出台一些奖励性措施大多数党员干部倒也能够接受。
阳江市经贸局经济运行科科长杨初对记者介绍说,奖励招商引资各地都有,并非阳江发明专利,而且之前阳江专门对引进外商投资也有类似奖励政策,但这一次针对范围更广,无论外资内资,只要引荐符合要求的企业在阳江投资,均可获得政府奖励。台商陈士传的阳江市富利来生活饰品有限公司是较早转移到阳江的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企业,在中山他仅仅拥有1000平方米厂房面积,但在阳江他获得了47亩工业用地,公司业务全面提升。在他理解,是谁介绍他来到阳江,是谁让他下定决心来阳江投资,他将名单提供给政府相关部门,这些帮助他来到阳江的朋友们就可以获得奖励。
评点
法治环境才是招商关键
丁力(广东省社科院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
在政府工作人员中,一般只有经贸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经常与外商打交道,这是他们的本职工作。如果从事自己的本职工作也能轻而易举地获得额外的“招商大奖”,不符合法治政府的精神。
对地方政府,特别是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招商引资”对地区经济的拉动最直接,也最见成效。从短期来看,也许引进一个或几个大项目,区域经济主骨架就搭起来了。但从长期来看,强大的招商引资队伍不是核心竞争力,公平的市场环境和法治环境、高效的政府办事效率、完备的基础设施以及各种各样的软环境,才是最终促使投资者落户并吸引更多投资者的决定性因素。
政府作为招商引资环境的创造者,关键是要为企业提供相对公平的市场秩序和高效快捷的行政服务,让企业在良好的法治环境里自由竞争。这样一来,投资才能不但引得来,也留得住。
此外,现在很多地区把眼光集中在“招商引资”上,但对一个地区的竞争力来说,根植于本地的本土企业必不可少。引进企业获重奖,扶持本土企业无人关注,这样的发展思路也应该有所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