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鸡西10月20日电 煤矿质量标准化是指矿井的采煤、掘进、机电、运输、通风等主要生产环节的安全质量工作,必须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程等规定,达到和保持一定的标准,使煤矿始终处于安全生产的良好状态,以保障矿工生命安全,促进煤炭工业的健康协调发展。
鸡西市煤矿质量标准化工作从2002年开始起步,当时国家关井压产刚刚结束,为切实加强小煤矿基础建设,推进小煤矿规范化管理,市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开始着手推进煤矿质量标准化建设。几年来,通过实施安全专项整治,开展了小煤矿立改斜等几个大的战役,鸡西市煤矿安全基础有所提升。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这项工作还没有完全取得预期的效果。今年年初,市政府将今年确定为煤矿质量标准化建设年,相继制定出台了有关煤矿质量标准化建设的一些标准和措施,但目前看,进展还不快,效果也不明显。今年8月份,我们分别组织市及县(市)、区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安全监管部门的同志和部分矿主到七台河市就煤矿质量标准化建设进行了参观学习,市煤炭局、市安监局还召集有关人员进行了座谈。通过实地参观和座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与七台河市相比,鸡西市地方煤矿的质量标准化建设存在较大差距。结合鸡西市地方煤矿的发展实际,为尽快缩小与七台河市地方煤矿的发展差距,我们深切感到必须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深入推进鸡西市地方煤矿的质量标准化建设。
1、推进煤矿质量标准化建设,是保障矿工生命安全的需要。为矿工提供安全稳定的工作环境,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是各级政府和煤矿企业的首要责任。鸡西市地方煤矿的安全保障程度低,一直是困扰我们的难题。从近三年来鸡西市地方煤矿与鸡西矿业集团、沈煤集团鸡西盛隆公司的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百万吨死亡率来看,鸡西市地方煤矿的安全保障程度远低于国有大矿。与鸡西市临近的七台河市地方煤矿的重大事故起数也远低于鸡西市。近年来鸡西市地方煤矿引发事故的原因,除管理水平低、工人素质差、个别矿主违法生产、工人违规作业等原因外,实际上一条根本的原因,还是我们地方煤矿的质量标准化水平低,安全没保障。只有从基础工作抓起,大力推进鸡西市地方煤矿的质量标准化建设,不断提升煤矿安全工作基础,才能有效避免事故的发生,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矿工的生命安全。
2、推进煤矿质量标准化建设,是煤矿自身生存的需要。鸡西市小煤矿数量多,安全投入欠账多,安全基础差,生产安全事故易发、多发,安全生产形势一直比较被动。近年来,按照国家有关要求,鸡西市不断加大煤矿整顿关闭的工作力度,煤矿数量逐步减少,但从现实情况看,煤矿安全隐患还大量存在,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仍未从根本上得到明显好转。国家确定,到2010年,黑龙江省仅能保留600处小煤矿。目前全省小煤矿大约为1300处,按比例推算,2010年鸡西市仅能保留200-210处矿井。鸡西市现有346处地方煤矿,据关闭的最后时限还剩2年多的时间,还有将近150处矿井需要关闭。那么,这些矿井要依据什么标准关闭?虽然有许多定性的概念,但在具体操作上,按照国家要求,落实到鸡西市的关闭矿井依据主要就是两条,一是矿井资源储量是否达到要求,矿井设置是否科学;二是矿井的安全保障程度,主要是看质量标准化是否达标。对于安全没有保障的矿井,省政府已经明确,要实行“一票否决”,并且此类关闭矿井不予任何经济补偿。为此,我市聘请省煤炭工业协会的专家,在对鸡西市地方煤矿进行实地踏查评估的基础上,编制了矿井规划方案,大体将鸡西市矿井分为三类:一是有资源储量,具备一定安全条件的矿井;二是虽具备一定安全基础,但采矿许可证内资源不足,扩储需要一定条件的矿井;三是采矿许可证内资源储量不足,周边又无资源可扩的矿井。搞这个规划方案的目的,就是要让那些已经确定不能保留的矿井尽量减少损失,让那些确定可以保留的矿井心里有底。只要煤矿储量够,投入够,达到安全生产条件,就可以保留;从另外一个角度讲,煤矿如果储量不够,即使安全投入再大,也将被关闭,而煤矿如果储量够,但安全投入不足,达不到安全生产条件,一样会被关闭。因此,也可以说,推进质量标准化是煤矿生存和发展的命脉所在。
3、煤矿质量标准化建设,是鸡西煤炭产业健康发展的需要。近年来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惨痛教训证明,安全生产是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前提和保障。过去,因为生产安全事故引发煤矿大面积停产,也被有些人称之为“一人有病,大家吃药”,应该说,这种情况是我们极不愿意看到的。我市煤炭资源储量丰富,客观条件决定鸡西的经济发展离不开煤炭,我们也不可能因噎废食,躺在金山上要饭吃。推进煤矿质量标准化建设,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一人有病,大家吃药”的问题。推进煤矿质量标准化,也是正确处理安全与发展关系的最佳契合点,只要我们的煤矿达到质量要求了,安全有保证了,我们就可以放心让他们生产。营造出这样的煤炭产业发展环境,既保证了矿工的生命安全,又维护了矿主的经济利益,不失为一种多赢的选择。
