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鸡西11月13日电 日前,关于有关部门酝酿延迟法定退休年龄至65岁消息引起社会各界关注。今天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林就此问题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李林认为,就目前我国的基本情况而言,并不适宜推行延迟退休政策。对于备受网友诟病的养老“双轨制”,李林认为,各方应该努力促成其尽快“并轨”,缩小机关事业和企业退休养老差距。
两大因素导致目前不宜推行“晚退”
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何平在中国劳动论坛上透露:“相关部门正在酝酿条件成熟时延长法定退休年龄,有可能女职工从2010年开始,男职工从2015年开始,采取‘小步渐进’的方式,每3年延迟1岁,逐步将法定退休年龄提高到65岁。”何平的一席话激起社会广泛关注和讨论。人民网推出的大型网络调查也显示,77%以上的网友反对延迟退休。
对此,李林认为,“从目前大的环境来看,起码有两大因素阻碍延迟退休。”
首先是就业压力问题。李林列举了一组数据:现在我国每年新增的就业人口是240万人,这其中还不包括农村城镇化等产生的由农村向城镇转移的新增就业人群,而我国每年的新增就业岗位总和不过130万,“其中基本有一半以上的人很难找到工作岗位”。
另外,个人权益保障的问题。李林指出,“我们在西欧一些推行‘晚退’的国家考察时发现,不少65岁以上仍在岗工作的老人认为‘晚退’是对他们个人权益的一种侵害。”无独有偶,有网友在留言也表示:60岁退休还可以出去旅游一下,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65岁再退哪还走得动?还有网友留言认为,国家如果推行延迟退休是一种“违约”行为,侵犯到全国亿万职工的权益。
不宜“一刀切”,可先试行男女同龄退休
李林认为,即使推行延迟退休,也不宜一刀切,“要因人、因事、因岗位、因区域来定”。他举例说,医生、法官、教师、高级技工、一些高精尖领域的特殊人才,可以适当延迟退休,“或者推广现行的‘返聘’制度”。而对于广大的职工群体而言,“最好是设立弹性的、可选择的人性化退休制度,让人们在一定的范围内有自由选择退休年龄的权力。”
相对推行延迟退休,李林认为,在同一个行业、同一个岗位上先实行男女同龄退休更具有可行性。
养老“双轨制”应努力“并轨”
“退休养老待遇双轨制”是指机关事业和企业退休人员,在退休经费来源、计发标准、调整制度和列支渠道等管理体制方面实行两套不同的制度。这种制度受到网友的普遍抨击。对此,李林认为,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要完全废止“双轨制”难度很大,但我们应该努力促成两者的“并轨”,使得所谓“体制外退休人员”的待遇能慢慢提上来,最终实现与“体制内的退休人员”待遇看齐,以减少社会矛盾。
“当然,所有的问题最好都归结为一个发展的问题……我们目前对退休养老制度上受到的各种限制归根结底也是我们社会财富的蛋糕不够大……只要我们把蛋糕做大了,很多问题都好解决了。”李林如是总结。