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鸡西10月6日电 经过30年改革,特别是近十年的快速发展,哈市食品工业已与装备制造、医药、石化一起成为哈市工业四大支柱。2007年统计资料显示,哈市食品工业增加值和利税实现111.7亿元和49.76亿元,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和利税的23.6%和33%。其中,食品工业产值增幅和增加值分列四大行业第一和第二位。
食品工业快速发展,促进哈市农牧业“主辅换位”
1987年6月,东北地区第一家乳品合资企业———双城雀巢有限公司动工兴建,1990年6月正式投产。当年,这个新生的合资企业,就为双城纳税200多万元,与当时双城县国营儿童乳品厂一年的税收相当。
经过18年的发展,特别是三次增资扩建后,双城雀巢总投资由最初的7900万元增加到7亿多元。年销售收入稳定在24亿元以上,年纳税稳定在2亿元以上。
双城雀巢的成功引进,让双城坚定了打造食品名城的信心。他们引来“娃哈哈”、“旺旺”、“大众肉联”、“菊花味精”等多家知名食品工业企业。目前已具备年加工或销售30亿斤粮食、63万吨奶、8.6万吨肉和8.3万吨鲜蛋的综合生产能力。
近年来,华润雪花、呼兰正大、九三粮油、尚志蒙牛、宾西牛业、巴彦金锣等国内外食品工业骨干企业相继落户哈市,带动全市食品工业快速发展。统计资料表明,2000年到2007年,全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例,由15%增加到23.6%,年均递增6.6个百分点。全市农业产值与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由1978年的1:0.21增加到2007年的1∶0.47。
龙头企业发展壮大,食品工业快速发展,有力促进哈市农牧业“主辅换位”和县域经济农业与工业的“农工换位”。
2004年,哈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399.8亿元,其中种植业产值187.6亿元,养殖业产值为188.4亿元,养殖业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首超种植业,在全省率先实现农牧业“主辅换位”目标。
2006年,双城基本形成“农副产品加工、食品制造和饮料生产”等食品工业体系,规模以上食品企业发展到20家,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成以上。
当年,双城市一、二、三产业比重为32.7:34.1:33.2,第二产业首次超过第一产业,在全市率先实现市委提出的县域经济“农工换位”目标。
食品工业加速发展,战略支撑作用持续凸显
根据市统计局一季度统计,哈市食品工业继续快速发展,完成增加值25.5亿元,同比增长25.0%,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25.0%,占四个主导产业的30.1%;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9.8个百分点,高于四个主导产业平均水平8.9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位的装备制造业8.5个百分点,是最后一位石化工业的4.7倍。对全市巩固“主辅换位”成果、促进“农工换位”战略的支撑作用持续凸显。
今年以来,哈市农副食品加工业高速增长,其中以植物油加工和谷物磨制工业最为明显,两个产业一季度增加值分别增长107.8%和93.0%,表明哈尔滨市作为食用油及优质米生产基地,又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其次为饲料加工业,一季度增长了52.9%,其间接反映出,在国家优惠政策支持下,哈市畜牧业生产稳定发展,尤其是生猪生产逐渐恢复。
拥有雀巢、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娃哈哈、汇源、大众肉联、正阳河等知名企业的哈市食品和饮料业继续平稳增长。其中,占食品制造业份额77%的液体乳及乳制品生产,一季度增长6.8%,使哈市乳制品全国第一大市的地位不断巩固,奶业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特别是注重奶源建设的乳品企业出现高增长,如蒙牛乳业(尚志)有限公司产值增长了128.0%,黑龙江完达山哈尔滨乳品有限公司增长了52.3%。
经过多年发展,哈市食品工业目前已形成“国有民营、土洋品牌与新老企业”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
在全部食品工业企业中,国有与民营各占一半,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规模大发展稳定,民营企业规模小但发展较快。老企业有“哈尔滨啤酒”、“九三油脂”,新企业有“禹王蛋白”、“宾西牛业”等。国际名牌企业有“雀巢”、“可口可乐”,国内名牌有“大众肉联”、“完达山乳品”等。
文化、传统、品牌,是食品工业具有独特魅力的三要素,品牌直接把产品与经济价值、价格联系在一起。在哈市食品工业中,具有知名品牌的工业企业30余户,生产规模约占食品工业的60%以上。
与传统的品牌工业不同,新兴的食品工业往往具有较高的成长性。今年一季度,哈市产值增速超过100%的食品工业企业有26户,其中新兴工业18户。这些企业基本建立在县(市)开发区,其农业产业化特点更为明显,对农村经济的带动作用更为突出,如“宾西牛业”一季度产值增长217.5%,宾县“禹王蛋白”增长533.4%,使当地肉牛及大豆价格持续了高价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