煤矿质量标准化建设,涉及到煤矿的管理水平、技术能力、职工素质及安全投入等多个方面,既有硬件方面的标准,也有软件方面的要求。煤矿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也是煤矿质量标准化建设的责任主体,要按照《鸡西市地方煤矿质量标准化建设推进工作方案》要求,马上开展质量标准化建设,严格执行省质量标准化建设新标准,全面兑现煤矿“三大规程”(安全规程、作业规程、操作规程),还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资源、环境、安全质量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技术政策,健全和完善企业内部的安全、生产、技术、质量、管理、设备、工艺等方面的规程、标准和实施细则,全面推进作业现场的精细化管理。要从井上到井下,逐系统、逐专业地开展整治,一个工作面一个工作面地抓紧达标。矿井一切工程、设备质量、工作质量和材料配件质量都必须符合安全标准,必须兑规作业,提升矿井安全质量管理和技术操作水平,做到月月质量达标,天天动态达标,实现人的行为规范化、物的状态标准化、工程质量精品化、矿容矿貌整洁化。
各级政府及安全监管部门、行业管理部门在推进煤矿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中,要搞好协调服务,强化督促检查,促进我市地方煤矿质量标准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将煤矿质量标准化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领导同志,尤其是主要领导同志,一定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做好以推进煤矿质量标准化建设为中心的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重大意义,不能对待群众呼声和疾苦置若罔闻,在关系群众生命安全的问题上麻木不仁,在抓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上犯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错误。要切实强化宗旨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把做好以推进煤矿质量标准化建设为中心的安全生产工作作为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摆上突出位置。为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鸡西市委、市政府成立了领导小组,各县(市)、区不但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还要建立党政领导包矿制度,具体负责所包矿井以质量标准化建设为重点的安全生产任务的推进落实,同时,还要建立包矿档案,推行包矿写实,实施踪迹留验,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二要建立激励机制,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煤矿质量标准化建设。为调动煤矿企业的达标积极性,鸡西市委、市政府决定对达到一级质量标准化的煤矿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包括春节前停工、春节后开工的验收权限全部下放到县(市)、区,并且达到此类标准的煤矿,无特殊情况不强制性停产,无重大安全隐患不罚款等。对于未能按时达标的煤矿,要一律予以关闭。各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要选树先进典型,组织矿主进行观摩交流,也可以有计划的组织矿主到质量标准化建设先进地区进行参观学习,取长补短,相互借鉴,共同提高。各县(市)、区和煤炭企业都要精心培育自己的标杆矿井、精品工程和示范岗位,用典型引路,带动质量标准化建设。要建立检查考核评比机制,每月组织一次检查,每季度组织一次联评,奖优罚劣,整体推进。
三要坚持阶段式推进,提高鸡西市地方煤矿质量标准化建设整体水平。煤矿质量标准化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要求我们要抓住影响和制约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特别是要围绕瓦斯、煤尘、水、火等事故隐患的防范工作,确定阶段性工作重点,加强教育引导,搞好协调服务,督促煤矿企业切实将标准化工作贯穿与煤炭生产的全过程、全方位和全员之中。对于已经达标的矿井,要抓好巩固提高,着力实现管理升级、动态达标,不能出现质量滑坡甚至倒退。对未达标的煤矿,要按照市或县(市)、区政府下达的指令性达标计划,分批兑现,限期达标。今年年底前,全市二级以上质量标准化矿井要达到100处,一级质量标准化矿井至少要达到10处,达不到三级以上质量标准化建设标准的矿井,一律列入关闭计划。
四要从严掌握标准,认真搞好验收。在推进煤矿质量标准化的过程中,各级验收部门和人员要深刻吸取教训,对照《黑龙江省小煤矿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和鸡西市《推进方案》中所列的必备条件,从严把关。对待验收工作不负责任,就是对矿主的财产安全不负责任,更是对矿工的生命安全不负责任,也是对验收人员自身不负责任。因此,在验收工作中,必须坚持“谁验收、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对达标矿井建档立案,以备查验。停产达标的矿井在通过质量标准化验收后,还要由市安监局会同市纪检监察部门进行复产验收,发现问题,要从严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推进煤矿质量标准化建设是摆在我们各级政府和煤矿企业面前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扎实工作,认真完成好质量标准化建设任务,为实现煤炭产业的又好又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切实推动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