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鸡西10月22日电 张殿成,是鸡西市一名普通的狱警,还是中华骨髓库的一名志愿者;黄海军,是沈阳市一名普通的货车司机,今年初被诊断患有白血病。经过中华骨髓库鉴定,两人血型相配。17日,黑龙江和辽宁两省医护人员紧密配合,实施跨省大营救,张殿成的骨髓移植到黄海军的身体里。两个未曾见过面的年轻人从此“相连”。
我省捐献者张殿成:能救他的命我很自豪
今年30岁的张殿成,今年3月,他得知一个消息,沈阳一名白血病患者急需骨髓移植,到中华骨髓库求救,工作人员经过检索,发现和他的血型相配成功。10月11日,他被通知来到哈市,住进了哈市血液病研究所。
17日14时,在中华骨髓库黑龙江分库工作人员的护送下,带着张殿成热热体温和浓浓大义的造血干细胞被送上了飞机,抵达沈阳后,立即送往医院植入黄海军的体内。如果植入成功,黄海军的生命将得到延续。
“我挺好,没有任何不良反应,主要是我身体素质好。”17日14时10分,在哈尔滨血液病研究所,从手术室出来走入病房的张殿成显得十分有精神,记者担心他刚刚采集完骨髓,对身体有影响,让他卧床休息,但他坚称,“不用!连医生都说对身体一点损害也没有。”
哈尔滨血液病研究所副所长展昭民告诉记者,采集造血干细胞对人体一点损害都没有,只是采集完之后,干细胞要比正常人的数量少,但10至14天即可恢复。
记者问张殿成是否知道接受移植患者的身份?张殿成说:“不知道,只知道对方叫黄海军,年龄27岁。不管对方是干啥的,我既然奉献了,能对他的生命有帮助,我就心满意足了,至于对方的身份并不重要。”
张殿成说:“医生告诉我,黄海军的体内输入了我的造血干细胞之后,如果成功,他的血型会慢慢变得和我的一样。这让我感觉非常自豪。”
在采访中,尽管张殿成为自己能挽救一个陌生人的生命而感到自豪,不过他的内心却永远留下了一个伤痛。
“我姥姥今年83岁了,一直非常疼我,我来哈市之前她就已经进入病危阶段。家里人劝我和这边说一声推迟几天,可是我一问得知,那位患白血病的患者已经病得非常严重,如果不马上移植,就会有生命危险。在这种情况下,我无法送姥姥最后一程,只能选择来到哈市。因为我挽救了一个生命,姥姥在九泉之下也会理解和欣慰的。”说完这些话,记者看到张殿成的眼里涌出了泪花。
辽宁受捐者黄海军:移植前做出胜利手势
年轻男子罹患白血病,生命只剩6个月!在短短十余天内,绝望母亲敲开2万余户居民房门募捐,为儿子生命找回希望。我省骨髓干细胞志愿者不顾丧亲之痛,捐献干细胞挽救患者。17日21时30分,记者与《辽沈晚报》的记者徐刚取得联系时得知,21时,黄海军已经接受了骨髓干细胞移植,目前病情稳定,生命体征平稳。
据徐刚介绍,黄海军今年27岁,是苏屯区王岗乡孟达村的普通农民,家中4口人,孩子刚3岁。2003年初,他的父亲罹患肺癌去世,家庭收入日益拮据。黄海军每天驾驶小型货车,给别人拉活补贴家用。
从今年年初起,黄海军经常腹胀,病情越来越严重。“开始,医生以为我是胃病,连续治疗了两个多月。”但是,黄海军的病情丝毫没有好转。他被家人送至中国医大附属盛京医院接受检查。
3月18日上午,黄海军被医生确诊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医生告诉几乎绝望的黄海军的母亲李凤梅,孩子最多只有6个月的时间。“那时候,我整个人几乎崩溃,几次想要喝药自杀。”李凤梅回忆说。
“医生告诉我,治疗白血病最好的方法就是骨髓移植。但是,我们全家根本无法承担高额的治疗费用。”为了挽救孩子的生命,李凤梅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挨家挨户敲门,劝说大家募捐。李凤梅经常冒着大雨去四处筹钱,手指因为经常敲门已经磨破。
一户、二户、三户……李凤梅用了半个月的时间,跑遍整个王岗乡大约2万余户居民家。“我的手很疼,鞋子也磨坏了,还被狗咬过两次。但是,我一直没有放弃,为救儿子的命,有人给她1元钱,有人给她1000元钱,李凤梅终于筹得2.7万元救命钱。
徐刚介绍,17日16时,他跟随李凤梅赶到桃仙机场,等候救命骨髓干细胞的到来。李凤梅还买了一束鲜花,准备送给护送骨髓干细胞的工作人员。由于飞机晚点,李凤梅在机场等待了约2个小时。她的脸上最终露出久违的笑容:“我们全家人都感谢你们!”
20时,徐刚再次来到盛京医院血液病治疗中心,他看到,透过玻璃窗,李凤梅与儿子不约而同做出V字型手势。他们微笑面对,用眼神相互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