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鸡西10月1 5日电 背景故事
“即便是偏差一毫米,延伸下去就可能是几十甚至上百平方公里的土地。”
对于曾经参与过黑瞎子岛边界勘测的沈阳军区某测绘大队的工程师们,勘测祖国边界无疑是最神圣最重要的工作。
黑瞎子岛上捧一抔土留念
事实上,早在2007年,记者就来到过驻大连的这支勘测大队。
队部依山而建,偌大的院落里几栋上世纪50年代的三层小楼,让这支部队有些神秘。
2005年7月,中俄联合勘测组第一次会晤的时候,工程师熊启生,看着滔滔奔流的乌苏里江水,不禁感慨万千。因为在更早些的时候,熊启生就从大连出发,到过这个小岛。
“那是1996年8月,我当时是中俄国界东段第6联合勘测组中方技术副组长,来到抚远执行中俄东段勘界任务,记得勘界的最后一个界桩就立在黑瞎子岛上游一公里处。”9年后,当熊启生再次登上黑瞎子岛,某种说不清的情绪和感动,让熊启生小心翼翼地从岛上捧起了一抔泥土,带回大连的部队珍藏。
联合测图组工作中结深厚情谊
至今仍然留在部队的于克光没有像熊启生这样的浪漫,作为当时联合测图组中方小组组长,于克光知道勘测边界意味着什么。“即便是偏差一毫米,延伸下去就可能是几十甚至上百平方公里的土地,这一点不仅是对中国,对俄罗斯同样如此。所以,我们把勘测祖国边界当做最神圣最重要的工作,绝不允许发生一点点的偏差。”
实际上,在勘测边界的时候,中方所掌握的资料仅仅是1988年航空拍摄的照片,资料比较陈旧,多年的变迁使得地貌变化很大,“给地物判断、相片刺点等工作增加了很多难度。”于克光回忆。
还有一个更加燃起中国测绘大队斗志的原因:1988年的航摄资料是由前苏联提供的,而在实际的合作中,对方多少表现出来的某种姿态,让于克光更加感到:必须要拿出最准确的数字。
曾经有一个从未对外说起的小故事:双方曾经对某个测绘点产生了分歧,俄方认为自己设备优良,因此对自己的测绘结果极其自信。但在中方的坚持下,不得不对分歧点反复测绘,最终结果证明了中方测绘结果是准确的。
双方在认真的工作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更有意思的是,担任俄方测图组组长的什维廖夫上校的生日和于克光是同一天。
于克光还记得在2005年7月29日自己生日那天,在哈巴罗夫斯克,什维廖夫热情地把两瓶俄罗斯酒送给了于克光,并用汉语说:“祝你生日快乐。”
对付毒蚊子咬多就不怕了
荒凉的黑瞎子岛上几乎就是蚊子的天堂。初登黑瞎子岛,年轻的助理工程师陈羽就听到这样一个传说:据当地居民讲,曾经有一头牛活活被蚊子叮死。
刚开始,陈羽还以为是对方讲的夸张故事,没想到几天后自己就领略到蚊子的威力。“有一次我给战友王伟身上涂抹碘酒时,吓了我一大跳,心疼得都快哭了,仅王伟脖子上就被蚊子咬了60多个大包,就像戴了一条肉包围脖。”
更加要命的是,这些蚊子对清凉油、蚊不叮似乎有着先天的免疫力,面对这样的情况,经验丰富的熊启生向大家传授自己的独门秘方:“不要怕,叮多了体内就有抗生素了,再也不怕叮了。”
这种苦中作乐的积极乐观精神,果然让陈羽度过了每天奇痒无比的难熬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