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鸡西9月25日电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总指挥部决定,神舟七号飞船将于9月25日21时07分至22时27分择机发射,进行载人航天飞行。”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王兆耀,24日下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的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总指挥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的。这一消息的宣布,使得人们对谁将最终执行神七飞行任务更加好奇。人民网科技频道将和广大网友一起走近真实生活中的航天员。
翟志刚、刘伯明既是同乡又同年生人,而且同年考上军校成为飞行员,同年正式成为航天员。
2005年,同时入选“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乘组梯队成员。今年,同时入选“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乘组梯队成员。
如今,均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三级航天员,正团职,上校军衔。
翟志刚和刘伯明之间,有着太多的相同之处。
-同时考入军校成为空中飞鹰
徐东升介绍说,1985年的5月,空军到龙江招飞行员。许多男同学都向往当一名军人,翟志刚也不例外。“当时,学生报名非常踊跃,全校大约有一百多名学生报名。几轮体检以后,只有二三十名学生过关。最终经过检查、考试,就只剩下翟志刚了。”
“因为他的入选,我们学校的同学和老师都非常高兴,还举行一个仪式集体欢送他。”徐东升说,“翟志刚是个各方面表现都很优秀的学生,学习刻苦,心理素质,身体素质都非常好,无论参加什么活动都毫无惧色,帮助老师组织活动总是有条不紊,率先垂范,所以他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1985年,空军来学校招飞行员,伯明是到县城初试时,我才知道他悄悄报了军校的。”刘志生说,知道儿子报军校除了要实现理想展示抱负外,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家里穷人口又多,选择外出当兵还可以解决家里的经济困难,省下一大笔费用。面对儿子的懂事,刘志生倍感骄傲。
张福林告诉记者:“当年,参加选飞行员考试时,我们班有三个学生体检都过关了,可是高考只有伯明成绩合格被录取。”那一年,经过重重考试,刘伯明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一航空预备学校,也成为县一中几年来招飞唯一被选上的学生。从预校到飞行学院,师生之间的友谊随着通信频繁更加深厚。张福林在与刘伯明的通信中了解到,学员被淘汰了一批又一批。现在令他最遗憾的是,因为几次搬家和工作调动,两人多年来的通信都找不到了。
不过,张福林清楚地记得,每次伯明与他通信汇报时,没有一科成绩不是优秀的。“我记得清清楚楚,他在信里说,所有学科我都优秀。老师,你放心吧!”“这么多年来,他的那种‘我不会照别人差’的信念始终如一,特别坚定。”这一点,当老师的张福林也自愧不如。不过,说到这里,他的脸上还是显得颇为自豪。
-同时从飞行员成为航天员
从真正成为一名战斗机飞行员,到开始独立驾驶战机,翟志刚和刘伯明在随后的几年,无论是飞行技能还是战斗机飞行员的作风养成,都得到了飞速进步。1996年,得知要选拔航天员的消息,翟志刚和刘伯明在少年时立下的航天梦想,都被激发了。“我们国家,那时候我觉得,相对来说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如果能搞载人航天,对于我们国家科技进步,还有一个民族的自信,都有很大的提高。”
两人都义无反顾地报了名,并从1000名战斗机部队飞行员中脱颖而出,于1998年正式成为航天员,开始了刺破苍穹之梦。
入选航天员后,两人“拼”劲不减。而因为好学、爱动脑筋,在现在的航天员里,刘伯明还被称为“小诸葛”。
此后,翟志刚两次入选“神五”、“神六”梯队,刘伯明入选“神六”梯队。在执行“神六”任务的训练过程中,翟志刚为了方便同伴出舱,主动让同伴踩着自己的背。这一幕,感动了在场的所有教员。
而刘伯明在2003年落选“神五”飞行梯队后,是把以前所有的书都找出来,做笔记系统分析找差距。整整3个月时间,仅笔记和资料就做了70万字。在他看来,“一定要做到厚积薄发,只有刻苦地努力,准备到了,机会来临的时候,你才能抓得住。”
三年前,“神六”飞天前夕,两人对于飞天梦想进行过一番感人表白。翟志刚说:“‘神七’如果还擦肩而过,‘神八’还要继续努力,永远努力下去。”刘伯明表示,“航天员是勇敢者的职业,不是什么人随随便便就可以完成。”
-丧母之痛化作动力
2003年,对于翟志刚和刘伯明来说,都是记忆中永远挥不去的一年。这一年,他们俩都失去了最亲的母亲。
那一年,翟志刚被选入“神五”梯队。
翟志强说,因为训练,从2003年4月份开始,弟弟志刚已经7个月没和母亲通过电话了。而这期间,母亲也已经瘫痪在炕上整整7个月了。“母亲病危时,我们家人为了不耽误志刚训练,一直瞒着他。直到母亲离开人世,才把这个消息告诉他。”
2003年11月21日,噩耗传到北京航天城的翟志刚家中。母亲去世两天后,翟志刚回到了家,进屋就跪在母亲的灵前磕了3个响头,泪流满面地看母亲最后一眼。那一年,刘伯明与“神五”擦肩而过。
张福林告诉记者,刘伯明的母亲是2003年9月10日突发心脏病过世的,当时家人怕影响他工作并没有告诉他,以至于他连母亲的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到。
“他跟我说,以前上学的时候,母亲比他早起一个多小时起床给他做饭、带饭。晚上回家都特别黑了,可母亲还把饭热在锅里等着他。”张福林说,伯明对母亲的感情特别深,那么坚强的人最后还是哭了,他还说,“母亲这一辈子没享福,等我生活好起来的时候却过世了。”
张福林说,母亲的去世,虽然让伯明心情异常沉重,可更促使他把悲痛化成一种动力。他都没能在家多呆一天,也没能更好地慰藉自己的母亲,就又回去进行紧张的学习和训练。“还记得我安慰他的时候,他对我说,自己一定要比别人更努力、更刻苦,用实际行动来报效九泉之下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